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12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包括生态渗渠、排水盲管、收水总管、蓄水模块、地下室顶板结构、虹吸排水管和排水总管;生态渗渠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耐涝植物、种植土和砾石层,排水盲管埋于砾石层之中,收水总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水盲管和蓄水模块,排水盲管与收水总管以“T”形结构相连;蓄水模块设置于地下室顶板结构顶部边缘处,虹吸排水管的一端位于蓄水模块中,另一端与排水总管相连,排水总管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地下室顶部的空闲分散区域,不占用地下室面积,也不需要深度开挖地面,可分散设置于小区地下室顶部并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减少管材,且减少了管道埋深,减少施工的费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给水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对于住宅小区项目,不少项目均建设了集中式调蓄水池,通常的做法是采用集中的埋地式PP模块或者在地下室设置集中调蓄水池。
[0003]但是,集中的埋地式PP模块存在造价高、埋深大、占地多的问题,而在地下室设置的集中调蓄水池通常为钢筋混凝土水池或砖砌水池,占用了地下室面积。同时,由于雨水要集中流入调蓄水池,还会导致排水管数量多、施工费用高,后期运行维护要求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不但充分利用地下室顶部的空闲分散区域,而且无需对地面进行深度开挖;减少管材及管道埋深和土方开挖施工的费用,有效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包括生态渗渠、排水盲管、收水总管、蓄水模块、地下室顶板结构、虹吸排水管和排水总管;生态渗渠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耐涝植物、种植土和砾石层,排水盲管埋于砾石层之中,收水总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水盲管和蓄水模块,排水盲管与收水总管以“T”形结构相连;蓄水模块设置于地下室顶板结构顶部边缘处,虹吸排水管的一端位于蓄水模块中,另一端与排水总管相连,排水总管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
[0007]进一步的,排水盲管横卧于砾石层之中,与收水总管在同一水平方向上。
[0008]进一步的,排水盲管的管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
[0009]进一步的,蓄水模块为蓄水PP模块、钢筋混凝土水池或者砖砌水池,蓄水模块四周及底部铺有防渗土工布,蓄水模块的顶部铺设透水土工布,防渗土工布和透水土工布外填充砂保护层。
[0010]进一步的,蓄水模块底部外还设有砂垫层,砂垫层设于砂保护层的下方,砂垫层下方设有混凝土底板。
[0011]进一步的,蓄水模块顶部设有检修口,检修口设于虹吸排水管上方,检修口包括检修口井盖、检修口井筒及检修口井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由生态渗渠、排水盲管、收水总管、蓄水模块、地下室顶板结构、虹吸排水管和排水总管构成,排水盲管与收水总管以“T”形结构相连,蓄水模块设置于地下室顶板结构顶部边缘处,充分利用地下室顶部的空
闲分散区域,不占用地下室面积,也不需要对地面进行深度开挖,可分散设置于小区地下室顶部并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减少管材,且减少了管道埋深,减少土方开挖施工的费用;当水位在蓄水模块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通过设置的虹吸排水管能够无动力排空,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的平面示意图。
[0015]附图标识:1

生态渗渠;2

耐涝植物;3

种植土;4

砾石层;5

排水盲管;6

收水总管;7

蓄水模块;8

砂保护层;9

砂垫层;10

混凝土底板;11

地下室顶板结构;12

透水土工布;13

检修口井盖;14

检修口井筒;15

检修口井座;16

防渗土工布;17

虹吸排水管;18

排水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包括生态渗渠1、排水盲管5、收水总管6、蓄水模块7、地下室顶板结构11、虹吸排水管17和排水总管18,生态渗渠1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耐涝植物2、种植土3和砾石层4,通过生态滤水,避免设置水处理设备,减少设备投资及后期的运维费用;排水盲管5埋于砾石层4之中,收水总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水盲管5和蓄水模块7,排水盲管5与收水总管6以“T”形结构相连,蓄水模块7设置于地下室顶板结构11顶部边缘处,虹吸排水管17的一端位于蓄水模块7中,另一端与排水总管18相连,排水总管18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在下雨时,汇水区内的地表径流汇集在生态渗渠中,通过渗渠内的耐涝植物2及种植土3自然过滤下渗,在砾石层4积蓄,过量雨水通过排水盲管5汇集,通过收水总管6进入蓄水模块7。当模块内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虹吸排水管17内产生负压,模块内积蓄的水因虹吸现象,经排水总管18自然排空。由于蓄水模块7不占用地下室面积,可将本技术的分散式调蓄构造分散设置于小区地下室顶部并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而且可根据汇水分区大小灵活匹配蓄水模块7的调蓄容量,使海绵城市的调蓄设计更合理化。
[0018]进一步的,排水盲管5横卧于砾石层4之中,与收水总管6在同一水平方向上,降低管道铺设的施工费用。
[0019]进一步的,排水盲管5的管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保证水体的渗透率,避免生态渗渠1内发生较严重的积水现象。
[0020]进一步的,蓄水模块7为蓄水PP模块、钢筋混凝土水池或者砖砌水池,所述蓄水模块7四周及底部铺有防渗土工布16,保证模块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蓄水模块7的顶部铺设透水土工布12,防渗土工布16和透水土工布12外填充砂保护层8,蓄水模块7上方土壤中的水也可自然入渗到蓄水模块7中,提高雨水调蓄效率。
[0021]进一步的,蓄水模块7底部外还设有砂垫层9,砂垫层9设于砂保护层8的下方,起到隔绝周围土层的作用,砂垫层9下方设有混凝土底板10,作为承重基础。
[0022]进一步的,蓄水模块7顶部设有检修口,检修口设于虹吸排水管17上方,检修口包括检修口井盖13、检修口井筒14及检修口井座15,方便人员对蓄水模块进行检修。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渗渠(1)、排水盲管(5)、收水总管(6)、蓄水模块(7)、地下室顶板结构(11)、虹吸排水管(17)和排水总管(18);所述生态渗渠(1)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耐涝植物(2)、种植土(3)和砾石层(4),所述排水盲管(5)埋于所述砾石层(4)之中,所述收水总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排水盲管(5)和所述蓄水模块(7),所述排水盲管(5)与所述收水总管(6)以“T”形结构相连;所述蓄水模块(7)设置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结构(11)顶部边缘处,所述虹吸排水管(17)的一端位于所述蓄水模块(7)中,另一端与所述排水总管(18)相连,所述排水总管(18)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管(5)横卧于所述砾石层(4)之中,与所述收水总管(6)在同一水平方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瑶程连军田路蔡佰理吴慧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发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