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035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5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及车辆,其中,装置包括:水泵;第一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分别与发动机和水泵的一端相连,用于在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通过第一换热组件内的冷却液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第二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分别与第一换热组件和水泵的另一端相连,用于通过冷空气降低第一换热组件输出的吸热后的冷却液的温度,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水泵回到第一换热组件。由此,解决了如何在有限空间内高效利用现有的冷却部件进行高效冷却的问题,以较低的能耗,高效地控制住发动机进气温度,从而很好地抑制发动机的爆震,提升混动车的动力性。升混动车的动力性。升混动车的动力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发动机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增压发动进进气温度是考核其性能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进气温度过高往往容易引起发动机爆震,使发动机难以在舒适状态下稳定运行,严重时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影响积极明显,有时还会造成发动机明显敲击声音。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增压式发动机进气温度是整车厂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0003]混合动力车型,由于在纯电模式下,电机的性能匹配都比较充裕,只要在动力电池电量足够的条件下,有较为充沛的动力,但在低电量条件下,仍然需要发动机作为动力源进行发电,甚至直接驱动,这进一步加大了发动机负荷,给发动机冷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进气温度的控制。但混合动力车型,由于增加了电驱和电驱动器以及动力电池的冷却需求,因此,需要冷却的热负荷进一步加大,而前舱的换热器布置空间仍然和传统燃油车基本相当,这对混合动力车型造成了比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
[0004]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高效利用现有的冷却部件进行高效冷却,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及车辆,以解决如何在有限空间内高效利用现有的冷却部件进行高效冷却的问题,以较低的能耗,高效地控制住发动机进气温度,从而很好地抑制发动机的爆震,提升混动车的动力性。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包括:水泵;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分别与发动机和所述水泵的一端相连,用于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内的冷却液降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以及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分别与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水泵的另一端相连,用于通过冷空气降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输出的吸热后的冷却液的温度,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水泵回到所述第一换热组件。
[0007]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用于提供所述冷空气,其中,所述冷空气的流量根据接收到的降温指令确定。
[0008]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三换热组件;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组件相连,用于提供制冷剂;膨胀组件,所述膨胀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制冷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膨胀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组件相连,用于膨胀所述制冷剂,使得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后吸收所述第三换热组件中冷却液的热量。
[000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三换热组件相连。
[001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组件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换热组件中冷
却液降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输出的吸热后的冷却液的温度,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水泵回到所述第一换热组件。
[0011]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发动机进气管路的温度采集组件,所述温度采集组件用于采集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001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采集组件为温度传感器。
[001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为压缩机。
[001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为发动进进气与冷却液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为空气与冷却液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组件为制冷剂与冷却液换热器。
[0015]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0016]由此,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申请实施例在发动机进气冷却中,增加了利用空调制冷剂蒸发吸热的原理将发动机进气冷却液快速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快速对发动机进气温度进行冷却;
[0018](2)本申请实施例补充了一种更高效的冷却方式,是在现有冷却不足的情况下才介入工作;
[0019](3)本申请实施例补充的冷却方式利用了压缩机高效制冷能力特点,其能效指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制冷性能指数)可以≥2.0以上,可以产生2倍以上压缩机功率的制冷功率,非常高效。
[0020](4)本申请实施例突破了传统车采用空气降低冷却液温度,再利用冷却液降低发动机进气的路径,而是采用空调制冷剂直接将冷却液温度降低,再利用冷却液高效地降低发动进气温度,其换热特点具有更高的环境温度适用范围,50℃环境也具有高效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0021]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0023]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6]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及车辆。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如何在有限空间内高效利用现有的冷却部件进行高效冷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在该装置中,利用电动压缩机特点,结合冷却原理,增加了一个制冷剂与冷却液热交换器,在外部传统燃油车冷却液不足以通过空气将涡轮增加后的进气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下后,电动压缩机工作,触发该热交换器介入工作,由此,解决了如何在有限空间内高效利用现有的冷却部件进行高效冷却的问题,以较低的能耗,高效地控制住发动机进气温度,从而很好地抑制发动机的爆震,提升混动车的动力性。
[0027]具体而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0028]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100包括:水泵1、第一换热组件2和第二换热组件3。
[0029]其中,第一换热组件2分别与发动机4和水泵1的一端相连,用于在发动机4的进气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通过第一换热组件2内的冷却液降低发动机4的进气温度;第二换热组件3分别与第一换热组件2和水泵1的另一端相连,用于通过冷空气降低第一换热组件2输出的吸热后的冷却液的温度,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水泵1回到第一换热组件2。
[003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组件2可以为发动进进气与冷却液换热器;第二换热组件3可以为空气与冷却液换热器;第三换热组件7可以为制冷剂与冷却液换热器。
[0031]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100,还包括:冷却风扇5,冷却风扇5用于提供冷空气,其中,冷空气的流量根据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分别与发动机和所述水泵的一端相连,用于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内的冷却液降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以及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分别与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水泵的另一端相连,用于通过冷空气降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输出的吸热后的冷却液的温度,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水泵回到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用于提供所述冷空气,其中,所述冷空气的流量根据接收到的降温指令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换热组件;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组件相连,用于提供制冷剂;膨胀组件,所述膨胀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制冷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膨胀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组件相连,用于膨胀所述制冷剂,使得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后吸收所述第三换热组件中冷却液的热量。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明志翟超杨云龙龙金世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