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塑料螺母的开槽式推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884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塑料螺母的开槽式推杆装置,包括输入轴、上壳体、下壳体、传动装置、丝杆、塑料螺母和金属管,所述塑料螺母为开槽式塑料螺母结构,相邻的开槽塑料螺母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开槽式塑料螺母结构具有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所述开槽塑料螺母,且所述开槽塑料螺母中至少有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所述开槽塑料螺母同时与所述金属管固定连接。本开槽式塑料螺母结构既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且不需要频繁加油,又能够在温差较大的恶劣温度环境和承受较大载荷的情况下不会轴向胀死。受较大载荷的情况下不会轴向胀死。受较大载荷的情况下不会轴向胀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塑料螺母的开槽式推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推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塑料螺母的开槽式推杆装置,特别是适用于太阳能发电追日跟踪支架的推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用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发电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了实现太阳能发电装置对太阳能利用的最大化,现有的技术通过采用太阳能追日跟踪支架来实现太阳能发电装置中的太阳能帆板跟随太阳的不同空间角度位置进行升降和/或角度的实时调节,而太阳能追日跟踪支架的升降和/或角度的调节功能都是通过采用推杆装置来实现。由于太阳能发电装置使用的户外环境恶劣,通常情况下需要耐受

30℃~ 70℃的环境温度进行工作,并且太阳能发电装置需要在大风中工作,风力对太阳能发电装置产生的作用力较大,因此这就对推杆装置的使用有着严苛的要求,要求每套推杆装置必须要满足能承受不小于3吨的静载荷,并同时需要满足能承受不小于1吨的动载荷。
[0003]为满足于太阳能追日跟踪支架能在

30℃~70℃的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并能满足承受不小于3吨的静载荷及承受不小于1吨的动载荷,同时工作寿命不少于5000 小时。位于实现太阳能追日跟踪支架的升降和/或角度调节功能的推杆装置,其设计使用寿命要求为达到升降和/或角度调节大于10000次循环,其中丝杆和螺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降低丝杆和螺母在往复螺旋运动中产生磨损,通常丝杆都是采用的金属材质,但螺母通常更多的会采用铜螺母和塑料螺母。
[0004]对于铜螺母而言存在如下的优点:1.铜螺母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恶劣气温环境下使用,具有强度高能承受较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2.铜螺母线膨胀系数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和降低,不会存在轴向胀死的问题。但铜螺母的缺点在于:铜螺母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恶劣气温环境下使用其自润滑能力差,在1吨的动载下,以铜螺母升降距离 1米为例,升降次数不足150次,就必须频繁加润滑油脂才能保证其与丝杆进行螺旋传动过程中运动的顺畅。如不加润滑油脂升降次数达到200次左右,丝杆就能把铜螺母完全磨损,造成整个推杆装置丧失工作能力。一般一个太能能发电场有成千上万个推杆装置,经常性的加注润滑油脂需要投入的巨大的成本、人力和物力。
[0005]对于塑料螺母而言存在的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加一次润滑脂即可满足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润滑,不需要频繁添加润滑油就能保证其与丝杆进行螺旋传动过程的顺畅。但塑料螺母有如下的缺点:塑料材质强度差无法承受较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如果通过增加单个螺母长度来达到承受较高的静载荷和动载荷,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恶劣气温环境下使用,会由于塑料材质线胀系数大而会产生轴向胀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且不需要频繁加油,又能够在温差较大的恶劣温度环境和承受较大载荷的情况下不会轴向胀死的采用塑料螺母的
开槽式推杆装置。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塑料螺母的开槽式推杆装置,包括输入轴、上壳体、下壳体、传动装置、丝杆、塑料螺母和金属管,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构成减速箱体并形成收纳所述传动装置的空间,所述传动装置为齿轮传动机构或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输入轴具有位于所述减速箱体外部的外露端,以及位于所述减速箱体内部的伸入端,所述输入轴的伸入端为齿轴或蜗杆,且所述输入轴伸入端的齿轴或蜗杆分别与所述传动装置的第一级齿轮或蜗轮啮合,所述传动装置的末级齿轮或蜗轮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或制成一体,带动所述丝杆旋转,所述塑料螺母螺旋安装在所述丝杆上,且所述金属管的一端与所述塑料螺母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丝杆旋转时带动所述塑料螺母在所述丝杆上做往复直线运动;其改进在于:
[0008]1,所述塑料螺母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开制有周向环槽或螺旋槽,
[0009]2,当所述塑料螺母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开制的是周向环槽时:
[0010]a,所述塑料螺母为环段式塑料螺母结构,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结构是由所述塑料螺母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开制至少一条或-条以上的周向环槽构成,
[0011]b,所述周向环槽将所述塑料螺母分切制成具有至少两段或两段以上环形段且其基体互相连带的环段式塑料螺母,其中n≥2,且n为正整数,各周向环槽的槽宽C1、 C2、

C
n
均大于0.05mm,
[0012]c,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的每段环形段的长度在5~50mm之间,
[0013]d,所述周向环槽的槽底到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的外螺纹小径之间壁厚的留存厚度H≤2.0mm,或所述螺旋槽的槽底到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的内螺纹大径之间壁厚的留存厚度I≤2.0mm;
[0014]e,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的各段环形段的外螺纹同时与所述金属管螺纹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的各段环形段同时与所述金属管的一端销钉和/或螺钉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的各段环形段中有部分环形段与所述金属管的一端销钉和/或螺钉固定连接而其余环形段与所述金属管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
[0015]或者,当所述塑料螺母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开制的是螺旋槽时:
[0016]a,所述塑料螺母为螺旋槽式塑料螺母结构,所述螺旋槽式塑料螺母结构是由所述塑料螺母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开制至少一条或-条以上的螺旋槽构成的螺旋槽式塑料螺母,所述螺旋槽的一个槽端至所述螺旋槽式塑料螺母的相邻的一个端面的距离为S1,另一个槽端至所述螺旋槽式塑料螺母的相邻的另一个端面的距离为S2,且S1≤50mm,S2≤50mm,
[0017]b,所述螺旋槽式塑料螺母的所述螺旋槽的所绕角度大于等于360度,所述螺旋槽的槽宽C大于0.05mm,
[0018]c,所述螺旋槽的螺距S在5~50mm之间,
[0019]d,所述螺旋槽的槽底到所述螺旋槽式塑料螺母的外螺纹小径之间壁厚的留存厚度H≤2.0mm,或所述螺旋槽的槽底到所述螺旋槽式塑料螺母的内螺纹大径之间壁厚的留存厚度I≤2.0mm;
[0020]e,所述螺旋槽式塑料螺母的外螺纹与所述金属管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螺旋槽式塑料螺母与所述金属管的一端销钉和/或螺钉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螺旋槽式塑料
螺母中有部分与所述金属管的一端销钉和/或螺钉固定连接而其余部分与所述金属管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
[0021]进一步,所述丝杆的外螺纹的大径Ф2在15~35mm之间,与之相匹配的所述塑料螺母的内螺纹的大径Ф4在30~50mm之间。
[0022]进一步,还具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即为所述减速箱体的输入轴,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端盖外端面上具有一体成型的环形凸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入轴上装有盖帽,所述盖帽的中心孔形状与所述输入轴的对应配合处的横截面形状相吻合,所述盖帽上具有与所述电机端盖的环形凸台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盖帽与所述电机端盖的所述环形凸台形成迷宫式阻油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塑料螺母的开槽式推杆装置,包括输入轴(120)上壳体(200)、下壳体(300)、传动装置(400)、丝杆(500)、塑料螺母(600)和金属管(800),所述上壳体(200)和所述下壳体(300)固定连接构成减速箱体并形成收纳所述传动装置(400)的空间,所述传动装置(400)为齿轮传动机构或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输入轴(120)具有位于所述减速箱体外部的外露端(121),以及位于所述减速箱体内部的伸入端,所述输入轴(120)的伸入端为齿轴或蜗杆,且所述输入轴(120)伸入端的齿轴或蜗杆分别与所述传动装置(400)的第一级齿轮或蜗轮啮合,所述传动装置(400)的末级齿轮或蜗轮与所述丝杆(500)固定连接或制成一体,带动所述丝杆(500)旋转,所述塑料螺母(600)螺旋安装在所述丝杆(500)上,且所述金属管(800)的一端与所述塑料螺母(600)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丝杆(500)旋转时带动所述塑料螺母(600)在所述丝杆(500)上做往复直线运动;其特征在于:1,所述塑料螺母(600)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开制有周向环槽(601)或螺旋槽(602),2,当所述塑料螺母(600)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开制的是周向环槽(601)时:a,所述塑料螺母(600)为环段式塑料螺母结构,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结构是由所述塑料螺母(600)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开制至少一条或-条以上的周向环槽(601)构成,b,所述周向环槽(601)将所述塑料螺母(600)分切制成具有至少两段或两段以上环形段且其基体互相连带的环段式塑料螺母(D1、D2、

D
n
),其中n≥2,且n为正整数,各周向环槽(601)的槽宽C1、C2、

C
n
均大于0.05mm,c,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D1、D2、

D
n
)的每段环形段的长度在5~50mm之间,d,所述周向环槽(601)的槽底到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D1、D2、

D
n
)的外螺纹小径之间壁厚的留存厚度H≤2.0mm,或所述周向环槽(601)的槽底到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D1、D2、

D
n
)的内螺纹大径之间壁厚的留存厚度I≤2.0mm;e,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D1、D2、

D
n
)的各段环形段的外螺纹同时与所述金属管(800)螺纹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D1、D2、

D
n
)的各段环形段同时与所述金属管(800)的一端销钉和/或螺钉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环段式塑料螺母(D1、D2、

D
n
)的各段环形段中有部分环形段与所述金属管(800)的一端销钉和/或螺钉固定连接而其余环形段与所述金属管(800)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或者,当所述塑料螺母(600)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行吴志坚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姆驰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