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1051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纱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棉麻混纺纱具有粗犷、挺括、吸湿、散湿、透气强、光泽好等特点,碱性有机硅柔软处理,不粘辊,不影响穿着舒适性,舒适不贴身、麻感强、风格别致,性价比高,拥有棉料和麻各自的优点。麻纤维软化处理不存在易粘辊、易黄变等缺点,工艺简便,不影响穿着舒适性,生产的棉麻混纺纱具有环保、透气、舒适、垂感好,穿着舒服等优点,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而且采用全天然纤维织造,低碳环保,附加值较高。加值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纱
,具体涉及一种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纺棉麻是指棉料和麻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纺纱织成的纺织产品。棉麻混纺可用来制作各种服装。棉麻混纺面料和其他面料相比,具有价格较便宜的优势,棉麻混纺面料同时拥有棉料和麻料的优点,棉麻混纺有环保、透气、舒适、垂感好,穿着舒服等特点。棉麻混纺面料一般由棉、麻混纺组成,由于该面料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而且采用全天然纤维织造,低碳环保,与现在国际纺织服装流行趋势吻合,因此,非常适用于服装及家纺面料。例如中国专利CN108774769A公开了一种棉麻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采用对纤维进行阳离子改性,使得纤维中含有大量的阳离子基,从而明显地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率,阳离子化助剂用量过高,不但增加废水处理的难度和浪费染化料,而且会因上染过快而导致染色不匀;用量过低,会因织物表面所带正电荷过少而降低涂料吸尽率,导致成衣表面得色量低。专利CN206529559U是将纤维切成6mm长度短纤镶嵌在仿麻纱线主体上,产生仿麻效果;操作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以往人们采用氨基硅油来软化麻纤维,但氨基硅油普遍存在易粘辊、易黄变等缺点,给生产带来相当大的麻烦,而且整理后织物疏水、不吸汗,影响穿着舒适性,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开发新型的一种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清棉工序采用盘混工艺,麻先进行碱性有机硅柔软处理后,再将棉与麻进行初步混和,从后棉箱中掏出以后再上圆盘打卷;进一步的,所述碱性有机硅柔软处理为将麻按浴比1∶10浸渍在质量浓度1~1.5%的碱性有机硅柔软剂溶液中浸泡10~15min,水洗,用冰醋酸中和,后水洗,在90℃烘干、平衡至湿度13~15%,所述碱性有机硅柔软剂为甲基硅酸钠与N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二乙胺基代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其中一种按质量比2∶1的混合物。
[0005]甲基硅酸钠是一种水溶性有机硅,呈碱性,麻纤维在碱性有机硅柔软剂溶液中会吸湿膨胀,N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二乙胺基代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具有碱性,含N官能团不会被碱性破坏。
[0006]第二步、梳棉;第三步、并条:使用预并、头并、二道并的工艺流程,用两道并条6根喂入,并条机进行并条;第四步、粗纱;转杯纺纱的张力分为两部分:一是转杯与输出罗拉之间的纺纱张力,另一是输出罗拉与卷绕简管之间的卷绕张力,卷绕张力大,筒子卷绕密度大,筒纱结构紧密,纱的伸长
率减少,纺纱时容易断头:卷绕张力小,与上述相反。张力牵伸应控制在0.98~1.02,在保证卷绕质量的前提下张力牵伸的大小,不增加断头为原则;第五步、气流纺纱,打包即得。
[0007]棉麻混纺时,由于麻纤维粗硬,抗扭阻力大,容易出现断头。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梳棉刺辊速度880~900r/min、锡林速度300~320/min、道夫速度15~16r/min、盖板速度160~162mm/min、刺辊与锡林间隔距0.18~0.20mm,锡林与道夫间隔距0.15~0.16mm、锡林与盖板间隔距0.19~0.22mm,生条干定量23~23.5g/5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清棉工艺中清花机打手速度500~550r/min、清花机豪猪打手速度500~520r/min、清花机综合打手速度800~820r/min、风扇速度11500~12000r/min、棉卷罗拉速度100~110r/min、棉卷干定量400~450g/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预并:牵伸倍数6~6.22、后区牵伸倍数1.10~1.15、隔距6
×
12mm、罗拉加压290
×
310
×
290N、前罗拉转速2290~2296r/min、出条速度252.4m/min、干重26.5~27.0g/5m、出条速度250~252.4m/min,预并:牵伸倍数6~6.22、后区牵伸倍数1.10~1.15、隔距6
×
12mm、罗拉加压290
×
310
×
290N、前罗拉转速2296r/min、出条速度252.4m/min、干重27.0g/5m、出条速度250~252.4m/min,头并牵伸倍数6~6.22、后区牵伸倍数1.10~1.15、隔距6
×
12mm、罗拉加压290
×
310
×
290N、前罗拉转速2296r
·
min
‑1、出条速度252.4m/min、干重26.0g/5m、出条速度250~252.4m/min,二道并牵伸倍数7~7.26、后区牵伸倍数1.45~1.48、隔距6
×
12mm、罗拉加压290
×
310
×
290N、前罗拉转速2041r/min、出条速度220~224.4m/min、干重21.3~21.4g/5m、出条速度250~252.4m/min。
[0011]进一步的,所述粗纱机主要工艺参数为粗纱定量3.9~3.92g/10m、捻系数340~350,后区牵伸倍数1.2~1.22倍,罗拉隔距25mm
×
32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步气流纺纱的成纱干定量6.16~6.18g/100m,机械牵伸倍数68~70倍,捻系数490~495,纺杯速度40000~40800r/min,分梳辊速度为8150~8170r/min。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棉麻混纺,其中麻纤维含有一定的残胶,杂质较多,纤维脆硬,进行软化浸渍处理,可增加纤维的柔软度和改善纤维表面状态,减少静电产生;给湿可增加纤维回潮率,减少纤维静电积聚,处理后麻纤维取向度和结晶度明显变小,纤维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纤维排列更整齐、紧密,纱线的断裂强力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大。麻纤维在碱性有机硅柔软剂溶液中会吸湿膨胀,纤维的大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结晶度和取向度降低,无定形区增加,纤维素原纤结构与微原纤之间,与部分木质素发生作用,消除纤维内应力,降低纤维模量,使纤维变得柔软。在碱性环境下,N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二乙胺基代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具有碱性,含N官能团不会被破坏,从而提高了与麻的相互作用,同时包括甲基硅酸钠水溶性有机硅以及两种硅烷降低纤维基质间的纤维素羟基数量,烷氧基水解形成硅醇,硅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清棉工序采用盘混方式,麻先进行碱性有机硅柔软处理后,再将棉与麻进行初步混和,从后棉箱中取出以后再上圆盘打卷,所述麻为亚麻落麻;第二步、梳棉;第三步、并条:采用预并、头并、二道并的工艺流程,用两道并条6根喂入,并条机进行并条;第四步、粗纱;第五步、气流纺纱,打包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有机硅柔软处理为将麻按浴比1∶10浸渍在质量浓度1~1.5%的碱性有机硅柔软剂溶液中浸泡10~15min,水洗,用冰醋酸中和,后水洗,在90℃烘干、平衡至湿度13~15%,所述碱性有机硅柔软剂为甲基硅酸钠与N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二乙胺基代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其中一种按质量比2∶1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梳棉刺辊速度880~900r/min、锡林速度300~320/min、道夫速度15~16r/min、盖板速度160~162mm/min、刺辊与锡林间隔距0.18~0.20mm,锡林与道夫间隔距0.15~0.16mm、锡林与盖板间隔距0.19~0.22mm,生条干定量23~23.5g/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清棉工艺中清花机打手速度500~550r/min、清花机豪猪打手速度500~520r/min、清花机综合打手速度800~820r/min、风扇速度11500~12000r/min、棉卷罗拉速度100~110r/min、棉卷干定量400~450g/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预并:牵伸倍数6~6.22、后区牵伸倍数1.10~1.15、隔距6
×
12mm、罗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骏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