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80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包括电极支架,设置在整体装置最下层,所述电极支架上表面中间位置呈向下凹陷状结构;下层阴极,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极支架上方,所述下层阴极与所述右下角设置为向内的缺口结构;第一垫片,贴合设置在所述下层阴极上方,所述第一垫片右下角与右上角均设置有向内缺口结构;阳极,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垫片上方;第二垫片,贴合设置在所述阳极上方。该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在制作时利用热熔柱固定代替螺钉固定,热熔柱类似于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属于一种刚性连接,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避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密封性下降的情况。的情况。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极
,具体为一种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

技术介绍

[0002]电极是一种以电化学为基础的设备,利用带负电的离子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流动产生电流,电极在制作时需要采用电极支架对整体进行固定组装,电极支架需要具有较高的密封性。
[0003]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25604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率、高可靠性电极承载结构,包括第一电极本体和第二电极本体,所述第一电极本体的中间开设有第一中心紧固孔,所述第一电极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电极片限位孔相邻位置开设有连接孔,且第一电极本体通过连接孔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外侧与第一安装框相连接。该新型高效率、高可靠性电极承载结构,打破以往的封闭式设计,将电极片水平固定在专利技术的结构内;在电极边缘和承载结构之间留出空隙,在承载结构和电极之间形成一圈环绕电极的镂空区域,利用该镂空设计出的区域,可有效地消除大气泡的影响,从而保护电极的使用,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
[0004]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上述的装置电极与框架之间采用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螺钉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震动等其他原因容易出现松动,松动的螺钉会影响装置整体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螺钉长期使用出现松动影响装置整体的密封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包括电极支架、下层阴极、第一垫片、阳极、第二垫片和上层阴极,还包括:
[0007]电极支架,设置在整体装置最下层,所述电极支架上表面中间位置呈向下凹陷状结构;
[0008]下层阴极,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极支架上方,所述下层阴极右下角设置为向内的缺口结构;
[0009]第一垫片,贴合设置在所述下层阴极上方,所述第一垫片右下角与右上角均设置有向内缺口结构,且所述第一垫片内部设置为带有加强筋的中空结构;
[0010]阳极,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垫片上方;
[0011]第二垫片,贴合设置在所述阳极上方,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一垫片采用相同形状和材料;
[0012]上层阴极,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垫片上方,所述上层阴极为装置整体最上层;
[0013]连通格栅,开设在所述下层阴极、上层阴极和阳极内部;
[0014]热熔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极支架上表面外部边缘位置,所述热熔柱整体呈片状
纵向分布。
[0015]优选的,所述电极支架整体设计为节省材料的方形结构,且所述电极支架四角位置纵向贯穿开设有定位孔,利用定位孔可以帮助各个部件定位组装。
[0016]优选的,所述下层阴极与所述上层阴极之间利用带有孔洞的方形导电垫片构成导通结构,且所述导电垫片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的缺口位置相对应,利用导电垫片可以保证装置内部的电源导通。
[0017]优选的,所述下层阴极、第一垫片、阳极、第二垫片和上层阴极边缘位置均纵向开设有条形结构的固定槽。
[0018]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位置与所述热熔柱的位置上下相互对应,且所述热熔柱的高度高于所述上层阴极上表面高度,将热熔柱卡合进入固定槽内部后将上端热压出蘑菇头完成装置整体固定。
[0019]优选的,所述电极支架上表面左右两侧活动设置有上表面呈倾斜状结构的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通过滑动槽与所述电极支架组成滑动结构,并且所述滑动槽内部设置有与限位块和电极支架固定连接的挤压弹簧,利用挤压弹簧对限位块的挤压作用使其在滑动槽内部向内侧滑动,实现对各部件的限位作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在制作时利用热熔柱固定代替螺钉固定,热熔柱类似于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属于一种刚性连接,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避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密封性下降的情况,其具体内容如下:
[0021]1.电极支架、热熔柱和固定槽之间的配合使用,在组装装置时,将各个部件对应的固定槽与电极支架上的热熔柱相卡合,之后利用热熔柱将热熔柱的上端挤压成蘑菇头形状完成固定,利用类似于铆接的结构使得装置之间刚性连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松动的情况。
[0022]2.限位块、滑动槽和挤压弹簧之间的配合使用,在组装各个部件时,利用滑动槽内部的挤压弹簧对限位块进行挤压,使得限位块在滑动内部向中间滑动,实现对各部件的挤压限位作用,防止在组装时出现位置偏移和掉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整体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电极支架立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热熔柱热熔前后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电极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电极支架;2、下层阴极;3、第一垫片;301、加强筋;4、阳极;5、第二垫片;6、上层阴极;7、导电垫片;8、连通格栅;9、热熔柱;10、固定槽;11、定位孔;12、限位块;13、滑动槽;14、挤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包括电极支架1、下层阴极2、第一垫片3、阳极4、第二垫片5 和上层阴极6,还包括:
[0031]电极支架1,设置在整体装置最下层,电极支架1上表面中间位置呈向下凹陷状结构;
[0032]下层阴极2,贴合设置在电极支架1上方,下层阴极2右下角设置为向内的缺口结构;
[0033]第一垫片3,贴合设置在下层阴极2上方,第一垫片3右下角与右上角均设置有向内缺口结构,且第一垫片3内部设置为带有加强筋301的中空结构;
[0034]阳极4,贴合设置在第一垫片3上方;
[0035]第二垫片5,贴合设置在阳极4上方,第二垫片5与第一垫片3采用相同形状和材料;
[0036]上层阴极6,贴合设置在第二垫片5上方,上层阴极6为装置整体最上层;
[0037]连通格栅8,开设在所述下层阴极2、上层阴极6和阳极4内部;
[0038]热熔柱9,固定安装在电极支架1上表面外部边缘位置,热熔柱9整体呈片状纵向分布。
[0039]电极支架1整体设计为节省材料的方形结构,且电极支架1四角位置纵向贯穿开设有定位孔11,下层阴极2与上层阴极6之间利用带有孔洞的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包括电极支架(1)、下层阴极(2)、第一垫片(3)、阳极(4)、第二垫片(5)和上层阴极(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支架(1),设置在整体装置最下层,所述电极支架(1)上表面中间位置呈向下凹陷状结构;下层阴极(2),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极支架(1)上方,所述下层阴极(2)右下角设置为向内的缺口结构;第一垫片(3),贴合设置在所述下层阴极(2)上方,所述第一垫片(3)右下角与右上角均设置有向内缺口结构,且所述第一垫片(3)内部设置为带有加强筋(301)的中空结构;阳极(4),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垫片(3)上方;第二垫片(5),贴合设置在所述阳极(4)上方,所述第二垫片(5)与所述第一垫片(3)采用相同形状和材料;上层阴极(6),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垫片(5)上方,所述上层阴极(6)为装置整体最上层;连通格栅(8),开设在所述下层阴极(2)、上层阴极(6)和阳极(4)内部;热熔柱(9),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极支架(1)上表面外部边缘位置,所述热熔柱(9)整体呈片状纵向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熔固定型电极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支架(1)整体设计为节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粟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