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触头支撑件及制备方法、电触头组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9769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触头支撑件及制备方法、电触头组件及制备方法,电触头支撑件为中空异型结构,具有U型或三角环型的横截面,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顶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位于顶壁的同侧;第一侧壁的一端设有向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垂直弯折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堵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第一侧壁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第二侧壁在与第一侧壁相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三延伸部,第三延伸部设置为向第二延伸部弯折,第二延伸部与第三延伸部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兼具电导率高、强度高、接触电阻低、散热性好的优点,能大幅降低接触器等电器产品的温升、提高使用寿命,还能够降低高价铜的用量,适合批量化生产,具有显著经济效益。著经济效益。著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触头支撑件及制备方法、电触头组件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触头支撑件及制备方法、电触头组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触头组件是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控制开关等电器开关、仪器仪表、电子控制器件、控制机械设备等产品的核心部件,在电路中,起接通、断开电路及负载电流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断路器、继电器等产品的可靠运行和使用寿命。
[0003]电触头组件包括电触头和支撑件,断路器、继电器、接触器等产品中,电触头组件的铜支撑件材料,一般是由导电性好的紫铜、无氧铜、铁青铜、或铜合金材料制备而成。但电流经过这类导电性好的铜材料制作而成的支撑件时,容易在高温下软化变形,影响电触头组件接触电阻,并带来超行程不合格问题以及贵金属铜用量大等问题,从而影响电器分断性能和温升,不利于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等产品的可靠运行和使用寿命。
[0004]经检索,国内外涉及低压电器用的电触头组件及制造方法的研究或报道很少。申请公开号为CN10516138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采用Cu/Fe/Cu复合料带镶嵌铜块来替代传统产品,其Cu/Fe/Cu复合料带的铁层、铜层材料与镶块铜材料是通过镶嵌方式接触的,其接触电阻易受加工精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相关电器产品的可靠性,仍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0005]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导电性好、强度高的电触头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提高断路器等电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触头支撑件及制备方法、电触头组件及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电触头组件高温工作时易软化变形、接触电阻高、高价铜用量大等问题,在不提高电触头组件导电性的前提下,达到保障产品使用性能的目的。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触头支撑件,所述电触头支撑件为中空异型结构,具有U型或三角环型的横截面,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顶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顶壁的同侧;
[0008]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垂直弯折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堵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
[0009]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侧壁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设置为向所述第二延伸部弯折,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边缘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端设有凸齿,所述凸齿插入所述凹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在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在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的位
置相对应。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的高度为电触头支撑件宽度的5%~50%。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延伸部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的边缘处设有通孔,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内表面在与所述通孔对应位置处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侧壁铆接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触头支撑件由层状复合材料折弯形成;所述层状复合材料包括中间层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中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铜材料层,其中,与电触头接触的第一铜材料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不接触电触头的第二铜材料层的厚度。
[0015]更进一步地,对于采用异步轧制方式加工而成的层状复合材料,所述第一铜材料层的厚度占层状复合材料总厚度的15%~75%,所述第二铜材料层的厚度占层状复合材料总厚度的2%~15%;对于采用同步轧制方式加工而成的层状复合材料,所述第一铜材料层与所述第二铜材料层的厚度相同,均占层状复合材料总厚度的5%~30%。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电触头支撑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0017]对层状复合材料的料带进行冲制成型,得到平面状电触头支撑件,所述平面状电触头支撑件包括在同一平面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顶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具有第三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位于同一端;
[0018]将所述平面状电触头支撑件进行U型或三角环型折弯冲制,得到中空折弯电触头支撑件;
[0019]将第一延伸部进行向内折弯以堵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得到三侧壁电触头支撑件;
[0020]将所述第三延伸部向内折弯,并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得到电触头支撑件。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触头组件,该电触头组件包括电触头、导线和上述的电触头支撑件,所述导线连接于导线与电触头支撑件连接区域,所述电触头连接于电触头支撑件的顶壁靠近第一延伸部的位置。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电触头组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0023]将电触头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连接于电触头支撑件的顶壁靠近第一延伸部的位置;
[0024]将导线连接于导线与电触头支撑件连接区域,得到电触头组件成品。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至少之一的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的电触头支撑件的横截面为U型或三角型的环状结构,能够大幅增加铜支撑件的散热面积,显著加快电触头组件的散热,从而起到降低电器温升、帮助灭弧的效果。
[0027]2、本专利技术的电触头支撑件采用多层复合材料,而且厚度较大的铜材料层面向电触头,因此电器工作时,电流主要经过铜支撑件表面导电性好、接触电阻稳定的铜材料层,从而使铜支撑件兼具铜材料的良好导电性和钢材料的高强度,能够显著降低电器温升和提高电器的使用寿命。
[0028]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简单,适合批量化生产,可以大幅降低贵金属铜的用量,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显著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平面状电触头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触头支撑件及电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触头支撑件U型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触头支撑件三角环型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

电触头、2

电触头支撑件、201

顶壁、202

第一侧壁、203

第二侧壁、204

第一延伸部、205

第二延伸部、206

第三延伸部、207

第一凸筋、208

第二凸筋、209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触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头支撑件为中空异型结构,具有U型或三角环型的横截面,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顶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顶壁的同侧;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垂直弯折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堵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侧壁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设置为向所述第二延伸部弯折,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触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边缘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端设有凸齿,所述凸齿插入所述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触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在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在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的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触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的高度为电触头支撑件宽度的5%~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触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的边缘处设有通孔,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内表面在与所述通孔对应位置处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侧壁铆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触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头支撑件由层状复合材料折弯形成;所述层状复合材料包括中间层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中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铜材料层,其中,与电触头接触的第一铜材料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不接触电触头的第二铜材料层的厚度。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驰王蕾朱祖胜穆成法王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