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变距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48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变距模组,其包括:底座,两侧设置有滑轨;变距组件,为两个且均匀的分布于底座,每个变距组件均包括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底座两侧的滑轨上的多个变距杆、相对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的两个变距杆上的多个菱形铰接杆结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底座的两端区域和中部区域的三个轴承、设置于相邻两个轴承之间的两个丝杆,两个丝杆中的螺杆同步转动;两个丝杆的螺杆同步转动时,分别通过其自身的螺母带动与之连接的变距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电机,设置于底座的一端,且其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丝杆中螺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超长变距模组不仅可以通过一个电机驱动更多的变距杆,还能提升变距杆的行程精度。杆的行程精度。杆的行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长变距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变距
,具体地涉及一种超长变距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变距模组是一种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主体变距时所使用的结构,其主要包括变距的承载体、与承载体滑动连接的多个变距主体、连接相邻两个变距主体的传动主体以及用于驱动变距主体运动的驱动部件。
[0003]变距模组的工作原理是驱动部件驱动边上的一个变距主体运动,而该变距主体则可以通过传动主体带动其余的变距主体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多个变距主体的距离变动。
[0004]现有的变距模组中,一个驱动部件只能驱动一组变距主体,即只能驱动一定数量的变距主体,若连续驱动较多的变距主体则会导致变距主体的行程精度变低,无法满足高精度的自动化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超长变距模组,以解决现有的变距模组中一个驱动部件若连续驱动较多的变距主体则会导致变距主体的行程精度变低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变距模组,其包括:
[0007]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
[0008]变距组件,所述变距组件为两个且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变距组件均包括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两侧的所述滑轨上的多个变距杆、相对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变距杆上的多个菱形铰接杆结构;
[0009]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端区域和中部区域的三个轴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轴承之间的两个丝杆,两个所述丝杆中的螺杆通过所述底座中部区域的所述轴承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其中一个所述丝杆的螺母与其中一个所述变距组件中靠近所述底座第一端的所述变距杆连接,另一个所述丝杆的螺母与另一个所述变距组件中远离所述底座第一端的所述变距杆连接,两个所述变距组件中靠近所述底座中部区域的所述菱形铰接杆结构的另一个端部均与所述底座铰接;两个所述丝杆的螺杆同步转动时,分别通过其自身的所述螺母带动与之连接的所述变距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0010]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端,且其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丝杆中螺杆的一端传动连接。
[0011]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杆的螺纹结构区分别设置于其靠近所述底座端部的区域,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杆的螺纹结构区的长度相同。
[0012]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杆的螺纹结构区上的螺纹方向相同,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母的螺纹结构的螺纹方向相反。
[0013]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杆的螺纹结构区的长度以及两个所述变距组件中
分别与两个所述丝杆的螺母连接的所述变距杆的最大行程距离相同。
[0014]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母的周壁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方形结构板,两个所述丝杆的螺母分别通过其所述方形结构板与对应的所述变距杆连接。
[0015]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变距组件中的所述菱形铰接杆结构均包括四根端部依次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的铰接杆,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菱形铰接杆结构的相邻端部均通过同一个所述铰接轴铰接于同一个所述变距杆上。
[0016]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变距组件中的多个所述菱形铰接杆结构的端部均铰接设置于所述变距杆的中部区域。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超长变距模组还包括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两侧的所述滑轨上,两个所述变距组件中靠近所述底座中部区域的所述菱形铰接杆结构的另一个端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底座铰接。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与所述丝杆的螺杆传动连接。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一端的端板、设置于所述底座另一端的箱体,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超长变距模组采用两个同步转动的丝杆,且其中一个丝杆的螺杆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而两个丝杆上的螺母还分别与两个变距组件上的变距杆连接,这样便可以通过一个电机配合两个丝杆的传动方式驱动更多的变距杆,同时由于两个丝杆是同步转动的,从而还能提升两个变距组件中变距杆的行程精度。
附图说明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晰,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其中: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长变距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长变距模组的俯视图;
[0024]图3是图2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5]图4是图3中B

B线的剖视图;
[0026]图5是图3中C

C线的剖视图。
[0027]其中,1、底座;11、底板;12、侧板;13、端板;14、箱体;15、滑轨;2、变距组件;21、变距杆;22、菱形铰接杆结构;221、铰接杆;222、铰接轴;3、传动组件;31、轴承;32、丝杆;321、螺杆;3211、螺纹结构区;322、螺母;3221、方形结构板;4、电机;41、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长变距模组,结合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底座1、变距组件2、传动组件3以及电机4。
[0030]具体地,底座1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15。
[0031]本实施例中,底座1包括底板11、分别设置于底板11两侧的两个侧板12、设置于底座1一端的端板13、设置于底座1另一端的箱体14,滑轨15设置于侧板12远离底板11的一侧。
[0032]具体地,变距组件2为两个且均匀的分布于底座1的长度方向上,每个变距组件2均包括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底座1两侧的滑轨15上的多个变距杆21、相对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的两个变距杆21上的多个菱形铰接杆221结构22。
[0033]其中,变距组件2为两个且均匀的分布于底座1的长度方向上,即底座1按其长度方向均分为两个部分,两个变距组件2则分别分布于这两个部分。
[0034]本实施例中,两个变距组件2中变距杆21的数量相同,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两个变距组件2中变距杆21的数量也可以不同。
[0035]本实施例中,滑轨15是由侧板12向外突出形成,而需要与滑轨15滑动连接的变距杆21的两端则设置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变距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变距组件,所述变距组件为两个且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变距组件均包括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两侧的所述滑轨上的多个变距杆、相对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变距杆上的多个菱形铰接杆结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端区域和中部区域的三个轴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轴承之间的两个丝杆,两个所述丝杆中的螺杆通过所述底座中部区域的所述轴承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其中一个所述丝杆的螺母与其中一个所述变距组件中靠近所述底座第一端的所述变距杆连接,另一个所述丝杆的螺母与另一个所述变距组件中远离所述底座第一端的所述变距杆连接,两个所述变距组件中靠近所述底座中部区域的所述菱形铰接杆结构的另一个端部均与所述底座铰接;两个所述丝杆的螺杆同步转动时,分别通过其自身的所述螺母带动与之连接的所述变距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端,且其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丝杆中螺杆的一端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变距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杆的螺纹结构区分别设置于其靠近所述底座端部的区域,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杆的螺纹结构区的长度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长变距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杆的螺纹结构区上的螺纹方向相同,两个所述丝杆中螺母的螺纹结构的螺纹方向相反。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长变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太岗程武超丁克歌范林锋向朋王桢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辰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