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29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包括安装在换热器壳体内的换热管本体;换热管本体包括顺次连通的上部直管、波纹管以及终端直管;上部直管的长度大于波纹管与终端直管长度之和;波纹管的压缩量大于或者等于膨胀量;终端直管的顶端嵌入换热器底板内,且终端直管的顶端与换热器底板胀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换热管采用三段式设计,上部直段用于换热,中间可压缩波纹段能伸缩并充分吸收膨胀量,终端直管胀接固定,换热管能依靠自身的波纹管特性吸收竖直方向上的膨胀量,且不用借助外部结构辅助膨胀滑动,整体结构简单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地说是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垃圾焚烧行业,由于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成分复杂,金属换热器不适用于垃圾焚烧的烟气低温换热,因此氟塑料换热器是垃圾焚烧机组湿法装置的最常用的配套设备。
[0003]氟塑料换热器生产技术的难点之一在于换热管竖直方向上的膨胀损坏问题和由此带来的密封问题。由于氟塑料的热膨胀系数是金属的数倍,且氟塑料换热管往往细而长,因此换热管在竖直方向上会有较大的膨胀量,垃圾电厂的氟塑料换热器内的换热管具有70

160mm的膨胀量。一旦换热器从结构上限制换热管竖直方向上的膨胀,换热管必然会遭到挤压,最终造成换热管损坏,影响换热效果和设备使用寿命。同时换热器底部必须密封处理,否则原烟气与净烟气相互泄露,降低换热效率并造成污染物排放值超标。
[0004]申请号为CN201820577445.X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气

气式氟塑料换热器的底板结构形式,该方案利用氟塑料板四周的倾斜弯折部分抵消膨胀量,利用氟塑料板与换热管的穿管形成密封。但该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0005]1.氟塑料板倾斜部虽然保证了换热管束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膨胀空间,但是却不能限制管束在横向上的晃动,实际使用时需要在氟塑料板附近另外加限位件,增加了换热器底部结构的复杂性;
[0006]2.因为最边缘的换热管距离换热室壳体很近,所以氟塑料板四周的倾斜弯折设计在安装时操作空间小、处理难度大。r/>[0007]3.氟塑料板与换热管之间的穿管需要过盈配合,精度高,安装操作复杂。且用于释放膨胀的氟塑料板性能要求高,普通PTFE板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使用PFA板,因此成本很高。
[0008]申请号为CN201820600198.0的专利提供了一种一种气—气式氟塑料换热器底部双层挠性补偿器,此方案中的膨胀补偿器在换热器底部,其内侧与温度较低的入口净烟气直接接触,很容易被腐蚀;同时,管板的滑动导向杆位于换热器本体外部,增加了换热器外部结构的复杂度。
[0009]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急需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在保证换热管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膨胀的同时,限制换热管在横向上的位移;同时保证换热器底部结构的良好密封和耐腐蚀性能,并简化换热器结构,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该装置利用氟塑料换热管自身波纹特性吸收膨胀量,优化氟塑料换热器底部结构,在保证换热管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膨胀的同时,限制换热管在横向上的位移;同时保证换热器底部结构的良好密封和耐腐蚀性能,并简化换热器结构,降低使用成本。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
结构,包括安装在换热器壳体内的换热管本体。
[0012]所述的换热管本体包括顺次连通的上部直管,长度定义为L1;波纹管,长度定义为L2;以及终端直管,长度定义为L3。
[0013]上部直管为换热主体段,上部直管的长度大于波纹管与终端直管长度之和。
[0014]波纹管的压缩量大于或者等于换热管本体的膨胀量。
[0015]终端直管的顶端嵌入换热器底板内,且终端直管的顶端与换热器底板胀接。
[0016]进一步优选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通过承接段与出口连通,在换热器壳体的底部与承接段之间安装底板。
[0017]进一步优选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开口处的腔室壁向外侧弯折并延伸,形成折弯法兰;承接段与换热器壳体底部连接的段壁向外侧弯折并延伸,形成反法兰;固定螺栓顺次穿设折弯法兰、底板以及反法兰,将换热器壳体与底板固定。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波纹管顶端距离底板的距离d为0~3mm;波纹管波距t为13~15mm,波深系数K为1.25~1.4,压缩比为40%~60%。
[00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终端直管的长度L3为130~170mm。
[00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波纹管的压缩量为换热管本体的膨胀量的1.1~1.2倍。
[00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皆敷设氟塑料衬板。
[00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换热管本体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或者四氟乙烯

全氟乙烯醚共聚物材质。
[00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壳体、换热管本体和底板表面均敷设防腐内衬。
[002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的换热器的换热管采用上部直管、波纹管以及终端直管的三段式设计,上部直段用于换热,中间可压缩波纹段能伸缩并充分吸收膨胀量,终端直管胀接固定,换热管能依靠自身的波纹管特性吸收竖直方向上的膨胀量,且不用借助外部结构辅助膨胀滑动,整体结构简单可靠。
[0026]2.本技术的换热器依靠换热器壳体的腔室壁弯折延伸形成的法兰面以及承接段与换热器壳体底部连接的段壁向外侧弯折并延伸形成的反法兰,将底板及其表面氟塑料衬板连接,底板与氟塑料换热管采用胀接结构,既有密封作用,又有限位作用,避免了烟气冲刷对底部管束造成晃动,也保证换热器底部结构的良好密封和耐腐蚀性能,并且无需在底部结构上额外增加限位件,安装操作性简单。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的底板与终端直段的连接示意图。
[0029]其中有:10.换热器壳体;11.折弯法兰;20.换热管本体;21.上部直管;22.波纹管;23.终端直管;30.底板;31.氟塑料衬板;40.承接段;41.反法兰;50.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如图1所示,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包括安装在换热器壳体10内的换热管本体20。机组运行时,原烟气在氟塑料换热管管内自上而下流动,净烟气在氟塑料换热管外横掠管束。换热管本体20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或者四氟乙烯

全氟乙烯醚共聚物PFA材质。
[0034]换热管本体20包括顺次连通的上部直管21、波纹管22以及终端直管23,上部直管21长度定义为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包括安装在换热器壳体(10)内的换热管本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本体(20)包括顺次连通的上部直管(21)、波纹管(22)以及终端直管(23);上部直管(21)长度定义为L1,波纹管(22)长度定义为L2,终端直管(23)长度定义为L3;上部直管(21)的长度大于波纹管(22)与终端直管(23)长度之和;波纹管(22)的压缩量大于或者等于换热管本体(20)的膨胀量;终端直管(23)的顶端嵌入换热器底板(30)内,且终端直管(23)的顶端与换热器底板(30)胀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壳体的底部通过承接段(40)与出口(50)连通,在换热器壳体(10)的底部与承接段(40)之间安装底板(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壳体(10)的底部开口处的腔室壁向外侧弯折并延伸,形成折弯法兰(11);承接段(40)与换热器壳体(10)底部连接的段壁向外侧弯折并延伸,形成反法兰(41);固定螺栓顺次穿设折弯法兰(11)、底板(30)以及反法兰(41),将换热器壳体(10)与底板(30)固定。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文青胡利华杨宏伟鲁梦诗冯卓恒陈洪永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