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258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流分配装置,包括旋转轴和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内设有相互独立且互不连通的废气腔、冷气腔以及净化气腔,且废气腔、冷气腔以及净化气腔是沿着转动筒断面的圆周方向分布的,转动筒上端与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板与下端板,在转动筒中心处设有上轴筒,且上轴筒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隔板与转动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同时用于分割所述的废气腔、冷气腔以及净化气腔,旋转轴插入至上轴筒内并与上轴筒保持相对固定;切换气流时,旋转轴转动,带动转动筒旋转以调整转动筒各个腔体内的气体流出腔体时的位置;本实用代替传统切换阀门采用电磁阀控制的方式,工作时引起压力的波动较小,稳定性好;同时减少了维修概率与维修成本。与维修成本。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流分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切换阀
,特别涉及一种气流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蓄热式焚烧炉是一种处理低中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节能环保装置,其作用是在高温下使有机废气氧化成C02和H20从而予以去除,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并回收废气分解时所释放的热量。
[0003]RTO主要由切换阀、蓄热室、燃烧室组成,其中蓄热室至少两个以上。待处理有机废气进入一号蓄热室(该陶瓷蓄热体蓄热室储存了上一循环的热量),该蓄热室放热降温,而有机废气吸热升温,废气离开一号蓄热室后以较高的温度进入燃烧室,有机废气燃烧室加热升温至氧化分解温度,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废气已在一号蓄热室内预热,燃料耗量大为减少。燃烧室有两个作用:一是保证废气能达到设定的氧化分解温度;二是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废气充分氧化分解。废气在燃烧室中焚烧,成为净化的高温气体后离开燃烧室,进入二号蓄热室(在前面的循环中已被冷却),放热降温后排出,而二号蓄热室吸收大量热量后升温(用于下一个循环加热废气)。净化后的净化气从二号蓄热室排出,同时引小股净化气清扫三号蓄热室。循环完成后,切换阀进行一次切换,进入下一个循环,废气由二号蓄热室进入,三号蓄热室排出。在切换之后,清扫一号蓄热室。如此交替循环。
[0004]切换阀是RTO进行循环热交换的关键部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准确地进行切换,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而在切换阀中,如何实现气流分配及最终气体的喷出位置是较为重要的问题;通常在现有的切换阀中,是在内部划分腔体,每个腔体配备一个堵头,是依靠多个电磁阀来控制相应堵头在切换阀中进行切换开关,以实现气体阀门的开闭,但此种成本较高,损坏时维修成本高。因此,专利技术一款成本低、操作简单气体切换过程中气压波动小的RTO切换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切换阀的气流分配装置,该气流分配装置通过设置相互独立且互不连通的几个腔体,并且通过本体的旋转,实现各个腔体内的气体流出腔体时位置的调整,不用再采用电磁阀进行干涉。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气流分配装置,包括旋转轴和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内设有相互独立且互不连通的废气腔、冷气腔以及净化气腔,且废气腔、冷气腔以及净化气腔是沿着转动筒断面的圆周方向分布的,所述转动筒上端与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板与下端板,在转动筒中心处设有上轴筒,且上轴筒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隔板与转动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同时用于分割所述的废气腔、冷气腔以及净化气腔,所述旋转轴插入至上轴筒内并与上轴筒保持相对固定;切换气流时,旋转轴转动,带动转动筒旋转以调整转动筒各个腔体内的气体流出腔体时的位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筒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有直径与高度均不等的第一帽状体与第二帽状体,两者相互套嵌,第一帽状体处在筒体中心位置,第一帽状体与第二帽状体之间、第二帽状体与筒体内壁之间通过所述隔板相连,所述筒体内还沿垂直于筒体轴线方向设置的扇形封板以防止进入筒体的各通道气体发生串气混合,且第一帽状体、第二帽状体侧壁及顶壁部分缺失以形成通往不同腔体的缺口,每个腔室与固定进出气底座内对应的气体管道连接,从而将固定进出气底座内轴向走向的气体转变为圆周方向走向。这样的设计使得转动筒转动过程中不改变腔体内部流动的气体类别,而实现气体流出腔体时位置发生改变,可使气体通过蓄热体部位的位置进行连续循环性的变换。
[0009]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轴与上轴筒保持相对固定是指:旋转轴与上轴筒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一个用以密封阻止气体外流并平均分配风场的气流变向端管道,所述气流变向端管道包括沿轴向依次排布的管口扇孔板、气流管以及多孔板,所述管口扇孔板为圆环板且在圆环中央向外辐射有沿圆周均布的隔条,所述管口扇孔板中央还设有端盖孔,所述气流管为圆筒管,在气流管中央设有旋转轴端盖,且旋转轴端盖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隔板与气流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多孔板为设有均布气孔的圆形板,所述旋转轴端盖套设于所述端盖孔内后,气流管的两端分别与管口扇孔板、多孔板焊接固定。
[0011]作为优选,多孔板为设有均布气孔的圆形板。
[00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在转动筒内设有相互独立且互不连通的至少三个腔体,每个腔体可以引入不同的气体,通过旋转轴转动以调整转动筒各个腔体内的气体流出腔体时的位置从而实现切换作用,用来代替多个传统切换阀门采用电磁阀控制的工作方式,工作时引起压力的波动较小,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同时减少了维修概率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RTO切换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RTO切换阀其中一个方向的分离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RTO切换阀另一个方向的分离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固定进出气底座其中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固定进出气底座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固定进出气底座其中一个方向的分离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固定进出气底座另一个方向的分离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固定筒俯视图;
[0022]图9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固定筒其中俯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固定筒仰视图;
[0024]图1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固定筒仰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气流分配装置其中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气流分配装置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气流分配装置其中一个方向的分离图;
[0028]图15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气流分配装置另一个方向的分离图;
[0029]图16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转动筒上方其中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7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转动筒上方另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8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转动筒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19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转动筒底部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0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气流变向端管道其中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气流变向端管道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气流变向端管道其中一个方向的分离图;
[0036]图2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气流变向端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轴和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内设有相互独立且互不连通的废气腔、冷气腔以及净化气腔,且废气腔、冷气腔以及净化气腔是沿着转动筒断面的圆周方向分布的,所述转动筒上端与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板与下端板,在转动筒中心处设有上轴筒,且上轴筒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隔板与转动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同时用于分割所述的废气腔、冷气腔以及净化气腔,所述旋转轴插入至上轴筒内并与上轴筒保持相对固定;切换气流时,旋转轴转动,带动转动筒旋转以调整转动筒各个腔体内的气体流出腔体时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流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有直径与高度均不等的第一帽状体与第二帽状体,两者相互套嵌,第一帽状体处在筒体中心位置,第一帽状体与第二帽状体之间、第二帽状体与筒体内壁之间通过所述隔板相连,所述筒体内还沿垂直于筒体轴线方向设置的扇形封板以防止进入筒体的各通道气体发生串气混合,且第一帽状体、第二帽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张本玉陈巍巍
申请(专利权)人:力同环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