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包括升降组件、第一接头、移动组件及第二接头;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动力件、进气接头及上对中头,升降动力件的输出端与进气接头连接,上对中头套设在进气接头的一端;第一接头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芯及开闭阀门,第一阀体与进气接头靠近上对中头的一端连通,第一阀芯固定于第一阀体内,开闭阀门套设第一阀芯,且开闭阀门与第一阀体伸缩连接;移动组件包括上对中套,上对中套与上对中头对插;第二接头包括第二阀体与第二阀芯,第二阀体安装在上对中套内,第二阀芯与第二阀体伸缩连接。本装置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保护气氛管道的连接与分离,而且具有结构稳定可靠的优点。而且具有结构稳定可靠的优点。而且具有结构稳定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硅钢退火设备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生产取向硅钢厂家在进行高温退火时普遍采用的是罩式退火炉。罩式退火炉在退火过程中,为了避免硅钢被氧化,因此会向退火炉内的通入保护气体。在连续生产中,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是隧道状的,退火炉内配备有炉车,炉车用于装载需要退火的硅钢卷,小车匹配设置在轨道上。在硅钢卷退火处理时,需切断气氛管道,待炉车移动到位后再连接,因此要求气氛管道对接准确,而且高效,但是目前的气氛管道对接存在耗时长,效率低下的缺陷,不利于提高硅钢卷连续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其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保护气氛管道的连接与分离,而且具有结构稳定可靠的优点,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包括升降组件、第一接头、移动组件及第二接头;
[0006]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动力件、进气接头及上对中头,所述升降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接头连接,所述上对中头套设在所述进气接头的一端;
[0007]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芯及开闭阀门,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进气接头靠近所述上对中头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上对中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阀芯固定于所述第一阀体内,所述开闭阀门套设所述第一阀芯,且所述开闭阀门与所述第一阀体伸缩连接;
[0008]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上对中套,所述上对中套与所述上对中头对插,且所述上对中套与所述上对中头同轴设置;
[0009]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阀体与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在所述上对中套内,且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上对中套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二阀体伸缩连接。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对中头靠近所述上对中套的一端为锥面,所述上对中套设有与所述锥面对应的喇叭口。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导柱与复位件,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上对中头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设所述进气接头,所述复位件套设所述导柱,且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上对中头与所述进气接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下对中头,所述下对中头与所述进气连头远离所述第一阀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对中头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柱远离所述上对中头的一端穿设所述下对中头。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架与下对中套,所述下对中套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下对中套设有喇叭口,所述下对中头靠近所述下对中套的一端为设有与所述喇叭口配合的锥面。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架与浮动板,所述固定架为中空结构,所述固定架的底面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固定架的顶面与所述下对中套连接,所述浮动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内,所述升降动力件为油缸,所述油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浮动板上,所述油缸的伸缩杆穿设所述浮动板与所述下对中头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牛眼钢球,所述牛眼钢球安装在所述浮动板的底部。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开闭阀门与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芯靠近所述开闭阀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封堵头,所述第一封堵头的直径由靠近所述进气接头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进气接头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开闭阀门设有与所述第一封堵头对应的喇叭口。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头还包括通气法兰,所述通气法兰内置于所述第二阀体远离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所述第二阀体靠近所述第一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内孔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通气法兰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二阀芯靠近所述对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封堵头,所述第二封堵头的直径由靠近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至远离第一阀芯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对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封堵头对应的倒喇叭口。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的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具有结构可靠,对接精准和高效的特点;升降组件与第一接头固定在退火炉内的固定位置,移动组件与第二接头随着炉车移动;当移动组件与第二接头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升降动力件带动进气接头、上对中头及第一接头上升,使得上对中头与上对中套对插,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对接连通实现通气,定位精准且高效;分离时,升降动力件带动进气接头、上对中头及第一接头下降,使得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分离。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一较佳的实施例的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的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的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所示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刚接触的状态图;
[0025]图5为图1所示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中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连通的状态图;
[0026]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连通的状态图。
[0027]附图标注说明:
[0028]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100:
[0029]升降组件10,升降动力件11,进气接头12,上对中头13,导柱14,复位件15,下对中头16;第一接头20,第一阀体21,第一阀芯22,第一封堵头221,开闭阀门23,第一弹性件24;移动组件30,上对中套31,上固定板 32;第二接头40,第二阀体41,对接部411,第二阀芯42,第二封堵头421,通气法兰43,第二弹性件44,卡簧45;固定组件50,支架51,下对中套52,固定架53,浮动板54,牛眼钢球55。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2]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100,包括升降组件10、第一接头20、移动组件30 及第二接头40。升降组件10包括升降动力件11、进气接头12及上对中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第一接头、移动组件及第二接头;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动力件、进气接头及上对中头,所述升降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接头连接,所述上对中头套设在所述进气接头的一端;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芯及开闭阀门,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进气接头靠近所述上对中头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上对中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阀芯固定于所述第一阀体内,所述开闭阀门套设所述第一阀芯,且所述开闭阀门与所述第一阀体伸缩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上对中套,所述上对中套与所述上对中头对插,且所述上对中套与所述上对中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阀体与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在所述上对中套内,且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上对中套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二阀体伸缩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对中头靠近所述上对中套的一端为锥面,所述上对中套设有与所述锥面对应的喇叭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导柱与复位件,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上对中头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设所述进气接头,所述复位件套设所述导柱,且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上对中头与所述进气接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下对中头,所述下对中头与所述进气接头远离所述第一阀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对中头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远离所述上对中头的一端穿设所述下对中头。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钢高温罩式退火炉保护气快速接气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成,曹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君诚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