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凤臣专利>正文

一种酱油酿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05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酱油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酱油酿造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脱脂大豆放置到处理装置内进行处理,并与炒熟的小麦混合进行种曲和制曲处理;步骤二、将步骤一内的原料与食盐水混合,并进行制醪和发酵处理;步骤三、对发酵完成的原料进行压榨、生油和生油过滤处理;步骤四、对生油过滤处理完成的原料进行灭菌和过滤配兑处理,即可完成酱油的酿造,本工艺能够让脱脂大豆主体与大豆皮快速的脱离,进一步缩短酱油酿造的时间。进一步缩短酱油酿造的时间。进一步缩短酱油酿造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酱油酿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酱油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酱油酿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生抽用于提鲜;老抽用于提色,但是现有的技术在对酱油进行酿造时,并不能让脱脂大豆主体与大豆皮快速的脱离,进一步增长酱油酿造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酱油酿造工艺,本工艺能够让脱脂大豆主体与大豆皮快速的脱离,进一步缩短酱油酿造的时间。
[0004]一种酱油酿造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将脱脂大豆放置到处理装置内进行处理,并与炒熟的小麦混合进行种曲和制曲处理;
[0006]步骤二、将步骤一内的原料与食盐水混合,并进行制醪和发酵处理;
[0007]步骤三、对发酵完成的原料进行压榨、生油和生油过滤处理;
[0008]步骤四、对生油过滤处理完成的原料进行灭菌和过滤配兑处理,即可完成酱油的酿造。
[0009]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底存直腔和滑动连接在底存直腔上的固滑直腔,底存直腔和固滑直腔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固滑直腔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柱,两个限位滑柱均与底存直腔滑动连接,固滑直腔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固滑直腔上固定连接有滤排构件,滤排构件与底存直腔连接,底存直腔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热搅构件。
[0010]优选的,所述滤排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固滑直腔上的多个曲连柱和与多个曲连柱固定连接的的竖排空腔,竖排空腔与底存直腔滑动连接,竖排空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排水孔和多个排豆口,底存直腔上固定连接有遮挡腔,遮挡腔转动连接在竖排空腔上。
[0011]优选的,所述热搅构件包括轴承座、热搅杆和热搅板,轴承座上转动连接有热搅杆,热搅板固定连接在热搅杆上,多个轴承座均匀固定连接在底存直腔底面上。
[0012]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多个轴承板、多个齿轮方杆和齿轮圈,多个轴承板均固定连接在固滑直腔上,多个齿轮方杆分别转动连接在多个轴承板上,多个热搅杆分别与多个齿轮方杆滑动连接,齿轮圈转动连接在多个轴承板上,多个齿轮方杆均与齿轮圈啮合传动连接。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酱油酿造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处理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处理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5是对脱脂大豆进行搅拌加热处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对脱脂大豆进行搅拌加热处理实施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对脱脂大豆和水进行储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实现水和脱脂大豆进行分批排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竖排空腔、多个排水孔和多个排豆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实现脱脂大豆主体和大豆皮分离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一种酱油酿造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一、将脱脂大豆放置到处理装置内进行处理,并与炒熟的小麦混合进行种曲和制曲处理;
[0027]步骤二、将步骤一内的原料与食盐水混合,并进行制醪和发酵处理;
[0028]步骤三、对发酵完成的原料进行压榨、生油和生油过滤处理;
[0029]步骤四、对生油过滤处理完成的原料进行灭菌和过滤配兑处理,即可完成酱油的酿造。
[0030]下面结合附图2

9详细说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底存直腔101、固滑直腔102、两个伸缩杆103、两个限位滑柱104、支撑腿105、滤排构件和多个热搅构件,底存直腔101上通过直腔滑动连接有固滑直腔102,两个伸缩杆103均通过法兰板固定连接在底存直腔101和固滑直腔102之间,两个限位滑柱104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固滑直腔102上,底存直腔101与两个限位滑柱104通过两个圆孔滑动连接,支撑腿10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固滑直腔102上,滤排构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固滑直腔102上,底存直腔101与滤排构件连接,多个热搅构件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存直腔101上。
[0031]进一步的,可将脱脂大豆放置到底存直腔101内,对脱脂大豆进行处理,而固滑直腔102可加大底存直腔101的储存空间,而利用两个伸缩杆103可带动底存直腔101进行升降,两个限位滑柱104可为底存直腔101提供滑动的空间,并对其进行限位处理,让底存直腔101只能上下滑动,而支撑腿105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利用支撑腿105可实现对固滑直腔102支撑固定处理,并实现固滑直腔102的固定处理,而利用滤排构件可实现改变水的排出和脱脂大豆的排出,而利用多个热搅构件可实现对脱脂大豆的搅拌和加热处理,实现对大豆的煮熟处理,先将水和脱脂大豆放置到底存直腔101内,实现对脱脂大豆的浸泡处理,确保每颗脱脂大豆均处于干净状态,之后利用多个热搅构件实现对脱脂大豆的搅拌处理,进一步保证每颗脱脂大豆上的大豆皮与大豆主体脱离,之后启动多个热搅构件的加热功能,可实现对脱脂大豆和水的加热处理,从而将脱脂大豆煮熟,待脱脂大豆被煮熟完成后,启动
两个伸缩杆103带动底存直腔101向上移动,待底存直腔101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底存直腔101内的水将会从滤排构件排出,底存直腔101内水全部排出后,在启动两个伸缩杆103带动底存直腔101继续向上移动,这时在底存直腔101内被煮熟的脱脂大豆将会从滤排构件排出,即可完成对脱脂大豆的处理。
[0032]下面结合附图2

5和7

9详细说明,所述滤排构件包括多个曲连柱201、竖排空腔202、多个排水孔203、多个排豆口204和遮挡腔205,多个曲连柱201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固滑直腔102上,竖排空腔202与多个曲连柱20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竖排空腔202与底存直腔101通过圆孔滑动连接,多个排水孔203和多个排豆口204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竖排空腔202上,遮挡腔20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存直腔101上,遮挡腔205通过圆腔转动连接在竖排空腔202上。
[0033]进一步的,多个曲连柱201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可为竖排空腔202提供固定的空间,如图9所示,竖排空腔202的下方为封闭设计,中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孔203,上方设置有多个排豆口204,而利用遮挡腔205可实现对多个排水孔203和多个排豆口204的封堵处理,当底存直腔101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酱油酿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脱脂大豆放置到处理装置内进行处理,并与炒熟的小麦混合进行种曲和制曲处理;步骤二、将步骤一内的原料与食盐水混合,并进行制醪和发酵处理;步骤三、对发酵完成的原料进行压榨、生油和生油过滤处理;步骤四、对生油过滤处理完成的原料进行灭菌和过滤配兑处理,即可完成酱油的酿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酱油酿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底存直腔(101)和滑动连接在底存直腔(101)上的固滑直腔(102),底存直腔(101)和固滑直腔(10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103),固滑直腔(10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柱(104),两个限位滑柱(104)均与底存直腔(101)滑动连接,固滑直腔(102)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05),固滑直腔(102)上固定连接有滤排构件,滤排构件与底存直腔(101)连接,底存直腔(101)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热搅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酱油酿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排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固滑直腔(102)上的多个曲连柱(201)和与多个曲连柱(201)固定连接的竖排空腔(202),竖排空腔(202)与底存直腔(101)滑动连接,竖排空腔(202)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排水孔(203)和多个排豆口(204),底存直腔(101)上固定连接有遮挡腔(205),遮挡腔(205)转动连接在竖排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凤臣
申请(专利权)人:吴凤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