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250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该载荷试验装置包括砝码平台和两吊耳。两吊耳设于砝码平台上方,每一吊耳均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每一吊臂均包括呈平行间隔设置的两连接板和连接在两连接板之间的加强板,两连接板的下端与砝码平台相连。其中,每一吊耳均还包括一紧固件,紧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吊臂中的两连接板的上端,并分别连接第二吊臂中的两连接板的上端,且紧固件与每一吊臂中的两连接板及加强板之间具有可供吊钩穿过的让位空间。利用砝码平台能够稳定地承载多根方坯,再利用吊钩穿过吊耳上的让位空间勾挂上紧固件,从而吊起砝码平台及砝码平台上的方坯,代替砝码进行载荷试验。代替砝码进行载荷试验。代替砝码进行载荷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钢铁产量的增加,炼钢车间的转炉越来越大型化。近年来,中国的大型转炉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不断成熟。与之相配套的吊运钢铁包的铸造桥式起重机吨位也越来越大,比如150t转炉炼钢车间加料跨和钢水接受跨铸造桥式起重机为280

300t,210t转炉炼钢车间加料跨和钢水接受跨铸造桥式起重机为350

380t。
[0003]根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起重机械在投入使用前须进行空载荷试验、额定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1.1倍)、静载荷试验(1.25倍),其目的是验证起重机械的可靠性,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运行。长期以来,因在起重机械安装验收、监督检验进行载荷试验时标准砝码难以运到现场。对于钢厂而言,通常采用连铸坯作为砝码替代物进行试验。如果该钢厂生产大断面板坯,由于单块板坯重量足够,可以利用钢丝绳将若干块板坯固定在一起即可达到载荷试验所需要的重量。但是如果该钢厂只生产小断面方坯(常见断面尺寸150X150mm2),要满足载荷试验所需要的重量要求则至少需要上百根方坯,如何将如此众多的方坯有效固定起来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能够便于固定用于载荷试验的方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所述铸造桥式起重机包括两个吊钩,该载荷试验装置包括:砝码平台;两吊耳,设于所述砝码平台上方,每一所述吊耳均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每一所述吊臂均包括呈平行间隔设置的两连接板和连接在两所述连接板之间的加强板,两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砝码平台相连;其中,每一所述吊耳均还包括一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且所述紧固件与每一所述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及所述加强板之间具有可供所述吊钩穿过的让位空间。
[0007]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铰接于所述砝码平台,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紧固件。
[000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每一所述吊耳均还包括两上卡板;所述第一吊臂中的一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吊臂中的另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布置的第二通孔;所
述紧固件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一连接板的外侧,所述杆部穿设于两所述第一通孔和两所述第二通孔中,并伸出所述第一吊臂中的一连接板的外侧;所述杆部伸出于所述第一吊臂中的该所述连接板的外侧的部分设有周向间隔设置的两卡槽;所述上卡板一一对应的卡接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吊臂中的该所述连接板相连。
[000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卡板与所述第一吊臂中的该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
[00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每一所述吊耳均还包括呈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第一耳板、连接在两第一耳板上的第一连接件、呈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第二耳板、以及连接在两第二耳板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第一穿孔,并位于两所述第一耳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穿设于该两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一穿孔内;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第二穿孔,并位于两所述第二耳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穿设于该两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二穿孔内。
[00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每一所述吊耳均还包括两第一下卡板;两所述第一耳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穿孔同轴布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头部和第一杆部,所述第一头部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一耳板外侧,所述第一杆部穿设于两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两所述第一穿孔内,并伸出另一所述第一耳板的外侧;所述第一杆部伸出于另一所述第一耳板的部分设有周向间隔设置的两第一下卡槽;所述第一下卡板一一对应的卡接于所述第一下卡板内,并与另一所述第一耳板相连。
[001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每一所述吊耳均还包括两第二下卡板;两所述第二耳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穿孔同轴布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头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二头部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二耳板外侧,所述第二杆部穿设于两所述第二安装孔和两所述第二穿孔内,并伸出另一所述第二耳板的外侧;所述第二杆部伸出于另一所述第二耳板的部分设有周向间隔设置的两第二下卡槽;所述第二下卡板一一对应的卡接于所述第二下卡板内,并与另一所述第二耳板相连。
[001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紧固件与每一所述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及靠近所述紧固件的所述加强板之间具有可供所述吊钩穿过的让位空间。
[0014]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0015]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两所述吊耳对称设置,并分别设于所述砝码平台顶部的两相对侧边缘的中部。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中,利用砝码平台能够稳定地承载多根方坯,再利用吊钩穿过吊耳上的让位空间勾挂上紧固件,从而吊起砝码平台及砝码平台上的方坯,代替砝码进行载荷试验。双吊耳可以保证该载荷试验装置的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能,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方坯在试验完毕后可以回收利用,可以做到因地制宜,降低标准砝码或者板坯的采购费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实际应用时的正视图。
[0019]图2是图1中的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3是图2的侧视图。
[0021]图4是图2的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5是图2的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6是图3的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7是图2的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起重机本体;11、吊钩;2、砝码平台;3、吊耳;31、第一吊臂;32、第二吊臂;33、紧固件;331、头部;332、杆部;300、让位空间;301、连接板;302、加强板;303、上卡板;304、第一耳板;305、第一连接件;3051、第一头部;3052、第一杆部;306、第一下卡板;307、第二耳板;308、第二连接件;3081、第二头部;3082、第二杆部;309、第二下卡板;4、方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所述铸造桥式起重机包括两个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砝码平台;两吊耳,设于所述砝码平台上方,每一所述吊耳均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每一所述吊臂均包括呈平行间隔设置的两连接板和连接在两所述连接板之间的加强板,两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砝码平台相连;其中,每一所述吊耳均还包括一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且所述紧固件与每一所述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及所述加强板之间具有可供所述吊钩穿过的让位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铰接于所述砝码平台,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紧固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吊耳均还包括两上卡板;所述第一吊臂中的一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吊臂中的另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两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紧固件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一连接板的外侧,所述杆部穿设于两所述第一通孔和两所述第二通孔中,并伸出所述第一吊臂中的一连接板的外侧;所述杆部伸出于所述第一吊臂中的该所述连接板的外侧的部分设有周向间隔设置的两卡槽;所述上卡板一一对应的卡接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吊臂中的该所述连接板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板与所述第一吊臂中的该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桥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吊耳均还包括呈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第一耳板、连接在两第一耳板上的第一连接件、呈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第二耳板、以及连接在两第二耳板上的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