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842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心楼盖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模板、聚苯乙烯芯模、底层钢筋、上层钢筋、下垫块和上垫块,底层钢筋与上层钢筋上下平行设置,底层钢筋设置在模板上端,下垫块设置在底层钢筋上端并通过铁丝Ⅰ与底层钢筋绑扎;上垫块设置在上层钢筋下端并通过铁丝Ⅰ与上层钢筋绑扎牢固,聚苯乙烯芯模设置在上垫块与下垫块之间;聚苯乙烯芯模中心设置有预留孔,预留孔中贯穿有铁丝Ⅱ,铁丝Ⅱ的两端分别连接模板、上层钢筋并拉紧;模板上位于聚苯乙烯芯模的四周外侧均设置有通孔,通孔与上层钢筋之间连接有铁丝Ⅱ。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简单,消除空心楼盖的质量缺陷问题,减少了人力投入,缩短了工期。了工期。了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心楼盖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用轻质材料以一定规则排列并替代实心楼盖一部分混凝土而形成空腔或者轻质夹心,使之形成空腔与暗肋,形成空间蜂窝状受力结构,是空心楼盖技术中的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既减轻了楼盖自重,由保持了楼盖的大部分刚度和强度,是我国建筑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是一种性价比优越,高技术水平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0003]混凝土空心楼盖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聚苯乙烯芯模下部混凝土不密实、芯模上浮、侧移等情况,造成空心楼盖质量问题。
[0004]公开号为CN11380274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薄壁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方法”所公开的方法虽然部分解决了芯模定位的问题,但其结果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不利用工程实际使用。
[000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芯模上浮、侧移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包括模板、聚苯乙烯芯模、底层钢筋、上层钢筋、下垫块和上垫块,底层钢筋与上层钢筋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底层钢筋设置在模板上端,下垫块设置在底层钢筋上端并通过铁丝Ⅰ与底层钢筋绑扎;
[0009]所述上垫块设置在上层钢筋下端并通过铁丝Ⅰ与上层钢筋绑扎牢固,所述聚苯乙烯芯模设置在上垫块与下垫块之间;
[0010]所述聚苯乙烯芯模中心设置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中贯穿有铁丝Ⅱ,铁丝Ⅱ的两端分别连接模板、上层钢筋并拉紧,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聚苯乙烯芯模上浮;
[0011]所述模板上位于聚苯乙烯芯模的四周外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上层钢筋之间连接有铁丝Ⅱ,防止浇筑时芯模侧移。
[0012]为保证浇筑质量,所述下垫块高度大于等于底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聚苯乙烯芯模的四周任一外侧均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距聚苯乙烯芯模的距离为0.8

1.2cm。
[0014]进一步的,所述铁丝Ⅰ为20号铁丝,所述铁丝Ⅱ为14号铁丝。
[0015]一种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0016]S1、搭设支架,铺设底层模板,并在底层模板上铺设底层钢筋;
[0017]S2、底层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底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设置下垫块,通过铁丝将下垫块与底层钢筋绑扎牢固;
[0018]S3、将聚苯乙烯芯模放入箱体中并摆放整齐;
[0019]S4、待上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在聚苯乙烯芯模顶部与上层钢筋之间设置上垫块,通过铁丝将上垫块与上层钢筋绑扎牢靠;
[0020]S5、在底层模板上对应于聚苯乙烯芯模中心预留孔位置钻孔,将铁丝穿过预留孔并拉紧底层模板与上层钢筋;
[0021]S6、在底层模板上对应于聚苯乙烯芯模四周外侧0.8

1.2cm处钻出通孔,并通过铁丝将通孔与上层钢筋连接;
[0022]S7、分层浇注混凝土,首先在每个版块的芯模肋部下料至2/3高度,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不得漏振;其次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到设计标高,并对肋部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面层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
[0023]为了保证芯模稳定,任一聚苯乙烯芯模均设置有四个下垫块及四个上垫块。
[002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25]本专利技术采用垫块保证芯模与钢筋网层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筋所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通过钢丝Ⅰ和钢丝Ⅱ解决芯模上浮、侧移的情况,提高芯模的定位准确性。通过分成浇注混凝土,解决了芯模下部混凝土不密实的缺陷。
[002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均为常规材料,方便购买、制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27]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底层钢筋排布示意图。
[0030]图中:1

模板,2

聚苯乙烯芯模,21

预留孔,3

底层钢筋,4

上层钢筋,5

下垫块,6

上垫块,7

铁丝Ⅰ,8

铁丝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
[0033]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包括模板1、聚苯乙烯芯模2、底层钢筋3、上层钢筋4、下垫块5和上垫块6,底层钢筋3与上层钢筋4上下平行设置,底层钢筋3设置在模板1上端,下垫块4设置在底层钢筋3上端并通过铁丝Ⅰ7与底层钢筋3绑扎,下垫块4用于支撑聚苯乙烯芯模2,下垫块5高度大于等于底层钢筋3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保证聚苯乙烯芯模2与底层钢筋3之间的间距大于钢筋所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0034]上垫块6设置在聚苯乙烯芯模2与上层钢筋4之间,上垫块5通过20号铁丝与上层钢筋4绑扎牢固;聚苯乙烯芯模2中心设置有预留孔21,预留孔21中贯穿有14号抗浮铁丝,14号
抗浮铁丝的两端分别连接模板1、上层钢筋4并拉紧避免芯模上浮,模板1上位于聚苯乙烯芯模2的四周任一外侧均设置有两个通孔,通孔距聚苯乙烯芯模2的距离为0.8

1.2cm,优选为1cm,通孔与上层钢筋4之间连接有14号抗浮铁丝,通过14号抗浮铁丝对芯模侧壁进行限位,保证浇筑混凝土时聚苯乙烯芯模不侧移。
[0035]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0036]S1、搭设支架,铺设底层模板,并在底层模板上铺设底层钢筋;
[0037]S2、底层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底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设置四个下垫块,通过铁丝将下垫块与底层钢筋绑扎牢固;
[0038]S3、将聚苯乙烯芯模放入箱体中并摆放整齐;
[0039]S4、待上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在聚苯乙烯芯模顶部与上层钢筋之间设置四个上垫块,通过铁丝将上垫块与上层钢筋绑扎牢靠;
[0040]S5、在底层模板上对应于聚苯乙烯芯模中心预留孔位置钻孔,将铁丝穿过预留孔并拉紧底层模板与上层钢筋,保证浇筑混凝土时聚苯乙烯芯模不上浮;
[0041]S6、在底层模板上对应于聚苯乙烯芯模四周外侧0.8

1.2cm处钻出通孔,并通过铁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1)、聚苯乙烯芯模(2)、底层钢筋(3)、上层钢筋(4)、下垫块(5)和上垫块(6),底层钢筋(3)与上层钢筋(4)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底层钢筋(3)设置在模板(1)上端,下垫块(4)设置在底层钢筋(3)上端并通过铁丝Ⅰ(7)与底层钢筋(3)绑扎;所述上垫块(6)设置在上层钢筋(4)下端并通过铁丝Ⅰ(7)与上层钢筋(4)绑扎牢固,所述聚苯乙烯芯模(2)设置在上垫块(6)与下垫块(5)之间;所述聚苯乙烯芯模(2)中心设置有预留孔(21),所述预留孔(21)中贯穿有铁丝Ⅱ(8),铁丝Ⅱ(8)的两端分别连接模板(1)、上层钢筋(4)并拉紧;所述模板(1)上位于聚苯乙烯芯模(2)的四周外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上层钢筋(4)之间连接有铁丝Ⅱ(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块(5)高度大于等于底层钢筋(3)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芯模(2)的四周任一外侧均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距聚苯乙烯芯模(2)的距离为0.8

1.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睿华刘智苏晓荣段成亮高亚栋杨堃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