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57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其包括置物装置、转运装置、控制装置、支撑装置和感应装置,置物装置用于放置部品;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转运部件和第二转运部件,第一转运部件用于将部品转运至置物装置,第二转运部件用于将部品从置物装置转出;控制装置均与第一转运部件、第二转运以及置物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转运部件、第二转运部件以及置物装置运动;第一装运部件与第二转运部件均与支撑装置滑动连接;置物装置和第一装运部件均安装有感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部品的自动化搬运,并对部品信息的自动化读取,减少了部品搬运错误的概率,大大减少人员的作业工时,可递减作业人员,提升成本效益。提升成本效益。提升成本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安装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整车厂,部品安装作业都是由人工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排序调换时,通过作业人员目视确认及人工搬件交换对应为主,全靠作业人员的自主意识进行确认,出错概率大,容易影响生产效率,人工搬运部品容易造成部品跌落导致部品损坏甚至作业人员受伤的风险,再者全部人工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严重影响了生产作业成本,还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品安装作业需要大量人工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所述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包括置物装置、转运装置、控制装置、支撑装置和感应装置,所述置物装置用于放置部品;所述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转运部件和第二转运部件,所述第一转运部件用于将所述部品转运至所述置物装置,所述第二转运部件用于将所述部品从所述置物装置转出;所述控制装置均与所述第一转运部件、所述第二转运以及所述置物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转运部件、所述第二转运部件以及所述置物装置运动;所述第一装运部件与所述第二转运部件均与所述支撑装置滑动连接;所述置物装置和所述第一装运部件均安装有所述感应装置。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置物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安装架和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置物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以使所述置物架相对所述安装架转动。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设置有多个用于卡接部品的卡接位,所述置物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置物架和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卡接位以所述转轴圆心呈圆周阵列布置。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位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向所述转轴的方向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竖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竖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横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挡板,所述横板上还设置有卡接块,所述抵接块和各所述止挡板之间形成置物空间,所述部品置于所述置物空间中与所述卡接块卡接。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还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卡接位还包括止挡杆,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制阀连接,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止挡杆转动以使所述止挡杆抵接或脱离所述部品。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多个分别安装在各所述安装部的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部品。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运部件包括第二驱动件、行走部、第一吊臂和夹持部,所述行走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吊臂的一端,所述夹持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吊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吊臂上用于驱动所述行走部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滑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部品。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还包括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吊臂上,所述第二感应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部品。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运部件包括第二吊臂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吊臂上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用于吸附所述部品。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吊臂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吊臂和下吊臂,所述上吊臂和所述下吊臂转动连接,所述吸附部与所述下吊臂连接,所述第二转运部件还包括滑动部和第三驱动件,所述滑动部安装在所述上吊臂上,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在所述上吊臂上且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滑动部电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滑动。
[001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接收到部品信息,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转运部件对部品进行运输,安装在第一转运装置上的感应装置对第一转运部件上的部品进行信息确认,以确认所运输的部品为正确的部品,并将该部品运输至置物装置放置,安装在置物装置上的感应装置对部品再进一步将感应到的部品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以对部品进行确认,第二转运部件对确认后正确的部品进行夹取转运至流水线进行安装作业,通过对部品的自动化搬运,并对部品信息的自动化读取,减少了部品搬运错误的概率,大大减少人员的作业工时,可递减作业人员,提升成本效益。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的运输步骤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置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转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二转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号说明:
[0021][0022]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能够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6]并且,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能够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
[0028]如图1所示,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包括置物装置1、转运装置、控制装置、支撑装置和感应装置,置物装置1用于放置部品4;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转运部件21和第二转运部件22,第一转运部件21用于将部品4转运至置物装置1,第二转运部件22用于将部品4从置物装置1转出;控制装置均与第一转运部件21、第二转运以及置物装置1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转运部件21、第二转运部件22以及置物装置1运动;第一装运部件与第二转运部件22均与支撑装置滑动连接;置物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包括:置物装置:所述置物装置用于放置部品;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转运部件和第二转运部件,所述第一转运部件用于将所述部品转运至所述置物装置,所述第二转运部件用于将所述部品从所述置物装置转出;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均与所述第一转运部件、所述第二转运部件以及所述置物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转运部件、所述第二转运部件以及所述置物装置运动;支撑装置:所述第一装运部件与所述第二转运部件均与所述支撑装置滑动连接;感应装置:所述置物装置和所述第一装运部件均安装有所述感应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安装架和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置物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以使所述置物架相对所述安装架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设置有多个用于卡接部品的卡接位,所述置物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置物架和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卡接位以所述转轴圆心呈圆周阵列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位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向所述转轴的方向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竖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竖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横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挡板,所述横板上还设置有卡接块,所述抵接块和各所述止挡板之间形成置物空间,所述部品置于所述置物空间中与所述卡接块卡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品自动运输生产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荣赵星锋简敏峰许梓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