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壳体、音嘴和耳机保护组件,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且第一壳体适于与人体外耳道接触,音嘴与第一壳体相连,耳机保护组件包括耳套和耳塞,耳套与第一壳体可拆卸地相连,且耳套包裹在第一壳体外部,耳塞与音嘴可拆卸地相连,且耳塞包裹在音嘴外部。本公开的耳机,可以减缓长时间佩戴耳机引起的不适感,提高耳机佩戴体验。提高耳机佩戴体验。提高耳机佩戴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
[0001]本公开涉及耳机
,具体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0002]耳塞包括耳机壳体部、设置于壳体部内的发声单元、以及耳塞保护套组成,耳塞能够塞入耳腔内,用于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发出的电讯号,发声单元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4]相关技术中,耳塞保护套只包裹音嘴,入耳式耳机在佩戴时需要将耳塞保护套塞入耳内,由于人体外耳道与耳机壳体直接接触,导致长时间佩戴时耳廓因为塑胶的挤压带来的酸胀或疼痛感。
[0005]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耳机,可以减缓长时间佩戴耳机引起的不适感,提高耳机佩戴体验。
[0006]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且所述第一壳体适于与人体外耳道接触;音嘴,所述音嘴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耳机保护组件,所述耳机保护组件包括耳套和耳塞,所述耳套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耳套包裹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部,所述耳塞与所述音嘴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耳塞包裹在所述音嘴外部。
[0007]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可以减缓长时间佩戴耳机引起的不适感,提高耳机佩戴体验。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套内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由外向内延伸,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卡设在所述耳机的壳体上以将所述耳套与所述耳机的壳体相连。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套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耳套的内部与外界。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塞内设有通孔,所述耳机的音嘴伸入所述通孔内,所述耳机的音嘴与所述通孔的内壁面形成传声通道。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内壁面设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由外向内延伸,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三凸起间隔布置以形成第一凹槽,所述耳机的音嘴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泄音孔和/或透光口,所述泄音孔和/或透光口与所述耳套的开口相对应。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耳套内的第一凸起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支撑部和出音部,所述耳套的
第二凸起包裹在所述连接部外部,所述耳塞的第四凸起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外部,所述出音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还包括钢网,所述钢网与所述出音部相连,且所述钢网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钢网远离所述出音部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面相接触。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地固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耳机保护组件100,壳体200,
[0023]耳套1,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12,开口13,
[0024]耳塞2,通孔21,第三凸起22,第四凸起23,第一凹槽24,
[0025]第一壳体3,泄音孔31,透光口32,
[0026]第二壳体4,
[0027]音嘴5,连接部51,支撑部52,出音部53,钢网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29]如图1和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包括壳体200、音嘴5和耳机保护组件100。
[0030]耳机保护组件包括耳套1和耳塞2。
[0031]耳套1包裹在耳机的壳体200上。
[0032]需要说明的是,耳套1由软性材料制成,即耳套1为软性耳套1。例如,耳套1可以为硅胶耳套1或橡胶耳套1。
[0033]如图1所示,耳套1包裹在耳机的壳体200上,且耳套1适于与人体外耳道相接触。
[0034]耳塞2适于与耳机的音嘴5相连,且耳塞2包裹在耳机的音嘴5外部。
[0035]例如,耳塞2的外轮廓适于与人体外耳道的形状相适配,耳塞2由软性材料制成,即耳塞2为软性耳塞2。例如,耳塞2可以为硅胶耳塞2或橡胶耳塞2。
[0036]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通过设置耳套1,避免壳体200与人工外耳道直接接触,减缓长时间佩戴时造成人体耳道酸胀或疼痛等不适感,提升佩戴舒适性。耳塞2与耳套1为相对独立,组装方便,提升耳机的外观颜值。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套1内设有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 12由外向内延伸,且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间隔布置,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分别卡设在耳机的壳体200上以将耳套1与耳机的壳体200相连。
[0038]具体地,如图2所示,耳套1的内侧设有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第一凸起11和第
二凸起1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均为环形凸起,即第一凸起11环绕耳套1的内侧一周,第二凸起12环绕耳套1的内侧一周,第一凸起11的内侧面为平面,第二凸起12的内侧面为平面。
[0039]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通过在耳套1内侧设置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可以使耳套 1与耳机的壳体200连接的更加稳定,避免耳套1由耳机上脱落,提高了耳机佩戴的舒适性。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套1上设有开口13,开口13连通耳套1的内部与外界。
[0041]具体地,如图4所示,开口13的形成大体呈椭圆型,可以理解的是,开口13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或矩形。开口13贯通耳套1的内外壁面。
[0042]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通过在耳套1上设置开口13,可以避免耳套1遮挡耳机上需要外漏的部件。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塞2内通孔21,耳机的音嘴5伸入通孔21内,耳机的音嘴5与通孔21的内壁面形成传声通道。
[0044]具体地,如图2所示,通孔21沿左右方向贯通耳塞2,通孔21的内壁面与耳机的音嘴 5的左端面形成传声通道,通过设置通孔21,避免由音嘴5发出的声波受到遮挡,提高耳机的音质。
[0045]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21的内壁面设有第三凸起22和第四凸起23,第三凸起22和第四凸起23由外向内延伸,第三凸起22和第三凸起22间隔布置以形成第一凹槽24,耳机的音嘴5安装在第一凹槽24内。
[0046]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三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且所述第一壳体适于与人体外耳道接触;音嘴,所述音嘴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耳机保护组件,所述耳机保护组件包括耳套和耳塞,所述耳套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耳套包裹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部,所述耳塞与所述音嘴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耳塞包裹在所述音嘴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内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由外向内延伸,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卡设在所述耳机的壳体上以将所述耳套与所述耳机的壳体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耳套的内部与外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内设有通孔,所述耳机的音嘴伸入所述通孔内,所述耳机的音嘴与所述通孔的内壁面形成传声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壁面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