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海涛专利>正文

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90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举宫杯对宫颈肿瘤病灶部分封闭不严,造成肿瘤与腹腔内环境相通;侧孔内的倒钩固定力不足,取出标本时易脱落;肿瘤切除范围受限,造成过度切除的问题。杯状结构的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套接,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之间的腔体为负压吸引通道,侧壁的开口为环形负压口,第二举宫杯主体的杯底处设有负压吸引管,负压吸引管与负压吸引通道连通。密封性好,降低肿瘤复发以及肿瘤转移的风险;可通过调整第一举宫杯主体杯口至环形负压口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环形负压口的封闭位置,便于根据肿瘤的浸润情况灵活应用,避免肿瘤的过度切除,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

技术介绍

[0002]举宫器主要用于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包括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LAVH)、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腹腔镜下输卵管染色通液检查,以及各种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配合定位子宫。2018年10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J)发表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LACC研究)结果认为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与经典的开腹手术相比病死率更高、复发率更高、生存率更低。NCCN指南、FTGO指南、EMSO指南等多个指南中曾推荐的腹腔镜技术可应用于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建议,国际妇科肿瘤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现有的举宫器在腹腔镜子宫手术中会造成肿瘤与腹腔内环境相通,人为造成肿瘤细胞种植、扩散、转移。
[0003]现有举宫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991787.2的一种新型防肿瘤种植举宫杯,底部设置有吸引管,吸引管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引管与外壁均匀设置的一圈侧孔连通。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阴道壁吸附在举宫杯的外壁上,但在子宫全切过程中,血液、组织液等体液会大量渗出,由于侧孔之间存在间隙,不能形成完整的密闭空间,无法形成对病灶部分的完全封闭,各侧孔的间隙可能成为病灶部分肿瘤同腹腔和阴道残端的播散通道。且侧孔上下边缘中间设置的防退回倒钩受杯壁空心部分厚度的影响固定能力不足,在切开阴道壁取出标本的过程中极容易脱落导致肿瘤播散的发生,造成肿瘤医源性播散。该专利对肿瘤封闭范围固定,切除范围受限,不能根据病人病情调整封闭范围和切除范围,无法对肿瘤进行“适宜治疗”容易造成过度切除,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0005]为了解决现有举宫杯对宫颈肿瘤病灶部分封闭不严,造成宫颈病灶部分的肿瘤与腹腔内环境相通;侧孔内的倒钩固定力不足,取出标本时易脱落;肿瘤切除范围受限,造成过度切除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包括套接的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所述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均为杯状结构,所述第二举宫杯主体套接在第一举宫杯主体外,套接后的第一举宫杯主体上沿高于第二举宫杯主体的上沿,所述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之间的腔体为负压吸引通道,所述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在侧壁的开口为环形负压口,所述第二举宫杯主体的杯底处设有负压吸引管,所述负压吸引管与负压吸引通道连通,所述负压吸引管用于与负压吸引器连接。
[0008]进一步地,靠近环形负压口的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一环脊,所述第一环脊包括第一环脊一和第一环脊二,所述第一环脊一位于第一举宫杯主体侧壁上,所述第一环脊二位于第二举宫杯主体侧壁上,所述第一环脊一和第一环脊
二之间为环形负压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举宫杯主体的第一环脊二下方设置有环形缝合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缝合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环脊,所述第二环脊上设置有环形切口,所述环形切口便于进行环切。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脊一的上缘与第一举宫杯主体的杯口相距0

4c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卡接或通过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的杯底处均设置有拨动杆通孔,用于将拨动杆贯穿拨动杆通孔并伸入至第一举宫杯主体内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内部底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依次贯穿第一举宫杯主体的拨动杆通孔和第二举宫杯主体的拨动杆通孔。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位于密封圈内并延伸出第二举宫杯主体底部,所述固定台为环形套筒结构,用于拨动杆贯穿固定台伸入至举宫杯主体内。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环形套筒结构,所述限位件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固定台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限位件套接在固定台上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拨动杆依次贯穿限位件、固定台和拨动杆通孔并延伸至第一举宫杯主体内部,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锁紧孔,用于通过锁紧螺栓贯穿限位件将限位件固定在拨动杆上。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杯状结构的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套接,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之间的腔体为负压吸引通道,第一举宫杯主体和第二举宫杯主体在侧壁的开口为环形负压口,第二举宫杯主体的杯底处设有负压吸引管,负压吸引管与负压吸引通道连通,负压吸引管用于与负压吸引器连接;
[0019]将举宫杯置入体内的阴道穹窿处,利用负压吸引的方式将阴道壁吸附在举宫杯杯壁的环形负压口上,具有较好的密封性,避免在进行子宫切除时,产生的大量体液从举宫杯的杯壁渗出,避免若干个侧孔及侧孔内倒钩导致的吸附力不牢,防止肿瘤随体液播散至腹腔或种植于阴道残端,降低肿瘤复发以及肿瘤转移的风险;通过环形负压口将阴道壁吸附后,将阴道壁缝合固定在举宫杯杯壁上,降低取出标本时标本脱落进一步造成肿瘤扩散的风险;
[0020]可通过调整第一举宫杯主体杯口至环形负压口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环形负压口的封闭位置,便于根据肿瘤的浸润情况灵活应用,当肿瘤浸润较大时,选用杯口至环形负压口之间距离较大的第一举宫杯主体,增大封闭和切除范围;当肿瘤浸润较小时,选用杯口至环形负压口之间距离较小的第一举宫杯主体,减小封闭和切除范围;避免肿瘤的过度切除,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的剖视图一;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的剖视图二;
[0024]图4为本技术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负压吸引通道的立体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第一举宫杯主体;2、第一环脊;3、环形负压口;4、环形缝合槽;5、第二环脊;6、环形切口;7、负压吸引管;8、负压吸引通道;9、固定台;10、限位件;11、锁紧螺栓;12、拨动杆;13、螺纹;14、密封圈;15、第二举宫杯主体;2

1、第一环脊一;2

2、第一环脊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套接的第一举宫杯主体(1)和第二举宫杯主体(15),所述第一举宫杯主体(1)和第二举宫杯主体(15)均为杯状结构,所述第二举宫杯主体(15)套接在第一举宫杯主体(1)外,套接后的第一举宫杯主体(1)上沿高于第二举宫杯主体(15)的上沿,所述第一举宫杯主体(1)和第二举宫杯主体(15)之间的腔体为负压吸引通道(8),所述第一举宫杯主体(1)和第二举宫杯主体(15)在侧壁的开口为环形负压口(3),所述第二举宫杯主体(15)的杯底处设有负压吸引管(7),所述负压吸引管(7)与负压吸引通道(8)连通,所述负压吸引管(7)用于与负压吸引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其特征在于:靠近环形负压口(3)的第一举宫杯主体(1)和第二举宫杯主体(15)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一环脊(2),所述第一环脊(2)包括第一环脊一(2

1)和第一环脊二(2

2),所述第一环脊一(2

1)位于第一举宫杯主体(1)侧壁上,所述第一环脊二(2

2)位于第二举宫杯主体(15)侧壁上,所述第一环脊一(2

1)和第一环脊二(2

2)之间为环形负压口(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举宫杯主体(15)的第一环脊二(2

2)下方设置有环形缝合槽(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肿瘤播散的举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缝合槽(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环脊(5),所述第二环脊(5)上设置有环形切口(6),所述环形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涛胡鹤腾
申请(专利权)人:胡海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