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德明专利>正文

一种冲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142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冲紧头组件和撞击杆,所述冲紧头组件包括主体、顶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压部;所述撞击杆与所述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在靠近或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冲击装置能够在通过顶压部将内膨胀螺丝的外围管体压入孔洞后,调整顶杆的伸出长度,进而使得顶压部远离内膨胀螺丝,方便顶杆进一步冲击内膨胀螺丝的内芯,结构设计巧妙,可以快速安装内膨胀螺丝,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内膨胀螺丝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冲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内膨胀螺丝,即顶爆,其通常包括外围管体和位于外围管体内的内芯,外围管体上有若干切口,内芯在外围管体内,具有一定锥度,在安装时,先将内膨胀螺丝安装在孔洞内,再将通过敲击内芯,使得内芯将外围管体冲击爆开。
[0003]由于内膨胀螺丝安装在房顶等较高位置,需要工人借助梯子或脚手架进行安装,耗时耗力,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市面上也出现较多辅助安装的工具,通常包括冲击头和撞击杆,冲击头上设置有顶紧杆,需要人工将内膨胀螺丝在内膨胀螺丝的后端部塞入孔内时,冲击头抵接在房顶,顶紧杆来将内膨胀螺丝顶入孔内,工人站在地面,手持撞击杆,通过撞击杆来敲击冲击头,使得顶紧杆将内膨胀螺丝的内芯冲紧到位,完成安装,但是目前将内膨胀螺丝安装到孔洞内较不方便,常常需要人工安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冲击装置。
[000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冲紧头组件和撞击杆。
[0006]所述冲紧头组件包括主体、顶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压部,所述主体内形成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靠近所述主体的顶部的方向依序布置,所述顶杆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顶杆的顶端穿过所述主体后从所述主体的顶部延伸而出,所述顶压部围绕所述顶杆布置,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顶杆上,其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后伸出到所述主体外,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和所述顶杆之间,在所述顶杆向所述活动腔内移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导向槽的开口边缘形成有按压部;
[0007]所述第一弹性件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时,所述主体向所述支撑座后,所述按压部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向所述活动腔内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
[0008]所述撞击杆与所述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在靠近或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移动。
[000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冲击装置能够在通过顶压部将内膨胀螺丝的外围管体压入孔洞后,调整顶杆的伸出长度,进而使得顶压部远离内膨胀螺丝,方便顶杆进一步冲击内膨胀螺丝的内芯,结构设计巧妙,可以快速安装内膨胀螺丝,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卡块和弹簧,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顶杆上,其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后伸出到所述主体外,所述弹簧设置
在所述顶杆上,与所述卡块连接;
[0011]所述卡块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时,所述支撑座相对所述主体向下移动后,所述按压部挤压所述卡块以使所述卡块向所述活动腔内移动,所述弹簧产生弹性形变。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块的端部设置有球面结构。
[00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两个所述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杆两侧,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和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位于所述活动腔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所述活动腔的两侧,所述卡块一一对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
[00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杆上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两侧都形成有开口,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卡块对应伸入所述开口,与所述弹簧的端部连接。
[00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腔的内壁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引导槽的宽度在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方向上逐渐缩小。
[00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的顶部与所述导向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
[00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导向槽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穿过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第三通孔。
[00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锁紧件和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在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锁紧件的侧面形成有限位凸起部,所述锁紧件活动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后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限位凸起部位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
[00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撞击杆上设置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内设置有第四弹性件,所述导向杆伸入所述导向通道内,与所述第四弹性件连接。
[0020]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冲击装置的剖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冲击装置在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通孔时的局部的剖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冲击装置在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二通孔时的的局部的剖视图;
[0024]图4是图3所示的A处的放大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冲击装置和房顶的孔洞的局部的剖视图;
[0026]图6是图4所示的冲击装置在顶杆向上移动后的局部的剖视图;
[0027]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的剖视图;
[0028]图8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主体;11、活动腔;111、引导槽;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导向杆;15、顶压部;20、顶杆;21、基座;22、安装腔;30、支撑座;31、导向槽;32、导向套;33、第三弹性件;34、按压部;35、第三通孔;36、锁紧件;37、第四通孔;38、限位凸起部;40、撞击杆;41、导向通道;42、第四弹性件;50、第一弹性件;51、卡块;52、球面结构;53、弹簧;6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请参阅图1,其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冲击装置的剖视图,该冲击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冲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冲紧头组件和撞击杆;所述冲紧头组件包括主体、顶杆、支撑座、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压部,所述主体内形成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靠近所述主体的顶部的方向依序布置,所述顶杆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顶杆的顶端穿过所述主体后从所述主体的顶部延伸而出,所述顶压部围绕所述顶杆布置,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开口边缘形成有按压部,所述主体伸入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顶杆和所述顶压部都穿过所述支撑座后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延伸而出,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顶杆上,其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后伸出到所述主体外,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和所述顶杆之间,在所述顶杆向所述活动腔内移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弹性件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时,所述主体向所述支撑座后,所述按压部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向所述活动腔内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撞击杆与所述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在靠近或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卡块和弹簧,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顶杆上,其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后伸出到所述主体外,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顶杆上,与所述卡块连接;所述卡块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时,所述支撑座相对所述主体向下移动后,所述按压部挤压所述卡块以使所述卡块向所述活动腔内移动,所述弹簧产生弹性形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的端部设置有球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击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德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