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042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包括外墙对接主体一及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并列设置的外墙对接主体二,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上固定开设有对称的钢筋对接口,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后端面上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连接着第一承重体,所述第一承重体上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着框架,所述框架上连接着所述第二承重体,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二与所述第二承重体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承重体、第二承重体上固定开有呈贯通状的承重孔;所述承重孔设置为矩形、圆形结构,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为敞开式的中空矩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内设置有呈对称的丝网框,所述丝网框的边界为钢板结构。所述丝网框的边界为钢板结构。所述丝网框的边界为钢板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装潢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外立面,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是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
[0003]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外立面装饰结构主要包括安装于外立面的外力面钢结构或是采用铝单板幕墙的外立面,采用铝单板幕墙的外立面多数通过传统螺栓进行固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外立面受到破碎需要更换时,整体拆卸不方便,而采用整体的外力面钢结构,整体安装幅度大,安装不方便,同时传统的外立面在墙保温或是隔音效果处理方便不尽人意,特别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包括外墙对接主体一及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并列设置的外墙对接主体二,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上固定开设有对称的钢筋对接口,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后端面上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连接着第一承重体,所述第一承重体上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着框架,所述框架上连接着所述第二承重体,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二与所述第二承重体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重体、第二承重体上固定开有呈贯通状的承重孔;
[0007]所述承重孔设置为矩形、圆形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为敞开式的中空矩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内设置有呈对称的丝网框,所述丝网框的边界为钢板结构,且所述丝网框的边界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连接;
[0009]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上端面上开有一个或是两个砂浆入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丝网框对称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内壁的所述丝网框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内壁留有空隙,空隙距离30

50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丝网框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内壁留有的空内安装有保温板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二为敞开式的中空矩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二内设置有第一装饰板与第二装饰板,所述第一装饰板与第二装饰板间隔设置,且第二装饰板为平板结构,且材料为镀锌钢板材质制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饰板材料为镀锌钢板材质制成,且第一装饰板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二边界距离15

3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饰板与第二装饰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装饰板设置成瓦
楞状或是所述第一装饰板的表面固定一层厚度为0.3

2mm的镀锌钢板材,所述0.3

2mm的镀锌钢板材采用褶皱形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装饰板的表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饰板与第二装饰板之间安装有消音层,所述消音层为敞开的矩形中空结构,且位于所述消音层的内壁两侧间隔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固定开有螺栓孔,所述定位块之间通过螺装方式连接有定位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层内安装有消音材料,所述消音层通过螺装方式连接于第二装饰板上,所述消音层的封闭端的平面上通过螺装与第一装饰板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根据实际安装的尺寸能够进行定做调整,且本技术的外立面具有保温与消音的效果;
[0018]且本技术的保温层与消音层分别设置于两个不同的外墙对接主体内,在遇到火灾是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且本技术中外墙对接主体二的消音层能够进行拆卸,可将消音层替代呈阻火材料;
[0019]本技术采用对接的方式与建筑主体进行连接,在使用状态下便于认为进行操作,且通过设置相应的丝网框能够更好的与保温板及建筑外墙进行结合;
[0020]本技术采用拼装方式与建筑外墙基体结构进行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立体状态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另一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俯视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图3的A

A剖视图;
[0025]图5是本技术消音层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消音层主视图;
[0027]图7是本技术丝网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如图1

7所示,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包括外墙对接主体一1及与所述外墙对接
主体一1并列设置的外墙对接主体二2,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上固定开设有对称的钢筋对接口12,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后端面上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连接着第一承重体4,所述第一承重体4上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着框架7,所述框架7上连接着所述第二承重体5,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二2与所述第二承重体5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
[0032]所述第二承重体5与所述框架7的另一种连接方式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在所述框架7上固定设有固定滑块,固定滑块与所述第二承重体5的插接槽进行配合。
[0033]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并列设置的外墙对接主体二2之间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调节,将所述第一承重体4、所述第二承重体5进行加宽处理。
[0034]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并列设置的外墙对接主体二2之间的距离在通过螺钉与外墙进行固定后可以填充相应的填充材料。
[0035]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上固定开设有对称的钢筋对接口12,在使用时通过钢筋对接口12对接主墙体上的固定钢筋,所述框架7为板体结构,所述框架7上开有螺装孔,在使用状态下通过所述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对接主体一(1)及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并列设置的外墙对接主体二(2),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上固定开设有对称的钢筋对接口(12),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后端面上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连接着第一承重体(4),所述第一承重体(4)上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着框架(7),所述框架(7)上连接着第二承重体(5),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二(2)与所述第二承重体(5)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体(4)、第二承重体(5)上固定开有呈贯通状的承重孔(6);所述承重孔(6)设置为矩形、圆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为敞开式的中空矩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内设置有呈对称的丝网框(3),所述丝网框(3)的边界为钢板结构,且所述丝网框(3)的边界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连接;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上端面上开有一个或是两个砂浆入口(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框(3)对称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内壁的所述丝网框(3)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内壁留有空隙,空隙距离30

5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框(3)与所述外墙对接主体一(1)内壁留有的空内安装有保温板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外立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慧李维怡祝明雪毕欣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上柏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