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冷器冷凝液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099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初冷器冷凝液输送系统,属于冷凝鼓风领域,以解决目前初冷器的冷凝液输送系统会使初冷器喷洒效果变差而影响初冷器换热效果的问题。上段冷凝液循环槽的进液口与初冷器的水封槽连接,上段冷凝液循环槽的第一出液口与上段冷凝液循环泵的进液口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的进液口与初冷器的水封槽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的第一出液口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泵的进液口连接,冷凝液输送泵的进液口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的第二出液口连接,冷凝液输送泵的出液口与气液分离器后的氨水管连接,液位控制报警仪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槽连接,液位调节阀组安装于冷凝液输送泵的出液口管道上并与液位控制报警仪连锁。管道上并与液位控制报警仪连锁。管道上并与液位控制报警仪连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初冷器冷凝液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鼓风
,尤其涉及一种初冷器冷凝液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焦化厂焦炉煤气净化过程中,初冷器的冷凝液输送系统为上段冷凝液循环槽溢流至下段冷凝液循环槽,并由下段冷凝液循环泵将多余的煤气冷凝液送至焦油氨水分离槽。这种冷凝液的输送方式,一旦送至焦油氨水分离槽的煤气冷凝液增多,则初冷器下段的喷洒量会减少,使得初冷器的喷洒效果变差,影响初冷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目前初冷器的冷凝液输送系统会使初冷器喷洒效果变差而影响初冷器换热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初冷器冷凝液输送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初冷器冷凝液输送系统,其包括上段冷凝液循环槽、下段冷凝液循环槽、上段冷凝液循环泵、下段冷凝液循环泵、冷凝液输送泵、液位控制报警仪和液位调节阀组,其中:所述上段冷凝液循环槽的进液口与初冷器的水封槽连接,上段冷凝液循环槽的第一出液口与上段冷凝液循环泵的进液口连接,上段冷凝液循环泵的出液口与初冷器上段的喷淋装置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的进液口与初冷器的水封槽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的第一出液口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泵的进液口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泵的出液口与初冷器下段的喷淋装置连接,上段冷凝液循环槽和下段冷凝液循环槽通过连通管连通,冷凝液输送泵的进液口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的第二出液口连接,冷凝液输送泵的出液口与气液分离器后的氨水管连接,液位控制报警仪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槽连接,液位调节阀组安装于冷凝液输送泵的出液口管道上并与液位控制报警仪连锁。
[0006]可选地,所述上段冷凝液循环槽的第二出液口与冷凝液输送泵的进液口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上段冷凝液循环槽连接有液位指示报警仪。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通过设置冷凝液输送泵、液位控制报警仪和液位调节阀组等结构,使得本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下段冷凝液循环槽中的液位并将多余的冷凝液及热氨水通过冷凝液输送泵输出,使得上段冷凝液循环泵和下段冷凝液循环泵独立运行,从而可以保证初冷器的喷洒效果,提升了初冷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初冷器冷凝液输送系统,其包括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上段冷凝液循环泵3、下段冷凝液循环泵4、冷凝液输送泵5、液位控制报警仪7和液位调节阀组8,其中:所述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的进液口与初冷器的水封槽连接,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的第一出液口与上段冷凝液循环泵3的进液口连接,上段冷凝液循环泵3的出液口与初冷器上段的喷淋装置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的进液口与初冷器的水封槽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的第一出液口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泵4的进液口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泵4的出液口与初冷器下段的喷淋装置连接,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和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通过连通管6连通,冷凝液输送泵5的进液口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的第二出液口连接,冷凝液输送泵5的出液口与气液分离器后的氨水管连接,液位控制报警仪7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连接,液位调节阀组8安装于冷凝液输送泵5的出液口管道上并与液位控制报警仪7连锁。
[0013]其中,所述液位调节阀组8为电动阀或气动阀。
[0014]可选地,所述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的第二出液口与冷凝液输送泵5的进液口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连接有液位指示报警仪9。通过液位指示报警仪9可以实时监测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中的液位并在液位超过一定高度时进行报警。
[00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17]初冷器的煤气冷凝液分别由初冷器中段和下段流出,中段冷凝液经初冷器水封槽后进入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由上段冷凝液循环泵3加压后送至初冷器上段的喷淋装置,下段冷凝液经初冷器水封槽后进入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由下段冷凝液循环泵4加压后送至初冷器下段的喷淋装置,上段及下段冷凝液喷洒的喷淋密度为3m3/(m2初冷器截面积),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槽连通2,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通过液位控制报警仪7进行液位高低自动控制,多余的煤气冷凝液及定期喷洒热氨水由冷凝液输送泵5送至气液分离器后氨水管。冷凝液输送泵5的出液口管道设置液位调节阀组8,同液位控制报警仪7连锁,保证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的正常液位。另外,冷凝液输送泵5与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连接,运行时间长了以后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的重焦油在槽底积累,也可通过冷凝液输送泵5送出,从而保证初冷器的喷洒效果及换热效果。
[0018]本技术将多余的煤气冷凝液用单独的输送系统送出,保证初冷器换热管稳定的喷淋密度,可有效的将煤气中的焦油及萘等杂质洗涤下来,从而保证了初冷器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001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冷器冷凝液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上段冷凝液循环泵(3)、下段冷凝液循环泵(4)、冷凝液输送泵(5)、液位控制报警仪(7)和液位调节阀组(8),其中:所述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的进液口与初冷器的水封槽连接,上段冷凝液循环槽(1)的第一出液口与上段冷凝液循环泵(3)的进液口连接,上段冷凝液循环泵(3)的出液口与初冷器上段的喷淋装置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的进液口与初冷器的水封槽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槽(2)的第一出液口与下段冷凝液循环泵(4)的进液口连接,下段冷凝液循环泵(4)的出液口与初冷器下段的喷淋装置连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辉冀少卿白永强乔清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学赛鼎焦化山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