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显示模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光纤隔离的高压带电显示模块,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首先将防爆变频器内部交流检测模块上的端子R,S,T接入高压交流三相电时,其中将端子R相电源连接电阻R1的1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交流检测模块接入高压交流电后,将会通过电阻进行降压,使得点亮发光二极管,进而通过连接光纤与显示单元连接,使得起到交流电指示作用,并且将直流检测模块接入高压直流电,使得通过电阻进行降压,使其点亮发光二极管,进而再通过连接光纤与显示单元连接,使得起到高压直流电指示作用,从而处于连接光纤使得方便走线且经济又美观,同时解决了高压线路带来的干扰,给操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便利。给操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光纤隔离的高压带电显示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模块
,具体为基于光纤隔离的高压带电显示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防爆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的频率和幅度的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传动元件,防爆变频器的主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电压型是将电压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防爆变频器,直流回路的滤波是电容,电流型是将电流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防爆变频器,其直流回路滤波是电感。
[0003]目前,随着矿用防爆变频器在煤矿行业的广泛应用,防爆变频器的竞争日益加剧,变频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在性能提高的基础上,还需要降低成本,进而在防爆变频器的运行和维护时,使得带电指示功能尤为重要,既可以查看变频器的电源状态,也可以保证检修时操作人员的安全,而现有技术中高压指示通过电压互感器将交流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直流电压变送器将高压直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这样存在成本高、高压干扰等缺点,从而不利于操作人员的石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光纤隔离的高压带电显示模块,具有高压不干扰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光纤隔离的高压带电显示模块,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首先将防爆变频器内部交流检测模块上的端子R,S,T接入高压交流三相电时。
[0006](1)、其中将端子R相电源连接电阻R1的1脚,其次电阻R1的2脚连接电阻R2的1脚,然后电阻R2的2脚连接二极管D1的1脚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1脚,随后二极管D1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2脚相连。
[0007](2)、然后将端子S相电源连接电阻R3的1脚,其次电阻R3的2脚连接电阻R4的1脚,然后电阻R4的2脚连接二极管D2的1脚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1脚,随后二极管D2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2脚相连。
[0008](3)、并且将端子T相电源连接电阻R5的1脚,其次电阻R5的2脚连接电阻R6的1脚,然后电阻R6的2脚连接二极管D3的1脚和发光二极管LED3的1脚,随后二极管D3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3的2脚相连。
[0009]S2,同时防爆变频器内部直流检测模块上的端子DC+和DC
‑
将会接入高压直流电时。
[0010](1)、其中电源DC+连接电阻R1的1脚,然后电阻R1的2脚连接电阻R2的1脚,同时电阻R2的2脚连接电阻R3的1脚,并且电阻R3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1脚与二极管D1的1脚相连,随后发光二极管LED1的2脚与二极管D1的2脚相连。
[0011](2)、其中电源DC
‑
连接电阻R4的1脚,然后电阻R4的2脚连接电阻R5的1脚,同时电
阻R5的2脚连接电阻R6的1脚,并且电阻R6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1脚与二极管D2的1脚相连,随后发光二极管LED2的2脚与二极管D2的2脚相连。
[0012]S3,然后交流检测板和直流检测板将会通过多根连接光纤与显示模块上的接口中相连接,进而发光二极管通过连接光纤传输,使得可以给操作人员进行指示。
[0013]同时,使得三相交流电和直流电通过端子、S、T、DC+、DC
‑
连接后,通过电阻对其进行降压和限流后,使得点亮发光二极管,然后发光二极管的光通过光纤线路在显示板相应的位置发光,实现电压指示功能。
[0014]优选的,所述交流检测模块内部设有端子、电阻、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使得通过端子接入高压交流三相电,进而通过电阻对交流电进行降压,使得点亮发光二极管,使其通过光纤线路进行传输,同时电压的高低对应发光的强弱,使得给操作人员提醒,从而在检修时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0015]优选的,所述直流检测模块内部设有端子、电阻和发光二极管,进而通过接入高压直流电,进而通过电阻对其进行降压,使得点亮发光二极管,同时将会通过连接光纤对显示单元进行连接,使得通过显示单元对操作人员起到高压直流电指示,使得在对防爆变频器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通过显示单元的指示,使得可以查看变频器的电源情况,从而保证检修时操作人员的安全。
[0016]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有交流检测模块,直流检测模块,连接光纤和显示模块四个部分,使得可以通过交流检测模块,直流检测模块对高压电进行降压,使得让发光二极管点亮,然后通过连接光纤进行输送,使得通过显示模块对操作人员进行指示。
[0017]优选的,所述连接光纤在S3中的多根为四根,使得通过四根连接光纤分别与的R、S、T和DC接口相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通过四根连接光纤与R,S,T和DC+,DC
‑
相连接,将会方便进行走线,同时不是生产干扰,使得经济实惠且美观。
[0019]优选的,所述防爆变频器应用于中压和低压,同时涉及到的电压等级是AC3300V
‚
AC1140V,AC660V,使得可以解决防爆变频器的带电指示和高压线路引起干扰的问题。
[0020]优选的,所述四根连接光纤可以将信号的高速输入输出的接口,同时光纤连接通过结合新结构及更快的物理线路速度来增加输入输出容量,使得光纤的速度是光纤通道的8倍,使得可以及时指示操作人员。
[0021]优选的,所述显示单元可以根据不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在对应位置进行显示,使得可以实现电压指示的效果。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交流检测模块接入高压交流电后,将会通过电阻进行降压,使得点亮发光二极管,进而通过连接光纤与显示单元连接,使得起到交流电指示作用,并且将直流检测模块接入高压直流电,使得通过电阻进行降压,使其点亮发光二极管,进而再通过连接光纤与显示单元连接,使得起到高压直流电指示作用,从而处于连接光纤使得方便走线且经济又美观,同时解决了高压线路带来的干扰,给操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便利。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光纤隔离的高压带电显示模块,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首先将防爆变频器内部交流检测模块上的端子R,S,T接入高压交流三相电时。
[0025](1)、其中将端子R相电源连接电阻R1的1脚,其次电阻R1的2脚连接电阻R2的1脚,然后电阻R2的2脚连接二极管D1的1脚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1脚,随后二极管D1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2脚相连。
[0026](2)、然后将端子S相电源连接电阻R3的1脚,其次电阻R3的2脚连接电阻R4的1脚,然后电阻R4的2脚连接二极管D2的1脚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1脚,随后二极管D2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2脚相连。
[0027](3)、并且将端子T相电源连接电阻R5的1脚,其次电阻R5的2脚连接电阻R6的1脚,然后电阻R6的2脚连接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光纤隔离的高压带电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首先将防爆变频器内部交流检测模块上的端子R,S,T接入高压交流三相电时;(1)、其中将端子R相电源连接电阻R1的1脚,其次电阻R1的2脚连接电阻R2的1脚,然后电阻R2的2脚连接二极管D1的1脚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1脚,随后二极管D1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2脚相连;(2)、然后将端子S相电源连接电阻R3的1脚,其次电阻R3的2脚连接电阻R4的1脚,然后电阻R4的2脚连接二极管D2的1脚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1脚,随后二极管D2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2脚相连;(3)、并且将端子T相电源连接电阻R5的1脚,其次电阻R5的2脚连接电阻R6的1脚,然后电阻R6的2脚连接二极管D3的1脚和发光二极管LED3的1脚,随后二极管D3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3的2脚相连;S2,同时防爆变频器内部直流检测模块上的端子DC+和DC
‑
将会接入高压直流电时;(1)、其中电源DC+连接电阻R1的1脚,然后电阻R1的2脚连接电阻R2的1脚,同时电阻R2的2脚连接电阻R3的1脚,并且电阻R3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1脚与二极管D1的1脚相连,随后发光二极管LED1的2脚与二极管D1的2脚相连;(2)、其中电源DC
‑
连接电阻R4的1脚,然后电阻R4的2脚连接电阻R5的1脚,同时电阻R5的2脚连接电阻R6的1脚,并且电阻R6的2脚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1脚与二极管D2的1脚相连,随后发光二极管LED2的2脚与二极管D2的2脚相连;S3,然后交流检测板和直流检测板将会通过多根连接光纤与显示模块上的接口中相连接,进而发光二极管通过连接光纤传输,使得可以给操作人员进行指示;同时,使得三相交流电和直流电通过端子、S、T、DC+、DC
‑
连接后,通过电阻对其进行降压和限流后,使得点亮发光二极管,然后发光二极管的光通过光纤线路在显示板相应的位置发光,实现电压指示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隔离的高压带电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检测模块内部设有端子、电阻、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使得通过端子接入高压交流三相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杜成林,许佳宝,郭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重装伟肯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