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009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包括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装配式泵房、自吸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智能控制装置通过对水位、工况、环境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自动或远程手动控制各部件。自吸水泵等部件安装于地面以上,以避免目前广泛使用的潜水泵普遍存在的易锈蚀、维护难、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的问题。效率很低的问题。效率很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


[0001]本技术涉及变电站防汛排水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变电站站内排水大多以潜水泵进行强排的方式为主,在实际运行时,存在以下缺陷:易锈蚀、维护难、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
[0003]如公开号为CN2150582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堵塞式深水潜水泵,涉及深水潜水泵
,包括潜水泵主体、拉把、过滤管、固定环、固定孔、密封装置和卡扣装置,拉把安装在潜水泵主体的顶端,固定环分别固装在潜水泵主体的底端和过滤管的顶端,固定孔开设在固定环的外表面,密封装置设置在固定环的外表面,卡扣装置设置在潜水泵主体底端的侧壁。本技术,通过设置密封装置,一方面能够提升潜水泵主体和过滤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另一方面能够将螺栓与固定孔的内部进行隔绝,以防止螺栓与固定孔的内壁因生锈而粘接在一起,进而避免淤泥进入潜水泵主体的内部导致工人拆卸潜水泵主体的步骤,从而避免淤泥与杂物堵塞管口的情况出现。
[0004]又如公开号为CN10356060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湿式潜水泵,包括相连接的泵体和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壳体、上端盖、下端盖和转动轴,所述上端盖与所述转动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单端面机械密封装置,所述单端面机械密封装置依次包括静环、动环、平垫、卡环;所述单端面机械密封装置还包括一个橡胶调压膜,所述橡胶调压膜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动环外所述橡胶调压膜外设置有弹簧;所述电机内包含有绕组接头线,所述绕组接头线贯穿所述壳体或下端盖,并进行密封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注水孔,所述注水孔可拆卸连接一密封件。本技术提供的湿式潜水泵,为已注水型,电机内各部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锈,从而提高了潜水泵的使用寿命。
[0005]基于上述现有技术而言,现在变电站站内排水大多以潜水泵进行强排的方式为主,在实际运行时,存在以下缺陷:
[0006]1、维护难:因为上述各种弊端、隐患的存在,潜水泵频繁维修更换则不可避免。潜水泵安装于集水井内,维修工作开始前,首先必须排水,使潜水泵完全从水中露出,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后维修人员下井,现缺少泵在维修更换时更简便快捷的方式,如何使泵更加便于维修人员维修;
[0007]2、易锈蚀:潜水泵的工作方式决定潜水泵必须长期泡在水中,其外壳一般为铸铁,泡水一段时间后极易锈蚀。叶轮、叶片也多为铸铁材质,泡水后长时间不工作也会生锈,叶轮生锈后,导致轴承式叶轮卡死,启动后因叶轮卡死不能转动,电流比额定值增大,时间稍长定子绕阻就会被烧坏;
[0008]3、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
[0009]鉴于潜水泵加集水井强排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上诸多缺陷,改变传统的排水方式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以解决上述问题。
[0011]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2]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包括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装配式泵房、自吸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设置在装配式泵房内部,且上方装有自吸水泵,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固定在装配式泵房上,且一端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自吸水泵两者分别连接,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包括基础板、石墨烯加热装置、螺旋升降杆、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水泵基座板,智能控制装置控制各部件和内部传感器对实时环境的监测反馈,以避免目前广泛使用的潜水泵普遍存在的易锈蚀、维护难、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的问题,各部件结合使自吸水泵不易锈蚀:本方案自吸水泵的工作方式避免像潜水泵一样长期泡在水中,外壳不易锈蚀,叶轮、叶片采用不锈钢材质,泡水后长时间不工作也不会很快生锈,更不会导致轴承式叶轮卡死或是启动后因叶轮卡死不能转动、电流比额定值增大时间稍长定子绕阻就会被烧坏的情况发生,整体维护简单:上述各种弊端、隐患的存在,如目前广泛使用的潜水泵普遍存在的频繁维修更换则不可避免,因为潜水泵是在集水井内工作的,维修工作开始前,首先必须排水,使潜水泵完全从水中露出,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后维修人员下井;不过现在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去监控调节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即可完成自吸水泵的一系列的维修准备工作。
[0013]优选的,所述基础板位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的底部,且上端连接有螺旋升降杆一端。
[0014]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加热装置固定在基础板上,石墨烯加热装置与智能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螺旋升降杆另一端与水泵基座板连接,且螺旋升降杆内部设有驱动电机,螺旋升降杆有两点效果,第一点在于:通过螺旋升降杆可将自吸水泵提升至合适的工作位置,第二点在于:还可通过螺旋升降杆调节自吸水泵至合适的维修位置,方便维修人员维修。
[0015]优选的,所述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可交叉活动式的连接基础板与水泵基座板。
[0016]优选的,所述水泵基座板上设有弯月眉式滑槽。
[0017]优选的,所述自吸水泵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螺纹连接,所述自吸水泵下方的螺纹连接孔与弯月眉式滑槽可活动式对应,在装配式泵房的空间内,拆卸、维修、更换操作简单,效率大幅度提高:使用自吸水泵进行吸取排放,但是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的基础板、石墨烯加热装置、螺旋升降杆、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水泵基座板这几者相配合,使得整体能够便于拆装维修,实现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水泵基座板的弯月眉式滑槽内固定自吸水泵,使得自吸水泵在装配式泵房内拆卸、维修、更换操作变的简单。
[0018]优选的,所述装配式泵房的两侧设有百叶窗,且一侧百叶窗旁设有排风降温设备。
[0019]优选的,所述排风降温设备的信号端与智能控制装置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还连接有压力式水位传感器、集水井LED灯、摄像装置、温度探测器,所述压力式水位传感器、集水井LED灯、摄像装置都设置在集水井内的,所述温度探测器设置在装配式泵房内。
[0021]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加热装置、螺旋升降杆内部的驱动电机两者都与智能控制装置信号连接。
[0022]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包括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装配式泵房、自吸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智能控制装置控制各部件和内部传感器对实时环境的监测反馈,以避免潜水泵易锈蚀、维护难、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的问题,
[0023]各部件结合使自吸水泵不易锈蚀:本方案自吸水泵的工作方式避免像潜水泵一样长期泡在水中,外壳不易锈蚀,叶轮、叶片采用不锈钢材质,泡水后长时间不工作也不会很快生锈,更不会导致轴承式叶轮卡死或是启动后因叶轮卡死不能转动、电流比额定值增大时间稍长定子绕阻就会被烧坏的情况发生;
[0024]整体维护简单:上述各种弊端、隐患的存在,如潜水泵频繁维修更换则不可避免,因为潜水泵是在集水井内工作的,维修工作开始前,首先必须排水,使潜水泵完全从水中露出,采取一系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装配式泵房(1)、自吸水泵(11)、智能控制装置(2),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设置在装配式泵房(1)内部,且上方装有自吸水泵(11),所述智能控制装置(2)固定在装配式泵房(1)上,且一端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自吸水泵(11)两者分别连接,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包括基础板(5)、石墨烯加热装置(6)、螺旋升降杆(7)、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8)、水泵基座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5)位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的底部,且上端连接有螺旋升降杆(7)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加热装置(6)固定在基础板(5)上,所述螺旋升降杆(7)另一端与水泵基座板(9)连接,且螺旋升降杆(7)内部设有驱动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8)可交叉活动式的连接基础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瀛文黄玮超邢松尧戴劲松汪东旭俞文俊张振宇汤思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