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20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具有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的至少部分由超材料装置制成,该超材料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叠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第三板体包括: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板体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四板体包括: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二板体形成第二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涉及车身本体中的至少部分部件采用超材料装置制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中的大部分部件均采用质轻且强度较大的材质来替代金属或合金部件等,以降低车辆的整体重量,达到车辆节能减排的目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机电设备、汽车、高铁、飞机等的轻量化正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如何利用轻量化材料建造车辆等设备,是当前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车辆。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具有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的至少部分由超材料装置制成,所述超材料装置包括:所述超材料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叠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第三板体包括: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板体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四板体包括: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二板体形成第二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连接。
[0005]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形状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形状满足相同条件,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呈四棱台状。
[0006]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和侧面形成第一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为116.4度。
[0007]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为具有第一长度的正方形,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顶部为具有第二长度的正方形,所述第二长度的值大于所述第一长度的值;其中,所述第一长度为2.16mm;所述第二长度为4.87mm。
[0008]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在第一方向的投影重叠;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超材料装置的厚度方向。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为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为弯板状结构;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通过冲压的方式制成;或,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通过注塑的方式制成。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板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凹陷部,所述第四板
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凹陷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凹陷部对应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凹陷部连接。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凹陷部中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形成第三空间,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凹陷部中相邻两个第二凹陷部形成第四空间,所述第四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连通。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均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的范围是0.5mm至1mm;所述第二厚度的范围是0.2mm至1mm。
[0013]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在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在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
[0014]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或,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
[0015]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中的至少一部分采用超材料装置制成,该超材料装置的结构设计,不仅保证了强度足够大,且能够大大地减轻自身的重量,可以作为车辆的各种零部件或车身的制造材料,使车辆的整体重量大大降低,实现了车辆的节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超材料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超材料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超材料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超材料装置的第三板体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超材料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超材料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超材料装置的第三板体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00:车辆;31:底盘;32:驾驶室;33:上装;110:第一板体;120:第二板体;130:第三板体;131:第一连接部;132:第一凹陷部;133:底面;140:第四板体;141:第二连接部;142:第二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0019]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20]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
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2]以下结合图1至图8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车辆及其采用的超材料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23]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100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车辆100可以包括底盘31、驾驶室32和上装33三部分。在一些可选的场景下,商用车也可以包括底盘31和驾驶室32,或者,底盘31和上装33。在一些可选的场景下,商用车车辆可以仅包括底盘31。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的底盘域可以对应设置于底盘31。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可以为商用车辆、家庭乘用车辆、货车车辆等。货车如箱式货车、拖车、挂车等。车辆可以是燃油车、电动车、或其他新能源车辆等。
[0024]为降低车辆的总重量,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具有车身本体,该车身本体的至少部分由超材料装置制成。具体地,车辆的车架可以采用超材料装置制成,或者,车辆的底盘采用超材料装置制成等。以下详细阐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超材料装置的具体结构及构成。
[0025]本申请实施例的超材料装置包括: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第三板体130和第四板体140;所述第三板体130和所述第四板体140叠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10和所述第二板体120之间;所述第三板体130包括: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一凹陷部132;所述第一连接部131部与所述第一板体110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132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具有车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本体的至少部分由超材料装置制成,所述超材料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叠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第三板体包括: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板体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四板体包括: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二板体形成第二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形状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形状满足相同条件,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呈四棱台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和侧面形成第一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为116.4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为具有第一长度的正方形,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顶部为具有第二长度的正方形,所述第二长度的值大于所述第一长度的值;其中,所述第一长度为2.16mm;所述第二长度为4.87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森王淼陆豪王钊
申请(专利权)人: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