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094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方法,包括加料工序、熔炼工序以及喷煤工序,内炉胆进入加热腔后,电加热管运行,对内炉胆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且该过程中封堵板外表面与限位环外表面紧密贴合,使加热腔内部的熔炼过程中处于密封状态,防止热气向四周扩散对环境造成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加料工序、熔炼工序以及喷煤工序,在熔炼过程中,喷煤罐通过出料管向进料斗的内部输入煤粉,喷煤机将煤粉通过喷煤管喷向内炉胆的内部,增加喷煤比,且喷煤全过程处于密封环境中进行,从而能够降低煤粉向四周逸出造成浪费的几率,提高熔炼数据的精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铜渣熔炼
,具体为一种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锡冶炼过程中,锡精矿经还原熔炼为粗锡后,由于炼锡原料中铜的存在,致使粗锡中含铜偏高,为此需进行加硫除铜作业,从而形成了含铜在10~30%、含锡在30~80%的锡铜渣(也称硫渣);
[0003]再生铅精炼除铜渣在富锡熔炼会分类回收铅锑合金、铜、锡有色固废资源时,其中在进行熔炼除渣时,需要向熔炼炉体中加入煤粉,煤粉在熔炼炉体中的作用是提供冶炼过程需要的热量,同时还作为还原金属的还原剂;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煤粉通常在敞开的环境中进行加入,该过程中煤粉容易向四周逸出造成浪费,导致无法精确计算煤粉的使用量,因而降低熔炼效率以及金属回收率;
[0005]并且现有的出料方式复杂,需要使用人力与现有装置进行配合进行出料,不仅降低了出料的便捷性,同时提高了劳动强度,且工人长时间处于该种环境下,对身体极为不利,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煤粉通常在敞开的环境中进行加入,该过程中煤粉容易向四周逸出造成浪费,导致无法精确计算煤粉的使用量,因而降低熔炼效率以及金属回收率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加料工序:将原料导入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装置的内炉胆中,然后开启电机一,使其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转动,内炉胆在连接件的带动下随转动杆转动,直至其与加热腔对应,然后驱动电动伸缩杆一运行,内炉胆在电动伸缩杆一的作用下进入加热腔的内部;
[0009]S2:熔炼工序:内炉胆进入加热腔后,电加热管运行,对内炉胆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且该过程中封堵板外表面与限位环外表面紧密贴合,使加热腔内部的熔炼过程中处于密封状态;
[0010]S3:喷煤工序:在熔炼过程中,向内炉胆内部添加煤粉,增加喷煤比使不熔物大面积暴露于还原性气氛中或与喷吹煤粉直接接触,喷煤罐通过出料管向进料斗的内部输入煤粉,喷煤机将煤粉通过喷煤管喷向内炉胆的内部,增加喷煤比;
[0011]S4:出料工序:熔炼完成后,电动伸缩杆一带动U型座、安装板以及内炉胆上移,直至内炉胆与加热腔脱离,然后,电机一驱动转动杆转动,使内炉胆随安装板转动至待倾倒原料区域,此时电动伸缩杆二与电机二同时运行,电动伸缩杆二拉动内炉胆靠近底部的位置向转动杆方向移动,电机带动连接块以及安装板向靠近转动杆的方向转动,此时内炉胆向一侧倾斜,其内部原料通过内炉胆的开口处倾倒出。
[0012]进一步的,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装置,包括操作台、底座、电加热管以及内炉胆,所述操作台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且加热腔的内部设置有内炉胆,所述操作台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组件,且控制组件与内炉胆相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喷煤组件;
[0013]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机一、转动杆、转动槽、安装板以及电动伸缩杆一;所述操作台的上端外表面位于底座一侧的位置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横截面呈T型并与转动槽相互吻合,且转动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操作台的下端外表面与转动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机一,且电机一的输出端贯穿至转动槽的内部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与操作台转动连接;
[0014]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外表面与加热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一,且电动伸缩杆一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下端外表面呈中心对称式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杆一,所述支撑杆一的一端与封堵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炉胆固定连接,所述封堵板一与加热腔相互吻合,所述转动杆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调节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电机二、U型座、连接块、连接板以及限位环,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U型座,且U型座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贯穿至U型座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与U型座转动连接,且连接块与U型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杆二,两组所述支撑杆二的下端均与封堵板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内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内径小于封堵板横截面的半径,所述限位环的外表面与封堵板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且封堵板的外表面与加热腔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001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包括电动伸缩杆二以及安装环,所述转动杆的一侧外表面位于底座上方的位置有电动伸缩杆二,且电动伸缩杆二的一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环,且安装环的内径大于内炉胆横截面的外径,且安装环套接于两组支撑杆二的外部。
[001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内表面位于电加热管与安装环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挡环,且隔挡环上端外表面呈60度向其内部倾斜,所述隔挡环的内表面与内炉胆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且隔挡环的内表面与内炉胆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内炉胆外表面呈中心对称式固定连接有两组限位块,且隔挡环上端外表面与限位块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相互吻合并活动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喷煤组件包括喷煤罐、进料斗、出料管、安装腔、喷煤机以及喷煤管,所述底座内部位于加热腔一侧的位置开设有安装腔,且安装腔内部设置有喷煤机,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与喷煤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喷煤罐,且喷煤罐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贯穿至安装腔的内部,且喷煤机上方与出料管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料斗,加热腔内表面的一侧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喷煤管,且喷煤管的一端贯穿至安装腔的内部与喷煤机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喷煤管远离喷煤机的一端向内炉胆方向倾斜。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加料工序、熔炼工序以及喷煤工序,在熔炼过程中,喷煤罐
通过出料管向进料斗的内部输入煤粉,喷煤机将煤粉通过喷煤管喷向内炉胆的内部,增加喷煤比,且喷煤全过程处于密封环境中进行,从而能够降低煤粉向四周逸出造成浪费的几率,提高熔炼数据的精确性;
[0022]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控制组件,熔炼完成后,电动伸缩杆一带动U型座、安装板以及内炉胆上移,直至内炉胆与加热腔脱离,然后,电机一驱动转动杆转动,使内炉胆随安装板转动至待倾倒原料区域,此时电动伸缩杆二与电机二同时运行,电动伸缩杆二拉动内炉胆靠近底部的位置向转动杆方向移动,电机带动连接块以及安装板向靠近转动杆的方向转动,此时内炉胆向一侧倾斜,其内部原料通过内炉胆的开口处倾倒出,提高了出料的便捷性,出料方式的全自动化进程动作替代了人工出料的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3]为了便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加料工序:将原料导入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装置的内炉胆(4)中,然后开启电机一(61),使其输出轴带动转动杆(62)转动,内炉胆(4)在连接件(8)的带动下随转动杆(62)转动,直至其与加热腔(5)对应,然后驱动电动伸缩杆一(65)运行,内炉胆(4)在电动伸缩杆一(65)的作用下进入加热腔(5)的内部;S2:熔炼工序:内炉胆(4)进入加热腔(5)后,电加热管(3)运行,对内炉胆(4)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且该过程中封堵板(66)外表面与限位环(86)外表面紧密贴合,使加热腔(5)内部的熔炼过程中处于密封状态;S3:喷煤工序:在熔炼过程中,向内炉胆(4)内部添加煤粉,增加喷煤比使不熔物大面积暴露于还原性气氛中或与喷吹煤粉直接接触,喷煤罐(71)通过出料管(73)向进料斗(72)的内部输入煤粉,喷煤机(75)将煤粉通过喷煤管(76)喷向内炉胆(4)的内部,增加喷煤比;S4:出料工序:熔炼完成后,电动伸缩杆一(65)带动U型座(82)、安装板(64)以及内炉胆(4)上移,直至内炉胆(4)与加热腔(5)脱离,然后,电机一(61)驱动转动杆(62)转动,使内炉胆(4)随安装板(64)转动至待倾倒原料区域,此时电动伸缩杆二(91)与电机二(81)同时运行,电动伸缩杆二(91)拉动内炉胆(4)靠近底部的位置向转动杆(62)方向移动,电机带动连接块(83)以及安装板(64)向靠近转动杆(62)的方向转动,此时内炉胆(4)向一侧倾斜,其内部原料通过内炉胆(4)的开口处倾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方法,除铜渣熔炼炉渣化渣装置包括操作台(1)、底座(2)、电加热管(3)以及内炉胆(4),所述操作台(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2),且底座(2)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加热腔(5),所述加热腔(5)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3),且加热腔(5)的内部设置有内炉胆(4),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组件(6),且控制组件(6)与内炉胆(4)相连接,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喷煤组件(7);所述控制组件(6)包括电机一(61)、转动杆(62)、转动槽(63)、安装板(64)以及电动伸缩杆一(65);所述操作台(1)的上端外表面位于底座(2)一侧的位置开设有转动槽(63),且转动槽(6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2),所述转动杆(62)的横截面呈T型并与转动槽(63)相互吻合,且转动杆(6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4),所述操作台(1)的下端外表面与转动槽(6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机一(61),且电机一(61)的输出端贯穿至转动槽(63)的内部并与转动杆(6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61)的输出轴与操作台(1)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64)的下端外表面与加热腔(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一(65),且电动伸缩杆一(65)的一端与安装板(64)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8),且连接件(8)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封堵板(66),所述封堵板(66)的下端外表面呈中心对称式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杆一(67),所述支撑杆一(67)的一端与封堵板(6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炉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笛宋宣都陈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