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纽弗雷公司专利>正文

密封构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901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构造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充分地保证贯通孔的密封性。该密封构造具备:主体部,其插入贯通孔内,由第一厚度的薄板形成,为圆筒形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锥部,其与主体部的开口侧端连接,随着从主体部离开而逐渐朝向外侧扩径;以及第一弯曲部,其与锥部连接,由与第一厚度相比而较薄的薄板形成,通过向内侧弯曲而使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与贯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贯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已知一种通过插塞对贯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构造(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

252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上述密封构造中,在向插塞施加了内压的情况下,存在插塞脱落,不能够保证贯通孔的密封性的风险。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保证贯通孔的密封性的密封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0005]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为,对规定部件的贯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构造,具备:
[0006]主体部,其插入前述贯通孔内,由第一厚度的薄板形成,为圆筒形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0007]锥部,其与前述主体部的开口侧端连接,随着从前述主体部离开而逐渐朝向外侧扩径;以及
[0008]第一弯曲部,其与前述锥部连接,由与前述第一厚度相比而较薄的薄板形成,通过向内侧弯曲而使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与前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
[0009]在上述方式中,还可以进一步具备第二弯曲部,前述第二弯曲部与前述第一弯曲部连接,由与前述第一厚度相比而较薄的薄板形成,通过向外侧弯曲而使前端部与前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
[0010]在上述方式中,还可以在前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凹状的缺口部,前述第一弯曲部的突出部及第二弯曲部的前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嵌入前述缺口部。
[0011]在上述方式中,前述第二弯曲部的前端部的厚度也可以形成为,与前述第一弯曲部的突出部的厚度相比而较厚、或者前述第二弯曲部的前端部成为朝向外侧扩径的锥状。
[0012]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阴螺纹,前述阴螺纹与阳螺纹啮合,前述阳螺纹形成在用于将前述主体部朝向轴线方向拉伸的拉伸用夹具。
[0013]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也可以为,对规定部件的贯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构造的制造方法,包含:
[0014]将密封部件插入前述贯通孔内的步骤,前述密封部件具有:主体部,其由第一厚度的薄板形成,为圆筒形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锥部,其一端与前述主体部的开口侧端连接,随着从前述主体部离开而逐渐朝向外侧扩径;以及圆筒形状的圆筒部,其与前述锥部的另一端连接,并由与前述第一厚度相比而较薄的薄板形成;
[0015]在前述贯通孔内的前述圆筒部的前端侧配置按压用夹具的步骤;以及
[0016]将前述主体部朝向前述圆筒部侧按压或拉伸,与此同时用前述按压用夹具按压前述圆筒部的前端,由此使前述圆筒部向外侧压弯,并使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与前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的步骤。
[0017]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将前述主体部朝向前述圆筒部侧按压或拉伸,并使前述圆筒部的前端与前述按压用夹具抵接,由此对该圆筒部的前端进行按压。
[0018]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配置前述按压用夹具,以通过前述按压用夹具而将前述圆筒部的前端压靠在前述贯通孔的内周面,通过将前述主体部朝向前述圆筒部侧按压或拉伸,使前述圆筒部向外侧压弯,并使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弯曲部的突出部与前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并且使前述第一弯曲部的前端侧向外侧弯曲而形成第二弯曲部。
[0019]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使拉伸用夹具的阳螺纹与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的阴螺纹螺合、或者使拉伸用夹具钩挂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的凹部或凸部,对前述拉伸用夹具进行拉伸,与此同时用前述按压用夹具按压前述圆筒部的前端,由此使前述圆筒部向外侧压弯,并使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与前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保证贯通孔的密封性的密封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0021]根据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充分地理解,其中附图仅以例示的方式给出,且因此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密封构造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2是表示在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的缺口部的图。
[0024]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密封构造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5]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密封构造的制造工序的图。
[0026]图5是表示验证了贯通孔的耐压的结果的图。
[0027]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密封构造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8]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密封构造的制造方法的图。
[0029]图8是表示将按压用夹具插入到圆筒部内的更深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0030]图9是表示在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的缺口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方式一
[0032]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密封构造的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及后述的图2至图9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仅示出了密封构造1、20的左侧部分。密封构造1、20的右侧部分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与左侧部分对称的形状。
[0033]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密封构造1例如对变速驱动桥用壳体的润滑用孔等规定部件的贯通孔5进行密封。
[0034]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密封构造1具备主体部2、与主体部2连接的锥部3、以及与锥部3连接的第一弯曲部4。主体部2、锥部3以及第一弯曲部4由金属一体成型。主体部2、锥
部3以及第一弯曲部4例如由SUS410等不锈钢成型。构成贯通孔5的壳体等部件例如由ADC12等铝合金形成。
[0035]主体部2是插入贯通孔5内、由第一厚度的薄板形成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圆筒形状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主体部2的内周面,也可以形成与后述的拉伸用夹具(拉伸夹具)的阳螺纹啮合的阴螺纹21。
[0036]锥部3的一端与主体部2的开口侧端连接。锥部3随着从主体部2离开而逐渐向外侧扩径。锥部3由随着从主体部2侧离开而逐渐变薄的薄板形成。
[0037]第一弯曲部4与锥部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弯曲部4由与第一厚度相比而较薄的薄板形成。第一弯曲部4具有通过向内侧(中心轴线侧)弯曲而向外侧(贯通孔5的内周面51侧)突出的突出部41。突出部41与贯通孔5的内周面51弹性地抵接。
[0038]然而,以往,例如,在向封闭贯通孔的插塞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会产生插塞脱落,不能够保证贯通孔的密封性的问题。
[0039]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密封构造1中,如上所述,与锥部3连接,由与第一厚度相比而较薄的薄板形成,通过向内侧弯曲而使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弯曲部4的突出部41与贯通孔5的内周面51弹性地抵接。
[0040]以此方式,通过第一弯曲部4的突出部41与贯通孔5的内周面51弹性地抵接,能够防止密封构造1从贯通孔5脱出。由此,能够充分地保证贯通孔5的密封性。此外,第一弯曲部4的突出部41与贯通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构造,是对规定部件的贯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构造,具备:主体部,其插入所述贯通孔内,由第一厚度的薄板形成,为圆筒形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锥部,其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侧端连接,随着从所述主体部离开而逐渐朝向外侧扩径;以及第一弯曲部,其与所述锥部连接,由与所述第一厚度相比而较薄的薄板形成,通过向内侧弯曲而使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接,由与所述第一厚度相比而较薄的薄板形成,通过向外侧弯曲而使前端部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弹性地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凹状的缺口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突出部及第二弯曲部的前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嵌入所述缺口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前端部的厚度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突出部的厚度相比而较厚、或者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前端部成为朝向外侧扩径的锥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阴螺纹,所述阴螺纹与阳螺纹啮合,所述阳螺纹形成在用于将所述主体部朝向轴线方向拉伸的拉伸用夹具。6.一种密封构造的制造方法,是对规定部件的贯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构造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密封部件插入所述贯通孔内的步骤,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主体部,其由第一厚度的薄板形成,为圆筒形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永智裕内田圭亮冈本竜也安藤悟成田登志雄今泉博司山口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纽弗雷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