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涉及模内注塑转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U型纵向移动支架,所述U型纵向移动支架上装设有卷绕筒,所述卷绕筒上装设有卷状的箔膜;所述箔膜沿横向方向连续输出;所述卷绕筒一侧装设有用于驱动卷绕筒放卷的放卷驱动组件,所述放卷驱动组件和卷绕筒之间装设有用于测量箔膜驱动扭力的扭力传感器;所述U型纵向移动支架装设有用于检测箔膜余料厚度的厚度检测器,所述厚度检测器与扭力传感器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实现箔膜张力的精确控制和闭环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箔膜的送箔进程,提高转印精度。提高转印精度。提高转印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内注塑转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IMR(In
‑
MouldDecoration by Roller):中文名模内装饰技术,是将装饰图案及功能性图案通过高精度印刷机印刷在箔膜(film)上,通过高精密送箔装置将箔送入专用成型模具内进行精确定位后,透过射出塑胶原料的高温及高压.将箔膜上的图案转写至塑胶产品的表面,是一种能够实现装饰图案与塑胶一体成型的技术,其原理为将图案印刷在一层箔膜上,通过送膜将膜片与塑模型腔贴合进行注塑,注塑后有图案的油墨层与箔膜分离,油墨层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面有装饰图。
[0003]现有的送箔装置结构通常为:卷状的箔膜放置在卷绕筒内部,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卷绕筒旋转,实现箔膜的放卷,由于箔膜和机械构件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送箔速度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导致张力发生变化,随即便会发生箔膜过渡拉伸或者箔膜不能张紧的现象,从而致使转印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实现箔膜张力的精确控制和闭环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箔膜的送箔进程,提高转印精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包括U型纵向移动支架,所述U型纵向移动支架上装设有卷绕筒,所述卷绕筒上装设有卷状的箔膜;所述箔膜沿横向方向连续输出;所述卷绕筒一侧装设有用于驱动卷绕筒放卷的放卷驱动组件,所述放卷驱动组件和卷绕筒之间装设有用于测量箔膜驱动扭力的扭力传感器;所述U型纵向移动支架装设有用于检测箔膜余料厚度的厚度检测器,所述厚度检测器与扭力传感器配合使用。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卷绕筒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用于承载箔膜,所述旋转轴和箔膜一起旋转,所述U型纵向移动支架两侧分别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旋转轴装设在弧形凹槽内部;所述支撑板一侧装设有用于限制旋转轴横向运动的固定片;所述旋转轴就装设在U型纵向移动支架上,可以在放卷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进行旋转和将箔膜进行放卷。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卷绕筒还包括装设在旋转轴一侧用于限制箔膜一侧的第一挡板和装设在旋转轴另一侧用于限制箔膜另一侧的第二挡板;所述旋转轴两端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装设在弧形凹槽内部;所述箔膜装设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并使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其纵向移动进行限制;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设有用于减重的圆形通孔。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弧形凹槽包括设置在上部用于引导轴承进入的弧形引导部、与弧形引导部相连用于与轴承匹配接触的接触部和与接触部相连用于限制轴承横向运动的
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限制了轴承的横向运动,使得轴承只能在接触部内部旋转;如此设计有利于旋转轴的快速取出和固定,进一步缩短箔膜更换花费的时间,实现快速更换箔膜的目的。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上装设有用于将第二挡板的纵向位置进行快速固定的快速拧紧件;所述第二挡板通过快速拧紧件与旋转轴固定连接在一起;装设有快速拧紧件可以快速实现第二挡板的取下和安装,有利于降低箔膜的更换时间,提高更换的效率。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卷绕筒还包括装设在支撑板一侧,并用于限制旋转轴纵向移动的轴承座;所述旋转轴一端固定装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U型槽;设置有U型槽可以更好地与放卷驱动组件连接,同时也能减少旋转轴与放卷驱动组件连接的时间。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放卷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装设在U型纵向移动支架一侧的第二连接板、装设在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电机以及装设在第二电机上方的扭力传感器;所述第二电机与扭力传感器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一端设有插入到U型槽内部的U型块;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的扭矩通过扭力传感器进行检测,间接检测出箔膜的张力,通过U型块插入到U型槽内部实现将第二电机的输出扭矩传递至旋转轴。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卷绕筒一侧装设有若干个压箔辊,所述箔膜依次通过压箔辊;所述压箔辊装设在U型纵向移动支架内部;所述箔膜通过压箔辊可以将箔膜进行展开、平整和张紧。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U型纵向移动支架周围还装设有用于防止灰尘进入的防尘盖;装设有防尘盖可以保护箔膜免受灰尘的污染,从而保证转印精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所述箔膜在沿横向方向输出放卷的过程中,所述箔膜的张力将会发生变化,由于在现有技术中无法直接得到箔膜张力值,所以本技术通过在第二电机输出端设置扭力传感器,所述扭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二电机输出扭矩的变化,得到箔膜驱动扭力的大小,从而间接得到箔膜张力的大小,并将检测的输出扭力反馈到第二电机中,再综合厚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箔膜余料厚度,对第二电机输出扭矩进行控制,进而对箔膜张力进行调节;实现箔膜张力的精确控制和闭环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箔膜的送箔进程,提高转印精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卷绕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与防尘盖装设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0023]在图中包括有:
[0024]1、U型纵向移动支架;6、卷绕筒;5、箔膜;7、放卷驱动组件;8、扭力传感器;3、厚度检测器;61、旋转轴;11、支撑板;12、弧形凹槽;13、固定片;62、第一挡板;63、第二挡板;64、轴承;14、弧形引导部;15、接触部;16、弧形凸起;78、快速拧紧件;69、轴承座;66、连接块;67、U型槽;71、第二连接板;72、第二电机;77、同步带;73、联轴器;74、连接轴;75、U型块;68、压箔辊;9、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本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本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实施方式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本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本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本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
[0027]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纵向移动支架(1),所述U型纵向移动支架(1)上装设有卷绕筒(6),所述卷绕筒(6)上装设有卷状的箔膜(5);所述箔膜(5)沿横向方向连续输出;所述卷绕筒(6)一侧装设有用于驱动卷绕筒(6)放卷的放卷驱动组件(7),所述放卷驱动组件(7)和卷绕筒(6)之间装设有用于测量箔膜(5)驱动扭力的扭力传感器(8);所述U型纵向移动支架(1)装设有用于检测箔膜(5)余料厚度的厚度检测器(3),所述厚度检测器(3)与扭力传感器(8)配合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筒(6)包括旋转轴(61),所述旋转轴(61)用于承载箔膜(5),所述旋转轴(61)和箔膜(5)一起旋转,所述U型纵向移动支架(1)两侧分别装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设有弧形凹槽(12),所述旋转轴(61)装设在弧形凹槽(12)内部;所述支撑板(11)一侧装设有用于限制旋转轴(61)横向运动的固定片(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筒(6)还包括装设在旋转轴(61)一侧用于限制箔膜(5)一侧的第一挡板(62)和装设在旋转轴(61)另一侧用于限制箔膜(5)另一侧的第二挡板(63);所述旋转轴(61)两端装设有轴承(64),所述轴承(64)装设在弧形凹槽(12)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箔膜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12)包括设置在上部用于引导轴承(64)进入的弧形引导部(14)、与弧形引导部(14)相连用于与轴承(64)匹配接触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艾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