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机床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22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加工机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工机床主轴,包括:主轴组件、润滑组件和散热组件;其中,所述主轴组件包括轴箱、安装于所述轴箱内侧的轴承、装配于所述轴承内且插接在一起的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和连接于所述轴箱两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的轴端盖;所述润滑组件设置于所述轴箱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润滑组件,可以在主轴内设置储油罐用于储油,并且在电磁阀和油泵的作用下,将润滑油不断排出和吸入,在该过程中对轴承提供充分的润滑,同时润滑会携带走轴承周围的热量,将热量导入储油罐内的润滑油内,后续再利用散热组件对润滑组件进行散热,实现了在循环补充润滑油的同时实现散热。时实现散热。时实现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机床主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机床
,具体为一种加工机床主轴。

技术介绍

[0002]加工机床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其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加工设备。
[0003]加工机床中主轴是用于将动力传递给加工头的轴,主轴在一定速度转动下驱动加工头对工件进行加工,但高速转动的主轴与轴承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主轴两端的轴承一直处于作业状态,产生高温不仅会加速润滑油的挥发,使轴承高摩擦作业,而且大量的热量还存在有安全隐患,需要定期补充润滑油和散热,因此目前仍缺少一种加工机床主轴,可以在循环补充润滑油的同时实现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工机床主轴,包括:主轴组件、润滑组件和散热组件;其中,所述主轴组件包括轴箱、安装于所述轴箱内侧的轴承、装配于所述轴承内且插接在一起的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和连接于所述轴箱两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的轴端盖;所述润滑组件设置于所述轴箱内侧,所述润滑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内的安装腔、卡装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储油罐、连接于所述储油罐且位于所述轴承内侧的出油管、分别嵌装于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且连接所述出油管的电磁阀、安装于所述第一轴体侧的油泵、连接于所述油泵上的抽油管与排油管、连接在所述抽油管端部的过滤网球和开设于所述轴箱中的储油槽;所述抽油管的端部位于所述储油槽内,所述排油管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储油罐上,所述储油罐内储存的润滑油在电磁阀的控制下通过出油管流到轴承的内侧,润滑所述轴承的同时携带走轴承处产生的热量,之后润滑油留存在储油槽内,所述油泵通过抽油管将润滑油抽出再排入储油罐内;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体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轴体上的安装环、插接于所述安装环内的连接板、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环且穿过所述连接板的固定栓、固定在所述连接板外侧的导风背板、连接于所述导风背板侧且套装在所述第一轴体的套环、安装于所述套环上的扇叶、开设于所述套环上的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轴体且与所述进风口对应的进风孔、开设于所述进风孔且贯通连接所述安装腔与进风孔的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二轴体且贯通连接所述安装腔的排风孔、开设于所述轴端盖且贯通所述排风孔的散热孔和安装于所述轴端盖且连接所述散热孔的单向阀;所述安装腔的直径值大于所述储油罐的外径值,用于由进风孔进入的气流携带储油罐周围的热量从散热孔排出。
[000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轴体的内侧端设有插装环,且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插装环适配的多边形凹槽。
[000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轴箱的内侧为衔接所述储油槽的环形斜面。
[000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抽油管和排油管均采用高温定型硬质管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轴箱内还开设有位于所述储油槽中部的限位凹环。
[001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风背板位于所述扇叶侧的厚度值由外至内逐渐降低。
[0011]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风背板的外侧安装有位于所述扇叶外侧的导风环。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油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轴体凹凸卡接,且所述储油罐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轴体垫护的垫块。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润滑组件,可以在主轴内设置储油罐用于储油,并且在电磁阀和油泵的作用下,将润滑油不断排出和吸入,在该过程中对轴承提供充分的润滑,同时润滑会携带走轴承周围的热量,将热量导入储油罐内的润滑油内,后续再利用散热组件对润滑组件进行散热,实现了在循环补充润滑油的同时实现散热。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散热组件,可以利用主轴的转动使得气流在扇叶的作用下沿着进风口排入第一轴体的内部,进入的气流经过储油罐的侧面沿着排风孔和散热孔排出,携带储油罐其内润滑油存留的热量,实现对润滑油及主轴的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加工机床主轴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加工机床主轴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过滤网球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00、主轴组件;110、轴箱;111、限位凹环;120、轴承;130、第一轴体;131、插装环;140、第二轴体;150、轴端盖;200、润滑组件;210、安装腔;220、储油罐;221、垫块;230、出油管;240、电磁阀;250、油泵;260、抽油管;270、排油管;280、过滤网球;290、储油槽;300、散热组件;310、安装环;320、连接板;330、固定栓;340、导风背板;341、导风环;350、套环;360、扇叶;370、进风口;380、进风孔;390、连接孔;301、排风孔;302、散热孔;303、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
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工机床主轴。
[0019]实施例一:结合图1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工机床主轴,包括:主轴组件100、润滑组件200和散热组件300;其中,所述主轴组件100包括轴箱110、安装于所述轴箱110内侧的轴承120、装配于所述轴承120内且插接在一起的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和连接于所述轴箱110两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的轴端盖150。
[0020]具体的,该主轴由第一轴体130和第二轴体140两部分组成,方便对储油罐220的安装和维护,轴端盖150安装在轴箱110两端的同时将第一轴体130和第二轴体140固定住,另外所述第一轴体130的内侧端设有插装环131,且所述第二轴体140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插装环131适配的多边形凹槽,多边形插接结构既可以保证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连接在一起,又可以使得第一轴体130带动第二轴体140同步转动,较为合理。
[0021]进一步的,所述轴箱110的内侧为衔接所述储油槽290的环形斜面,可以使得出油管230排出的润滑油在旋转状态下沿着斜面流到储油槽290内,进而方便油泵250从抽油管260端部将润滑油沿着排油管270抽至储油罐220内,实现循环,只需要长时间后将储油罐220内润滑油填充满即可。
[0022]另一方面,所述轴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机床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组件(100)、润滑组件(200)和散热组件(300),主轴组件(100)包括轴箱(110)、安装于所述轴箱(110)内侧的轴承(120)、装配于所述轴承(120)内且插接在一起的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和连接于所述轴箱(110)两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的轴端盖(150);润滑组件(200)设置于所述轴箱(110)内侧,所述润滑组件(200)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内的安装腔(210)、卡装于所述安装腔(210)内的储油罐(220)、连接于所述储油罐(220)且位于所述轴承(120)内侧的出油管(230)、分别嵌装于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且连接所述出油管(230)的电磁阀(240)、安装于所述第一轴体(130)侧的油泵(250)、连接于所述油泵(250)上的抽油管(260)与排油管(270)、连接在所述抽油管(260)端部的过滤网球(280)和开设于所述轴箱(110)中的储油槽(290);所述抽油管(260)的端部位于所述储油槽(290)内,所述排油管(270)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储油罐(220)上,所述储油罐(220)内储存的润滑油在电磁阀(240)的控制下通过出油管(230)流到轴承(120)的内侧,润滑所述轴承(120)的同时携带走轴承(120)处产生的热量,之后润滑油留存在储油槽(290)内,所述油泵(250)通过抽油管(260)将润滑油抽出再排入储油罐(220)内;散热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体(130)上,所述散热组件(30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轴体(130)上的安装环(310)、插接于所述安装环(310)内的连接板(320)、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环(310)且穿过所述连接板(320)的固定栓(330)、固定在所述连接板(320)外侧的导风背板(340)、连接于所述导风背板(340)侧且套装在所述第一轴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一波陈烨汤俊李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威泽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