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01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增材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技术问题是:表面不平的增材制造零件表面修复,修复液过多则会沿着零件表面流动,在缺陷位置的修复液减少,缺陷修复效果降低,其中修复液内的颗粒物过大容易堵塞喷口,导致修复难度增加。技术方案是: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包括有转移单元和鼓风单元等;转移单元右部连接有鼓风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增材制造零件的固定,避免增材制造零件位移,再对缺陷位置定量喷修复液,同时鼓风环对修复位置周围进行鼓风,以加快修复液的干燥,再是通过将修复液中团聚状态的颗粒,打散后重新融入修复液,并对滤洗过程产生的浮沫去除,提高吸附件的重复吸附效率。提高吸附件的重复吸附效率。提高吸附件的重复吸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增材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增材制造零件的过程中,零件表面有缺陷产生,表现为针孔缺陷,这种缺陷会影响零件的使用耐久度,以及零件的防腐效果。
[0003]但由于在对表面不是水平的增材制造零件,在对表面修复过程中,将修复液涂覆至增材制造零件的表面,修复液过多则会沿着增材制造零件的表面自然流动,使得在缺陷位置的修复液减少,在缺陷位置的修复效果降低,并且修复液流至别的位置,影响零件的表面平整,其中用于修复缺陷的修复液,需要喷涂至特定位置,修复液内的颗粒物过大容易堵塞喷口,导致修复难度增加,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表面不平的增材制造零件表面修复,修复液过多则会沿着零件表面流动,在缺陷位置的修复液减少,缺陷修复效果降低,流至零件其他位置的修复液,影响器表面平整,其中修复液内的颗粒物过大容易堵塞喷口,导致修复难度增加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
[0005]技术方案是: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包括有承载台、安装扣、第二限位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板、第一固定环、料桶、中轴板、导管、电磁阀、连接板、喷头、鼓风环、滤框、刮泡件和吸附件;承载台下表面左部和下表面右部各安装有两个安装扣;承载台上表面右部固接有用于对零件卡位的第二限位件;承载台上表面右部固接有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一支架均位于第二限位件的右方;两个第一支架上部共同固接有第一支板;第一支板下表面中部固接有第二支架;第一支板右侧中部固接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内表面固接有料桶;料桶内表面上部固接有中轴板;料桶下部连接有导管;导管中部与第二支架固接;导管左部安装有电磁阀;导管左端连接有喷头;导管左部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下部与电磁阀固接;连接板下部通过连接柱固接有鼓风环;料桶上部可拆卸式连接有四个收集浮沫的刮泡件;左方两个刮泡件和右方两个刮泡件之间各设置一个用于吸附浮沫的吸附件;还包括有第一限位件、动力单元、转移单元、鼓风单元、旋转单元、锁止单元、换向单元、卡位单元和导通单元;承载台上表面左部连接有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左部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件;承载台上表面连接有转移单元;转移单元右部依次与第一支板和导管连接;转移单元右部连接有鼓风单元;鼓风单元下部依次与电磁阀、连接板、和鼓风环连接;料桶上部与旋转单元连接;料桶上部与锁止单元连接;中轴板中部与旋转单元连接;旋转单元下部连接有用于对修复液过滤的滤框连接;滤框外表面与料桶滑动连接;料桶上部可拆卸式连接有锁止单元;四个滤框均与锁止单元连接;旋转单元上部连接有用于对吸附件转向的换向单元;换向单元下部与两个吸附件连接;每个吸附件分别与两个刮泡件接触;四个刮泡件与锁止单元连接;两个第一限位件右部连接有卡位单元;卡位单元右部依次与第一支架和第一
支板连接;料桶下部连接有导通单元;导通单元上部与卡位单元连接。
[0006]进一步,转移单元包括有防护筒、第一驱动组件、第一丝杆、第一滑杆、竖板、导轨、连杆、电动执行器、转接板和移动器;第一支板左侧前部和左侧后部各固接有一个防护筒;第一支板右侧前部安装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输出轴左部固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左部与前方的防护筒转动连接;第一丝杆位于前方的防护筒内部;后方的防护筒左部固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右部与第一支板固接;第一滑杆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一个竖板;第一丝杆上旋接有另一个竖板;承载台上表面左部固接有两个导轨;两个导轨各与一个竖板华东连接;动力单元位于两个导轨之间;两个竖板之间固接有连杆;连杆中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器;移动器下部安装有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伸缩部下端固接有转接板;转接板上表面与鼓风单元连接。
[0007]进一步,旋转单元包括有第二固定环、门形架、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块、横板、第二丝杆和连接杆;料桶外表面上部固接有两个第二固定环;上方的第二固定环与锁止单元连接;两个第二固定环前部和后部固接有门形架;门形架上表面与换向单元连接;门形架内表面前部和内表面后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二电动滑轨;两个第二电动滑轨与换向单元连接;两个第二电动滑轨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电动滑块;两个第二电动滑块之间固接有横板;横板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外表面与中轴板旋接;第二丝杆下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
[0008]进一步,锁止单元包括有销杆和球头;上方的第二固定环左部和右部各可拆卸式连接有两个销杆;左方两个销杆与右方两个销杆相背侧各安装有一个球头;每个销杆均与料桶滑动连接;每个销杆均与中轴板可拆卸式连接;每个销杆各与一个刮泡件插接。
[0009]进一步,换向单元包括有第三电动滑块、十字板、第二驱动组件、双槽轮、第二滑杆、轴套、传动轮和第三支板;两个第二电动滑轨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电动滑块;两个第三电动滑块之间固接有十字板;门形架上表面中部安装有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输出轴下部固接有双槽轮;门形架上部固接有两个第三支板;两个第三支板相背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轴套;两个轴套各传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杆;两个轴套外表面各固接有一个传动轮;两个传动轮外表面均通过皮带与双槽轮传动连接;十字板左部和右部各与一个第二滑杆转动连接;两个第二滑杆下部各与一个吸附件固接。
[0010]进一步,卡位单元包括有横杆、第一齿条、第一U形架、传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U形架、弹性件、定位杆、环形框、T形杆和第二齿条;两个第一限位件右侧各固接有一个横杆;两个横杆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齿条;两个第一支架之间右部固接有第一U形架;第一U形架右部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齿轮;传动杆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齿轮;两个第二齿轮位于两个第一齿轮之间;两个第一齿轮下部用于各与一个第一齿条啮合;第一支板右侧上部固接有两个第二U形架;两个第二U形架右部各固接有一个弹性件;两个弹性件上部固接有环形框;两个第二U形架右部各固接有一个定位杆;两个定位杆各从一个弹性件中间穿过;两个定位杆外表面与环形框滑动连接;环形框下部与导通单元连接;环形框前部和后部各固接有一个T形杆;两个T形杆各与一个第一支架滑动连接;两个T形杆左侧下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二齿条;两个第二齿条左部各与一个第二齿轮啮合。
[0011]进一步,两个第一限位件和一个第二限位件均为L形,其中两个第一限位件与一个
第二限位件设置方向相反。
[0012]进一步,鼓风环上开有若干个小孔,且小孔开口的朝向为向外发散的角度。
[0013]进一步,刮泡件为四分之一圆环框。
[0014]进一步,吸附件为可变形的多孔泡沫材料。
[0015]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增材制造零件的预先固定,避免增材制造零件在修复过程中的位移,而后再通过对增材制造零件表面缺陷位置定量喷修复液,同时鼓风环对修复位置周围进行鼓风,以加快修复液的干燥,有效避免有多余的修复液流动,再是通过滤框对修复液的滤洗,将修复液中团聚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包括有承载台(1)、安装扣(2)、第二限位件(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第一支板(7)、第一固定环(8)、料桶(9)、中轴板(10)、导管(11)、电磁阀(12)、连接板(13)、喷头(14)、鼓风环(15)、滤框(16)、刮泡件(17)和吸附件(18);承载台(1)下表面左部和下表面右部各安装有两个安装扣(2);承载台(1)上表面右部固接有用于对零件卡位的第二限位件(4);承载台(1)上表面右部固接有两个第一支架(5);两个第一支架(5)均位于第二限位件(4)的右方;两个第一支架(5)上部共同固接有第一支板(7);第一支板(7)下表面中部固接有第二支架(6);第一支板(7)右侧中部固接有第一固定环(8);第一固定环(8)内表面固接有料桶(9);料桶(9)内表面上部固接有中轴板(10);料桶(9)下部连接有导管(11);导管(11)中部与第二支架(6)固接;导管(11)左部安装有电磁阀(12);导管(11)左端连接有喷头(14);导管(11)左部固接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下部与电磁阀(12)固接;连接板(13)下部通过连接柱固接有鼓风环(15);料桶(9)上部可拆卸式连接有四个收集浮沫的刮泡件(17);左方两个刮泡件(17)和右方两个刮泡件(17)之间各设置一个用于吸附浮沫的吸附件(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限位件(3)、动力单元、转移单元、鼓风单元、旋转单元、锁止单元、换向单元、卡位单元和导通单元;承载台(1)上表面左部连接有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左部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件(3);承载台(1)上表面连接有转移单元;转移单元右部依次与第一支板(7)和导管(11)连接;转移单元右部连接有鼓风单元;鼓风单元下部依次与电磁阀(12)、连接板(13)、和鼓风环(15)连接;料桶(9)上部与旋转单元连接;料桶(9)上部与锁止单元连接;中轴板(10)中部与旋转单元连接;旋转单元下部连接有用于对修复液过滤的滤框(16)连接;滤框(16)外表面与料桶(9)滑动连接;料桶(9)上部可拆卸式连接有锁止单元;四个滤框(16)均与锁止单元连接;旋转单元上部连接有用于对吸附件(18)转向的换向单元;换向单元下部与两个吸附件(18)连接;每个吸附件(18)分别与两个刮泡件(17)接触;四个刮泡件(17)与锁止单元连接;两个第一限位件(3)右部连接有卡位单元;卡位单元右部依次与第一支架(5)和第一支板(7)连接;料桶(9)下部连接有导通单元;导通单元上部与卡位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转移单元包括有防护筒(201)、第一驱动组件(202)、第一丝杆(203)、第一滑杆(204)、竖板(205)、导轨(206)、连杆(207)、电动执行器(208)、转接板(209)和移动器(2010);第一支板(7)左侧前部和左侧后部各固接有一个防护筒(201);第一支板(7)右侧前部安装有第一驱动组件(202);第一驱动组件(202)输出轴左部固接有第一丝杆(203);第一丝杆(203)左部与前方的防护筒(201)转动连接;第一丝杆(203)位于前方的防护筒(201)内部;后方的防护筒(201)左部固接有第一滑杆(204);第一滑杆(204)右部与第一支板(7)固接;第一滑杆(204)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一个竖板(205);第一丝杆(203)上旋接有另一个竖板(205);承载台(1)上表面左部固接有两个导轨(206);两个导轨(206)各与一个竖板(205)华东连接;动力单元位于两个导轨(206)之间;两个竖板(205)之间固接有连杆(207);连杆(207)中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器(2010);移动器(2010)下部安装有电动执行器(208);电动执行器(208)伸缩部下端固接有转接板(209);转接板(209)上表面与鼓风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材制造零件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单元包括有第二固定环(401)、门形架(402)、第二电动滑轨(403)、第二电动滑块(404)、横板(405)、第二丝杆(406)和连接杆(407);料桶(9)外表面上部固接有两个第二固定环(401);上方的
第二固定环(401)与锁止单元连接;两个第二固定环(401)前部和后部固接有门形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豪叶素芬申凤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中邦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