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风结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0677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9
本申请涉及一种扫风结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扫风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扫风叶片,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设于固定板上,多个扫风叶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扫风叶片包括叶片骨架和设于叶片骨架上的至少两个间隔的导流柱,导流柱沿第二方向延伸,导流柱构造为圆柱状,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扫风结构,气流可以从相邻导流柱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基于圆柱绕流原理,当气流以一定速度流经导流柱时,会在导流柱尾流形成卡尔曼涡街,从而实现气流扰动效果,可转化为并列/串列多圆柱绕流问题,实现调节气流尾流波动,从而在保障风量的同时达到不同的送风效果。从而在保障风量的同时达到不同的送风效果。从而在保障风量的同时达到不同的送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风结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器
,尤其涉及一种扫风结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壁挂机技术的发展,空调器的舒适性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传统的空调器冷风直吹人体,送风方向较为单一,且送风范围较小,较难实现多种气流送风,舒适体验性较差,或者以牺牲出风量来实现柔和送风,因此,亟需一种空调器能够实现舒适性送风的同时保障出风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扫风结构,所述扫风结构能够实现多种模式送风,在不降低风量的同时,送风更为柔和,避免直吹人体。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扫风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上述的空调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扫风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扫风叶片,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设于固定板上,多个扫风叶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扫风叶片包括叶片骨架和设于叶片骨架上的至少两个间隔的导流柱,导流柱沿第二方向延伸,导流柱构造为圆柱状,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扫风结构,气流可以从相邻导流柱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基于圆柱绕流原理,当气流以一定速度流经导流柱时,会在导流柱尾流形成卡尔曼涡街,从而实现气流扰动效果,当扫风结构应用于空调器中时,不同送风模式下扫风叶片的角度不同,从而使得相邻导流柱的间距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同,可转化为并列/串列多圆柱绕流问题,实现调节气流尾流波动,从而在保障风量的同时达到不同的送风效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扫风结构,扫风叶片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扫风叶片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在第一位置时,扫风叶片的延伸方向与固定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扫风叶片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所形成的夹角为
ɑ

ɑ
满足30
°

ɑ
≦180
°

[0009]可选地,
ɑ
=180
°
,扫风叶片还具有第三位置,扫风叶片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三位置所形成的夹角为β,在β满足:60
°
≦β<90
°
或90
°
<β≦120
°
时,相邻的两个导流柱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分量为第一间距,在第三方向上的间距分量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小于等于第二间距,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0010]可选地,在β满足:0
°
≦β<60
°
或120
°
<β≦180
°
时,第一间距大于等于第二间距。
[0011]可选地,导流柱为n个,n为大于2的正整数,定义导流柱的直径分别为D1、D2……
D
n
,定义相邻两个导流柱的间距分别为L1、L2……
L
n
‑1,定义扫风叶片的长度为A,扫风叶片处于第一位置时,扫风叶片的长度与第一方向同向,满足: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扫风结构还包括:连杆,连杆与固定板分别设于扫风叶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杆与多个扫风叶片均连接,扫风叶片上设有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分别位于扫风叶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同时位于扫风叶片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杆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接柱,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卡接柱,第一卡接柱与第一卡口卡接且一一对应,第二卡接柱与第二卡口卡接且一一对应;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连杆传动连接以驱动连杆移动。
[0013]可选地,扫风叶片还包括子叶片,子叶片与导流柱位于同一排且间隔设置,且子叶片位于扫风叶片的远离第二卡接柱的一端,子叶片远离导流柱的一侧轮廓构造成扇形状。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风机,机壳上形成有出风口;上述的扫风结构,扫风结构设于机壳上以完全打开或至少部分遮蔽出风口。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气流可以从相邻导流柱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基于圆柱绕流原理,当气流以一定速度流经导流柱时,会在导流柱尾流形成卡尔曼涡街,从而实现气流扰动效果,不同送风模式下扫风叶片的角度不同,从而使得相邻导流柱的间距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同,可转化为并列/串列多圆柱绕流问题,实现调节气流尾流波动,从而在保障风量的同时达到不同的送风效果。
[0016]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设于机壳上以完全打开或完全遮蔽出风口,导风板位于扫风结构的远离风机的一侧。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指令;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空调器处于对应的模式,在接收到第一指令时,控制空调器的扫风叶片由当前所处位置转动到与第一位置的夹角为β1角度的位置,β1=90
°
,在接收到第二指令时,控制空调器的扫风叶片由当前所处位置转动到与第一位置的夹角为β2角度的位置,60
°
≦β2<90
°
或90
°
<β2≦120
°
,在接收到第三指令时,控制空调器的扫风叶片由当前所处位置转动到与第一位置的夹角为β3角度的位置,0
°
≦β3<60
°
或120
°
<β3≦180
°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接受到的用户输入的不同指令,通过调节扫风叶片的角度,从而使得相邻导流柱的间距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同,可转化为并列/串列多圆柱绕流问题,实现调节气流尾流波动,从而在保障风量的同时达到不同的送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0023]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结构的再一个示意图;
[0024]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结构的扫风叶片处于第二位置处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结构以及连杆的爆炸图;
[0026]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结构的扫风叶片的立体图;
[0028]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结构的扫风叶片处于不同位置的角度示意图;
[0029]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结构的扫风叶片处于第三位置处的示意图;
[0030]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结构的扫风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板上,多个所述扫风叶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扫风叶片包括叶片骨架和设于所述叶片骨架上的至少两个间隔的导流柱,所述导流柱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柱构造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扫风叶片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扫风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扫风叶片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所形成的夹角为
ɑ

ɑ
满足30
°

ɑ
≦18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ɑ
=180
°
,所述扫风叶片还具有第三位置,所述扫风叶片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所形成的夹角为β,在β满足:60
°
≦β<90
°
或90
°
<β≦120
°
时,相邻的两个导流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分量为第一间距,在第三方向上的间距分量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β满足:0
°
≦β<60
°
或120
°
<β≦180
°
时,所述第一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为n个,n为大于2的正整数,定义所述导流柱的直径分别为D1、D2……
D
n
,定义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柱的间距分别为L1、L2……
L
n
‑1,定义所述扫风叶片的长度为A,所述扫风叶片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扫风叶片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静陈志伟李建建刘汉薛加新汪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