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176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其中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一前光组件、一彩色滤光片、一光学偏光膜、一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以及一透射式面板。前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端。彩色滤光片设置于导光板之上;光学偏光膜夹在前光组件与彩色滤光片之间。透射式面板夹在彩色滤光片与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之间。(*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不需使用副面板的显示装置,使双面具有相同的色阶及分辨率。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平面显示器的电子产品相当繁多,例如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电话、手机、个人助理及电视等产品。以下将以手机为例子提出相关说明。图1A及1B分别显示公知手机1于开启与关闭状态,手机1具有一主面板10与一副面板12。图1C显示手机1的背光单元16的示意图。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手机1的液晶显示器2主要是由主面板10、副面板12与背光组件16所组成,背光组件16设置于主面板10与副面板12之间,背光组件16包括一光源18。因此,借助背光组件16使主面板10与副面板12同时发光,经由双显示面板可同时观察手机1的信息与图像。在此例中,主面板10设置于盖体的内表面,而较小的副面板12则设置于盖体的外表面。当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副面板12是用以提供手机1的来电显示功能或时间显示功能。一般主面板10为TFT或CSTN面板,而副面板12则为TFT、CSTN、STN或OLED面板。由于主面板10与副面板12分享同一背光组件16与同一系统LSI芯片,虽然可减少内部空间,然而,由于手机的屏幕是由二片单面显示面板所组成,面板10、12与背光组件16的设计使手机1的整体厚度至少大约4.5公厘。因此,双面显示器2的厚度无法降低,且整体产品尺寸无法达到最小化。再者,主面板10的尺寸大于副面板12,且两者的形式不同。一般生厂商选择将CSTN、STN或OLED面板作为副面板10以降低成本,然而与TFT-LCD的主面板10相较之下,CSTN、STN或OLED的副面板12具有较低的分辨率与亮度。另外,设置于显示器2的背光组件16的设计只能使大部分光线朝向主面板10的方向,亦即,背光组件16无法提供相同的亮度于双方向。因此,与副面板12相比,主面板10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及亮度。由此可见,公知的具有双面屏幕的显示器不论是尺寸、亮度由光源的位置与面板的形式所影响。因此,目前仍需提供一种双方向显示的显示器,能减少空间的浪费,使整体产品尺寸达到最小化的外,还能在双方向显示相同的亮度与分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借此达到双方向具有较佳的亮度与相同的分辨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减少一面板使整体产品尺寸达到最小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一前光组件、一彩色滤光片、一光学偏光膜、一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以及一透射式面板。前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端。彩色滤光片设置于导光板之上;光学偏光膜夹在前光组件与彩色滤光片之间。透射式面板夹在彩色滤光片及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光学用黏着层,该光学用黏着层设置于前光组件与彩色滤光片之间。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光学偏光膜为一抗反射膜。在又一较佳实施例中,光学偏光膜为一抗眩光膜。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光学偏光膜是由一抗反射膜与一抗眩光膜所组成。又,透射式面板为一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又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前光组件、一透射式面板、一光学偏光膜、一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以及一彩色滤光片。前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端。透射式面板设置于导光板之上。光学偏光膜夹在导光板与透射式面板之间。彩色滤光片夹在透射式面板及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之间。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为公知手机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显示一副面板;图1B是为公知手机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显示一主面板;图1C是为公知手机的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A是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B是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剖面示意图;图2C是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化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D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A是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剖面示意图;图3B是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变化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3C是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的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手机10~主面板12~副面板16~背光单元18~光源100~电子装置(手机)20~显示装置21~前光组件210~棱镜凹槽211~导光板212~灯管(光源)213~反射器22、22′~第一显示面23、23′~第二显示面24~透射式面板241~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 242~光学偏光膜(抗反射膜)25~彩色滤光片252~光学偏光膜(抗反射膜)253~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26~透明盖体27~集成电路芯片28~间隙29~光学黏着层30~外壳R1~反射光束R1′~透射光束R2~透射光束R2′~反射光束具体实施方式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100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100以一如图2A中的手机为例,该电子装置100包括一显示装置(LCD)20、一透明盖体26及一外壳30。透明盖体26的功能为保护外壳30内的显示装置20。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20。第一实施例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100的显示装置2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A及2B所示,当电子装置100的盖体为关闭状态时,液晶显示器的可观测屏幕简称为第一显示面22。显示装置20包括一前光组件21、一彩色滤光片25以及一透射式面板(TFT panel)24。彩色滤光片25设置于前光组件21的下方且在透射式面板24之上,前光组件21与彩色滤光片25之间具有一间隙28。间隙28的高度大约为0.1公厘,用以提供安全高度以防止与彩色滤光片25进行直接接触。透射式面板24包括一第二显示面23。一集成电路芯片(IC chip)27设置于透射式面板24。前光组件21包括一灯管(光源)212、一导光板211、多个棱镜凹槽210及一反射器213。灯管212设置于导光板211的一端。除了灯管212的外,光源可以是一发光二极管(LED)或外来的光线。棱镜凹槽210形成于导光板211上,用以反射来自灯管212的光线。反射器213设置于前光组件21的另一端上,用以反射灯管212的剩余的光线,借此可增强显示装置20的亮度。具有反射功能的光学偏光膜251可称为抗反射膜251,抗反射膜251在光学偏光膜镀上抗反射被覆层所形成,使偏光膜兼具抗反射功能。抗反射膜251黏着于彩色滤光片25。抗反射膜251的功能在于可干涉光束进入,抑制光束的反射现象。因此,光线可经由导光板211传递而穿过抗反射膜251后直到彩色滤光片25。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241黏着于透射式面板24的一表面上,此表面与彩色滤光片25位于相反面。亦即,彩色滤光片25夹在抗反射膜251与透射式面板24之间。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241具有双折射的功能,例如3M公司运用多层膜技术,将近千层具特殊双折射率(Birefrigence)特性的高分子膜层组合成一张厚度仅132μm的光学薄膜,称的为DBEF(Dual Brigh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一前光组件,该前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一端;一彩色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之上;一光学偏光膜,该光学偏光膜夹在该前光组件与该彩色滤光片之间; 一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以及一透射式面板,该透射式面板夹在该彩色滤光片及该透射式与反射式偏光膜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光涛林柳成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