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05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供电线路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杆和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杆的数量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杆的下方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深埋在地下;所述安装模块安装在安装杆的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模块的设置,使得安装模块能够将多个安装杆安装在一起,使得安装杆出现裂纹时,只需要对电线杆上出现裂纹的安装杆进行更换即可,从而无需更换整个安装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强模块的设置,使得更换安装杆更为方便,无需断电,从而保证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攀爬模块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检修人民攀爬安装杆,方便检修人员对安装杆上架设的输电线进行检修,进而提高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提高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提高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线路
,具体说是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线杆是城乡常用的一种架高电路线缆的一种安装结构,早期的各种电线杆,其制作材料为木杆;后来由于钢筋和混凝土的发展,结合技术上的探究,运用离心力的原理制造,钢筋混凝土锥形水泥杆、等径水泥电线杆代替了大部分木杆,水泥电杆坚固耐用、耐腐蚀、耐温差、高强度、抗裂;
[0003]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从而也使得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更为频繁的发生,而车辆撞击电线杆的交通事故的次数也不断增多起来,而在电线杆在受到事故车辆撞击时,电线杆外部会因汽车撞击而发生破损和受撞击处碎裂问题;而随着继续长期的使用,会使得雨水和潮湿的空气浸入裂纹并向内部侵蚀,从而造成裂纹的长度和深度加深,从而影响电线杆的使用寿命,
[0004]而且碎裂的电线杆在进行更换时,需要将电线杆从地下挖出,并将整个破损的电线杆抬走,而新的电线杆需要重新埋入地底,而且还需要水泥浇灌,从而电线杆的更换费时费力,进而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增加,且更换电线杆,需要将该处电路关闭,从而造成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0005]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通过安装模块的设置,使得安装模块能够将多个安装杆安装在一起,使得安装杆出现裂纹时,只需要对电线杆上出现裂纹的安装杆进行更换即可,从而无需更换整个安装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强模块的设置,使得更换安装杆更为方便,无需断电,从而保证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攀爬模块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检修人民攀爬安装杆,方便检修人员对安装杆上架设的输电线进行检修,进而提高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包括:
[0008]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数量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杆的下方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深埋在地下;
[0009]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安装在安装杆的两端;所述安装模块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安装杆进行安装;
[0010]加强模块,所述加强模块安装在安装杆的表面;所述加强模块用于对安装杆的表面强度进行加强;
[0011]攀爬模块,所述攀爬模块安装在安装杆的表面;所述攀爬模块实现工作人员攀爬
安装杆;
[0012]现有技术,在对汽车撞击产生裂纹的电线杆在进行更换时,需要将电线杆从地下挖出,并将整个破损的电线杆抬走,而新的电线杆需要重新埋入地底,而且还需要水泥浇灌,从而电线杆的更换费时费力,进而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增加,且更换电线杆,需要将该处电路关闭,从而造成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0013]工作时,工作人员将电线杆的基座插入地底,再利用混凝土灌入基座周围的地底,使得基座稳固在地底,随后将安装杆通过安装模块固定在基座上方,并将固定好的安装杆上端再固定一个安装杆,并在上方安装杆的上端架设输电线,当位于下方的安装杆受到交通事故影响产生裂纹并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利用千斤顶和钢柱推动位于上方安装杆的加强模块处,使得加强模块能够带动上方的安装杆从位于下方的安装杆的上端升起,再将位于下方的安装杆顶起并从基座上取下,再将新的安装杆取出并插在基座上,缓缓放下上方的安装杆,使得上方的安装杆与下方的安装杆固定安装,从而实现安装杆的更换;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模块的设置,使得安装模块能够将多个安装杆安装在一起,使得安装杆出现裂纹时,只需要对电线杆上出现裂纹的安装杆进行更换即可,从而无需更换整个安装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强模块的设置,使得更换安装杆更为方便,无需断电,从而保证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攀爬模块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检修人民攀爬安装杆,方便检修人员对安装杆上架设的输电线进行检修,进而提高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模块包括连接柱;所述基座和安装杆的上端均固连有连接柱;所述安装杆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
[0016]工作时,地基上端通过混凝土浇筑有连接柱,在对电线杆进行安装时,工作人员将安装杆竖直放置,使得工作人员将安装杆开设有安装槽的一端向下,使得安装杆的安装槽朝向基座的连接柱,放下安装杆,使得基座的连接柱插入安装槽,再将另一块安装杆竖直放置在前一块安装后的安装杆上方,使得两块安装杆的连接柱和安装槽相对,使得两块安装杆连接,最后在另一块安装杆上端的连接柱上架设输电线。
[0017]优选的,所述安装杆外壁开设有贯穿安装槽的通槽;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通槽相配合;所述通孔和通槽内滑动连接有铆接杆;
[0018]工作时,将安装杆的安装槽插入连接柱之前,工作人员将连接柱上的通孔与安装杆上的通槽正对,使得连接柱插入安装槽后,通孔与通槽处于同一直线,此时工作人员通过使用铆接杆,使得铆接杆经安装杆外壁的通槽进入,随着工作人员不断推动铆接杆,使得铆接杆经通槽进入通孔,直至铆接杆完全插入通槽内;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铆接杆的设置,使得铆接杆能够将安装杆与基座进行固定,以及使铆接杆将相邻两个安装杆之间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安装杆与基座之间,安装杆与安装杆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从而避免连接杆与安装槽之间连接不稳的问题,提高了整个电线杆的稳固性,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得到提高。
[0020]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连接柱与安装槽相配合;
[0021]工作时,通过设置安装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使得安装槽插入连接杆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安装杆,从而实现通槽与通孔的对正,不仅便于工作人员对安装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也使得连接柱与安装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减少,使得安装杆受撞击时,连接柱与安装槽内壁发生碰撞,连接柱外壁为曲面,使得连接柱外壁能承受最大限度承载压力,进而保证
了连接柱的使用寿命,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0022]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所述连接柱与安装槽相配合;
[0023]工作时,通过设置安装槽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使得连接柱与插入安装槽后,连接柱在安装槽内更加稳固,且只需矫正连接柱的通孔和安装槽通槽朝向同一方向,使得连接柱插入安装槽后,通孔和通槽完全配合,从而无需工作人员再对通孔和通槽进行矫正,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0024]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外壁固连有支撑块;
[0025]工作时,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损坏的安装杆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需要携带两个千斤顶和钢杆,并将两个千斤顶对称放置安装杆的两侧,且位于支撑块的下方,并将钢杆放置在千斤顶和支撑块之间,将钢杆的上端与支撑块的下端接触,而钢杆的下端放置在千斤顶上,工作人员将位于安装杆内的铆接杆取下,再通过手动压杆压动千斤顶,使得千斤顶通过钢杆推动上方的安装杆上升,此时工作人员将下方损坏的安装杆取下更换,工作人员将千斤顶泄压,此时位于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杆(1),所述安装杆(1)的数量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杆(1)的下方设有基座(11);所述基座(11)的下端深埋在地下;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安装在安装杆(1)的两端;所述安装模块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安装杆(1)进行安装;加强模块,所述加强模块安装在安装杆(1)的表面;所述加强模块用于对安装杆(1)的表面强度进行加强;攀爬模块,所述攀爬模块安装在安装杆(1)的表面;所述攀爬模块实现工作人员攀爬安装杆(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模块包括连接柱(12);所述基座(11)和安装杆(1)的上端均固连有连接柱(12);所述安装杆(1)远离连接柱(12)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电线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外壁开设有贯穿安装槽(13)的通槽(14);所述连接柱(12)的外壁开设有通孔(121);所述通孔(121)与通槽(14)相配合;所述通孔(121)和通槽(14)内滑动连接有铆接杆(1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徽李伟丁伟赵玉茹徐若驰李仕栋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