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89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载站,该装载站包括:装载站外型框架、滑门装配体、转台装配体和接油盘;其中:装载站外型框架包括基座外型框架和位于基座外型框架上的上部外型框架;滑门装配体包括弧形滑门、弧形透明亚克力板、安全开关插销、滑门底板、转盘轴承、轴承底座板和环形防护罩;转台装配体包括托板夹具型夹具、电子标识模块、转台定位块、转盘托板、主轴法兰、转台主轴、转台支架托板、第一零点感应片和第二零点感应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装载站可以自动旋转、自动识别零件身份和直观显示设备状态,提高了作业人员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时间成本,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保障了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员人身安全。员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载站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化零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旋转、自动识别零件身份及直观显示装载站状态的多功能装载站。

技术介绍

[0002]在自动化加工过程中,对于大型待加工零件,由于其重量较重,人工无法直接放置到智能货架上,一般采用人工使用辅助搬运设备搬运到装载站上,由工业机器人转运至智能货架上,工业机器人进行扫描识别待加工零件身份信息,再由工业机器人从智能货架将待加工零件搬运至机床进行自动化加工的方法。
[0003]现有旋转式装载站,装载站上的待加工零件需要人工手动辅助读取待加工零件数据、获取加工程序,存在人工操作失误,漏读取数据的可能;人工上料完成后,需要手动旋转转台 180
°
至工业机器人可抓取位置,人工作业节拍慢,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
[0004]在自动化加工过程中,一般是无人化或少人化加工,且加工现场声音嘈杂,当装载站需要人工装卸零件或出现故障时,人工无法直接辨别。当加工现场处于背光、光照不足或者黑夜的情况下,可视光线差,容易导致工人视觉疲劳,出现安全事故。
[0005]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以自动旋转、自动识别零件身份和直观显示装载站状态的多功能装载站。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自动旋转、自动识别零件身份和直观显示设备状态的装载站,以解决实际自动化生产加工中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力大和生产加工安全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装载站,该装载站包括:装载站外型框架、滑门装配体、转台装配体和接油盘;其中:
[0009]装载站外型框架包括基座外型框架和位于基座外型框架上的上部外型框架;基座外型框架包括底座框架以及安装在底座框架上的第一零点感应支架和第二零点感应支架,第一零点感应支架和第二零点感应支架上设有光电传感器;接油盘放置于底座框架内;上部外型框架包括上部罩盖钣金、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开关门按钮、读写模块和状态指示灯组;上部罩盖钣金与外界隔绝出一个半封闭空间;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设置于上部罩盖钣金内,通过通断电控制滑门装配体开关;开关门按钮安装于上部罩盖钣金上,通过该按钮控制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通断电;状态指示灯组安装于上部罩盖钣金内部;
[0010]滑门装配体包括弧形滑门、弧形透明亚克力板、安全开关插销、滑门底板、转盘轴承、轴承底座板和环形防护罩;弧形滑门与上部罩盖钣金形成一个半封闭式作业空间;弧形透明亚克力板嵌入弧形滑门内;安全开关插销置于弧形滑门内,与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配合,控制弧形滑门开关;滑门底板连接固定转盘轴承与滑门装配体;轴承底座板连接转盘轴
承和底座框架;环形防护罩固定于滑门底板上且位于接油盘上方;
[0011]转台装配体包括托板夹具型夹具、与读写模块相配合的电子标识模块、转台定位块、转盘托板、主轴法兰、转台主轴、转台支架托板、与第一零点感应支架和第二零点感应支架上的光电传感器相配合的第一零点感应片和第二零点感应片;电子标识模块设置于托板夹具型夹具上,托板夹具型夹具通过转台定位块固定于转盘托板上,转盘托板通过主轴法兰与转台主轴相连;主轴法兰通过转台支架托板固定于底座框架并以此固定转台装配体;转台主轴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第一零点感应片和第二零点感应片设置于转台装配体上。
[0012]进一步,底座框架采用钢管焊接而成。
[0013]进一步,基座外型框架还包括后部罩盖钣金、前部罩盖钣金、前部罩盖门钣、平台平板钣金和平台盖板;后部罩盖钣金、前部罩盖钣金和前部罩盖门钣包裹于底座框架侧面,平台平板钣金包裹于底座框架顶部,平台盖板位于平台平板钣金上方且与弧形滑门契合。
[0014]进一步,前部罩盖门钣可拆卸以便取出接油盘。
[0015]进一步,基座外型框架还包括气枪挂架,气枪挂架安装于底座框架侧面。
[0016]进一步,上部外型框架还包括安全开关安装板,安全开关安装板固定连接上部罩盖钣金和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
[0017]进一步,上部外型框架还包括缓冲钣金,缓冲钣金置于滑门装配体行程末端,控制滑门装配体的行程范围;
[0018]读写模块设置于缓冲钣金上,电子标识模块为RFID芯片,读写模块为RFID芯片读头。
[0019]进一步,滑门装配体还包括把手,把手置于弧形滑门上。
[0020]进一步,滑门装配体还包括插销安装支架,插销安装支架连接固定弧形滑门和安全开关插销。
[0021]进一步,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安装支架、转台气缸、转台轴承基座、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气缸安装支架和转台轴承基座设置于底座框架上,转台气缸安装于气缸安装支架上且与转台主轴相连以驱动转台主轴旋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套设于转台主轴的上方和下方以固定和支撑转台主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固定于转台轴承基座。
[002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的装载站可自动旋转、自动识别零件身份和直观显示设备状态,提高作业人员工作效率,节省企业时间成本,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装载站整体结构图;
[0025]图2为图1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基座外型框架结构图;
[0027]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上部外型框架结构图;
[0029]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8为本技术滑门装配体结构图;
[0032]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滑门装配体正视图;
[0034]图11为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12为本技术转台装配体结构图;
[0036]图13为本技术零件旋转感应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技术转台装配体剖视图;
[0038]图15为本技术接油盘结构图;
[0039]图16至图18为本技术不同状态下装载站亮灯效果图。
[0040]图中:10

装载站外型框架,11

基座外型框架,111

底座框架,112

后部罩盖钣金, 113

平台平板钣金,114

前部罩盖钣金,115

前部罩盖门钣,116

平台盖板,117

气枪挂架, 118

第一零点感应支架,119

第二零点感应支架,12

上部外型框架,121

上部罩盖钣金, 122

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站,其特征在于,该装载站包括:装载站外型框架、滑门装配体、转台装配体和接油盘;其中:装载站外型框架包括基座外型框架和位于基座外型框架上的上部外型框架;基座外型框架包括底座框架以及安装在底座框架上的第一零点感应支架和第二零点感应支架,第一零点感应支架和第二零点感应支架上设有光电传感器;接油盘放置于底座框架内;上部外型框架包括上部罩盖钣金、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开关门按钮、读写模块和状态指示灯组;上部罩盖钣金与外界隔绝出一个半封闭空间;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设置于上部罩盖钣金内,通过通断电控制滑门装配体开关;开关门按钮安装于上部罩盖钣金上,通过该按钮控制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通断电;状态指示灯组安装于上部罩盖钣金内部;滑门装配体包括弧形滑门、弧形透明亚克力板、安全开关插销、滑门底板、转盘轴承、轴承底座板和环形防护罩;弧形滑门与上部罩盖钣金形成一个半封闭式作业空间;弧形透明亚克力板嵌入弧形滑门内;安全开关插销置于弧形滑门内,与电磁锁定安全门开关配合,控制弧形滑门开关;滑门底板连接固定转盘轴承与滑门装配体;轴承底座板连接转盘轴承和底座框架;环形防护罩固定于滑门底板上且位于接油盘上方;转台装配体包括托板夹具型夹具、与读写模块相配合的电子标识模块、转台定位块、转盘托板、主轴法兰、转台主轴、转台支架托板、与第一零点感应支架和第二零点感应支架上的光电传感器相配合的第一零点感应片和第二零点感应片;电子标识模块设置于托板夹具型夹具上,托板夹具型夹具通过转台定位块固定于转盘托板上,转盘托板通过主轴法兰与转台主轴相连;主轴法兰通过转台支架托板固定于底座框架并以此固定转台装配体;转台主轴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第一零点感应片和第二零点感应片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平蔡兵汪洋洋张靖暹胡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