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895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包括数模仿真模拟,提前识别测试工况;试验车整备;测量设计状态下制动软管与周边间隙和软管弯曲直径;判断是否为前制动软管,是则依次测量左极限、左转50%位置、有极限位置、右转50%位置时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和软管弯曲半径;将车轮调整为上跳极限;再依次测量车轮跳动在上跳极限、上跳50%、下跳50%、下跳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采用浮动式制动钳时,测量制动钳摩擦片全磨损状态下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测量方法,可在开发阶段识别制动软管与周边件的间隙是否在合格范围内,提前识别风险。提前识别风险。提前识别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动软管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 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制动软管是汽车轮边的柔性管,在车轮上下跳和左右转的过程中,制动软 管会随之运动。而随着制动软管的运动,其与周边件之间的间隙也会随之改变。 保证在制动软管的运动过程中其与周边件的间隙保持在安全间隙范围内也成为 了汽车制动软管开发阶段一个重要的问题点。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测量及仿真制动软管的试验设备,属于汽车
它解决了如何模拟制动软管在实车中安装环境的问题。本试验设备包括架体, 架体上固定有两根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的X刻度导杆,两根X刻度导杆之间滑 动连接有至少两根Y刻度导杆,Y刻度导杆与上述两根X刻度导杆均垂直,Y 刻度导杆上滑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垂直于Y刻度导杆的Z刻度导杆,Z 刻度导杆上滑动连接有用于夹持固定制动软管且能够调整制动软管安装角度的 软管夹紧装置。
[0004]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制动软管校核试验台,包括底座、支撑杆、摆动杆、 滑动杆和中间滑动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摆动杆的一 端与所述支撑杆通过铰链铰接,所述滑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一滑块 滑动连接,所述中间滑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连 接,所述中间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滑块滑动连接。 制动软管校核试验台的中间滑动杆可模拟减震器运动状态,从而模拟实际车上 软管的运动状态,能够用于前期评价制动软管布置状态。
[0005]目前,通过3D仿真手段可以实现在数模上测量制动软管与周边件动态间隙, 但是由于制动软管属于橡胶材料,其相关特性无法准确仿真,导致仿真状态与 实际情况有偏差,还是需要在实车上进行间隙测量。但目前还没有其他成熟的 测量方法可供制动软管的开发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在实车上测量制动软管与周边件动态间隙的 测量方法,以解决在开发阶段识别制动软管与周边件的间隙是否在合格范围内, 提前识别风险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在3D数模仿真中模拟制动软管的全工况转动及跳动;
[0010]S2、在3D数模上测量整车在设计状态下轮心与车轮轮眉中心的垂直距离;
[0011]S3、准备好即将进行试验的试验车,并确定整车车轮的设计位置;
[0012]S4、在设计状态下制动软管与周边件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
[0013]S5、测量轮跳在设计位置,车轮转角在左转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 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
[0014]S6、测量轮跳在设计位置,车轮转角在左转50%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 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
[0015]S7、测量轮跳在设计位置,车轮转角在右转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 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
[0016]S8、测量轮跳在设计位置,车轮转角在右转50%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 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
[0017]S9、测量车轮跳动在上跳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 曲半径;
[0018]S10、测量车轮跳动在上跳50%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 曲半径;
[0019]S11、测量车轮跳动在下跳50%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 曲半径;
[0020]S12、测量车轮跳动在下跳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 曲半径;
[0021]S13、采用浮动式制动钳时,测量制动钳摩擦片全磨损状态下制动软管与周 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
[0022]S14、加注制动液,排气,恢复样车状态,试验结束。
[0023]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4]S31、将试验车在举升机上举起并锁定举升机,在车上放置安全架;
[0025]S32、拆下车轮、整车减震弹簧,排空全车制动液;
[0026]S33、使用立式千斤顶支持在轮边控制臂下,操作千斤顶通过不断测量轮心 与轮眉的距离使其达到S2中数模测量到的距离,锁定整车车轮的设计位置。
[0027]进一步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8]S41、测量在S1步骤中识别出的现工况下与制动软管间隙可能存在风险的 所有周边件与制动软管的最小间隙,并记录;
[0029]S42、使用R规测量此时制动软管外表面的弯曲半径并记录。
[0030]进一步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1]S51、转动试验车方向盘使前轮转向到左转极限;
[0032]S52、重复步骤S4;
[0033]步骤S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4]S61、转动试验车方向盘使前轮转向到左转50%位置;
[0035]S62、重复步骤S4;
[0036]步骤S7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7]S71、转动试验车方向盘使前轮转向到右转极限位置;
[0038]S72、重复步骤S4;
[0039]步骤S8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0]S81、转动试验车方向盘使前轮转向到右转50%位置;
[0041]S82、重复步骤S4。
[0042]更进一步地,步骤S5

S8为针对前制动软管而设计,后制动软管无此步骤。
[0043]进一步地,步骤S9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4]S91、调整试验车方向盘使其在设计位置;
[0045]S92、通过操作立式千斤顶使车轮到达上跳极限位置;
[0046]S93、重复S4

S8步骤。
[0047]进一步地,步骤S1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8]S101、调整试验车方向盘使其在设计位置;
[0049]S102、通过操作立式千斤顶使车轮到达上跳50%位置;
[0050]S103、重复S4

S8步骤。
[0051]进一步地,步骤S1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2]S111、调整试验车方向盘使其在设计位置;
[0053]S112、通过操作立式千斤顶使车轮到达下跳50%位置;
[0054]S113、重复S4

S8步骤。
[0055]进一步地,步骤S1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6]S121、调整试验车方向盘使其在设计位置;
[0057]S122、通过操作立式千斤顶使车轮到达下跳极限位置;
[0058]S123、重复S4

S8步骤。
[0059]进一步地,步骤S1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0]S131、将制动钳摩擦片更换成全磨损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3D数模仿真中模拟制动软管的全工况转动及跳动;S2、在3D数模上测量整车在设计状态下轮心与车轮轮眉中心的垂直距离;S3、准备好即将进行试验的试验车,并确定整车车轮的设计位置;S4、在设计状态下制动软管与周边件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5、测量轮跳在设计位置,车轮转角在左转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6、测量轮跳在设计位置,车轮转角在左转50%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7、测量轮跳在设计位置,车轮转角在右转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8、测量轮跳在设计位置,车轮转角在右转50%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9、测量车轮跳动在上跳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10、测量车轮跳动在上跳50%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11、测量车轮跳动在下跳50%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12、测量车轮跳动在下跳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13、采用浮动式制动钳时,测量制动钳摩擦片全磨损状态下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S14、加注制动液,排气,恢复样车状态,试验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1、将试验车在举升机上举起并锁定举升机,在车上放置安全架;S32、拆下车轮、整车减震弹簧,排空全车制动液;S33、使用立式千斤顶支持在轮边控制臂下,操作千斤顶通过不断测量轮心与轮眉的距离使其达到S2中数模测量到的距离,锁定整车车轮的设计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41、测量在S1步骤中识别出的现工况下与制动软管间隙可能存在风险的所有周边件与制动软管的最小间隙,并记录;S42、使用R规测量此时制动软管外表面的弯曲半径并记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仕伟许哲铭康月秋周长海魏刚李金龙隋清海郝占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