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呈连通安装,且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均设置有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包括封装通道和板式散热鳍片,板式散热鳍片安装于封装通道的内部。本实用通过多组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之间的配合,对汽车电池箱内部数量较多的蓄电池进行风冷散热,相邻的热装配组件分布于汽车电池仓位的两侧,则电池仓中的单体电池则可通过导热侧盖板将热量传递至板式散热鳍片,从而随着排风通道将热量带到外部,本实用提出的散热结构可较好的适配于具有多个单体电池的汽车电池箱,可获得较好的电池箱内部散热效果的同时安装设置方便。的同时安装设置方便。的同时安装设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池箱散热
,具体为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电池供电运作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散热,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的内部往往设置有若干个单体电池,常规用于电池箱的散热结构往往较为简单,难以对电池箱内部若干单体电池的不同位置进行风冷散热,则获得的散热效果较为一般,为了在电池箱的内部设置若干组分布式的散热组件,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所述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呈连通安装,且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均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装配组件包括封装通道和板式散热鳍片,所述板式散热鳍片安装于封装通道的内部,所述封装通道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封装通道的两端安装有装配端盖,所述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之间通过进风管进行连通安装,同一列的散热装配组件之间通过导风管进行连通安装,所述散热装配组件通过出风管连通于电池箱框架的外部。
[0006]优选的,所述散热装配组件安装于电池箱框架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机安装于电池箱框架的外侧部,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呈平行并排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电池箱框架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相邻两组散热装配组件分别位于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的两侧。
[0008]优选的,所述封装通道包括对接条和两组导热侧盖板,两组导热侧盖板对称并相互扣合安装,所述对接条设置于两组导热侧盖板的扣合位置。
[0009]优选的,所述装配端盖的内侧一体成型有对接槽,所述封装通道的两端对接安装于对接槽中,所述装配端盖上安装有用于对接的连接管,所述装配端盖上开设有与连接管对齐的导风孔,所述连接管和导风孔均设置有多组且呈对齐均匀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封装通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块,所述封装通道通过多组固定块安装于电池箱框架的内部。
[0011]优选的,本实用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包括散热组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散热装配组件、散热风机、封装通道、板式散热鳍片以及装配端盖等结构的设计,在散热风机与散热装配组件的配合下,散热风机不断从电池箱框架的内部输送外部空气,通过多组的散热装配组件与散热风机之间的配合,对汽车电池箱内部数量较多的蓄电池进行风冷散热,相邻的散热装配组件分布于汽车电池仓位的两侧,则电池仓中的单体电池则可通过导热侧盖板将热量传递至板式散热鳍片,从而随着排风通道将热量带到外部,本实用提出的散热结构可较好的适配于具有多个单体电池的汽车电池箱,可获得较好的电池箱内部散热效果的同时安装设置方便。
[0014]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封装通道、板式散热鳍片与装配端盖等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中:1、电池箱框架;2、散热装配组件;3、散热风机;4、汽车电池仓位;5、进风管;6、导风管;7、出风管;8、固定块;9、封装通道;10、板式散热鳍片;11、装配端盖;12、连接管;13、导热侧盖板;14、对接条;15、导风孔;16、对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技术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0022]一种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呈连通安装,且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均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包括封装通道9和板式散热鳍片10,所述板式散热鳍片10安装于封装通道9的内部,所述封装通道9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封装通道9的两端安装有装配端盖11,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之间通过进风管5进行连通安装,同一列的散热装配组件2之间通过导风管6进行连通安装,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通过出风管7连通于电池箱框架1的外部。
[0023]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机3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外侧部,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呈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4,相邻两组散热装配组件2分别位于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4
的两侧。
[0024]所述封装通道9包括对接条14和两组导热侧盖板13,两组导热侧盖板13对称并相互扣合安装,所述对接条14设置于两组导热侧盖板13的扣合位置;所述装配端盖11的内侧一体成型有对接槽16,所述封装通道9的两端对接安装于对接槽16中,所述装配端盖11上安装有用于对接的连接管12,所述装配端盖11上开设有与连接管12对齐的导风孔15,所述连接管12和导风孔15均设置有多组且呈对齐均匀分布。
[0025]具体使用时,通过散热装配组件2、散热风机3、封装通道9、板式散热鳍片10以及装配端盖11等结构的设计,在散热风机3与散热装配组件2的配合下,散热风机3不断从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输送外部空气,通过多组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之间的配合,对汽车电池箱内部数量较多的蓄电池进行风冷散热,相邻的散热装配组件2分布于汽车电池仓位4的两侧,则电池仓中的单体电池则可通过导热侧盖板13将热量传递至板式散热鳍片10,从而随着排风通道将热量带到外部,本实用提出的散热结构可较好的适配于具有多个单体电池的汽车电池箱,可获得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呈连通安装,且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均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包括封装通道(9)和板式散热鳍片(10),所述板式散热鳍片(10)安装于封装通道(9)的内部,所述封装通道(9)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封装通道(9)的两端安装有装配端盖(11),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之间通过进风管(5)进行连通安装,同一列的散热装配组件(2)之间通过导风管(6)进行连通安装,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通过出风管(7)连通于电池箱框架(1)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配组件(2)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机(3)安装于电池箱框架(1)的外侧部,若干组散热装配组件(2)与散热风机(3)呈平行并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汽车电池仓位(4),相邻两组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鹏,秦启超,陈强,涂超群,覃卓庚,黄高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