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微小型轴承的自预紧方法,(1)采用芯轴来代替内圈,并在芯轴上设置两个下沟道;(2)采用设置两个上沟道的套圈作为外圈;(3)加大外圈两个上沟道之间的间距,将两个上沟道之间的间距从原间距a加大到a1,减小芯轴两个下沟道之间的距离,将两个下沟道之间的原间距b减小到b1,即a1>a且b1<b;(4)对两列滚动体均安装保持架,并将滚动体和保持架安装到滚道中;(5)在外圈的两侧安装密封圈。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向心高速轴承的自预紧方法,其能够在保证轴承自预紧的情况下,提高轴承的刚度及可靠性,同时降低成本。此外,还提供一种高速微小型轴承,其能够自预紧,并且装配精度更高、高速运转下更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微小型轴承的自预紧方法及轴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微小型轴承的自预紧方法及轴承。
技术介绍
[0002]向心轴承是指一种主要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其通常包括有外圈、内圈、保持架以及若干滚动体,所述的外圈和内圈之间形成有供若干滚动体滚动的滚道,所述的保持架用于对若干滚动体形成间隔和引导,向心轴承由于其滚动体会与滚道件呈现一定的角度在运转。传统的处理方案是将两套轴承并联到一起,但是这样的方案会由于轴承加工工艺的偏差,导致轴承内部尺寸精度差异,在高速运转时会出现很大的振动噪音,并且无法提高其极限转速。而为了降低轴承的振动,提高其运行刚度,所以一般会对轴承进行预紧,如在两个轴承之间增加一个弹性垫圈,利用弹性垫圈的弹力使两个轴承发生相反方向的位移,从而使轴承滚动体与滚道发生弹性变形,产生负游隙即预紧,但是采用这种预紧方式达到预紧的效果会极大的增大系统的成本,并且减小其系统可靠性,甚至有在一些设备体中由于结构限制,无法提供轴承外界的预紧,所以只能靠轴承自身减小其内部游隙,提高其滚动体运行平稳性,导致隐患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向心高速轴承的自预紧方法,其能够在保证轴承自预紧的情况下,提高轴承的刚度及可靠性,同时降低成本。
[0004]此外,还提供一种高速微小型轴承,其能够自预紧,并且装配精度更高、高速运转下更稳定。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微小型轴承的自预紧方法,(1)采用芯轴来代替内圈,并在芯轴上设置两个下沟道;(2)采用设置两个上沟道的套圈作为外圈,两个上沟道和两个下沟道分别形成两个供滚动体安装的滚道;(3)加大外圈两个上沟道之间的间距,将两个上沟道之间的间距从原间距a加大到a1,减小芯轴两个下沟道之间的距离,将两个下沟道之间的原间距b减小到b1,即a1>a且b1<b;(4)对两列滚动体均安装保持架,并将滚动体和保持架安装到滚道中;(5)在外圈的两侧安装密封圈。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让设置有两个下沟道的芯轴来代替内圈,并采用带两个上沟道的套圈作为外圈,由上沟道和下沟道形成滚道,从而将两个轴承一体化,提高轴承的装配精度,并且有利于轴承的高速稳定运转,避免由于轴承加工工艺的偏差、轴承内部尺寸精度差异等的原因,导致振动噪音较大,速度受限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两个上沟道之间和两个下沟道之间的间距,让上沟道的间距变大,且让下沟道之间的间距变小,使得安装在滚道中的滚动体与滚道之间保持过盈抵接的状态,消除两者间的轴向游隙,使得滚动体和滚道的壁面之间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即轴承内部产生了负游隙,达到自预紧的目的,无需额外的措施,有效的降低成本,保证稳定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微小型轴承,包括有外圈、芯轴和若干滚
动体,所述的外圈上设置有两个上沟道,所述的芯轴穿设在外圈之中,且芯轴上设置两个下沟道,两个所述的上沟道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下沟道之间的间距,且相向的上沟道和下沟道之间形成有供滚动体安装的滚道。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设置外圈、芯轴和若干滚动体,在外圈上设置两个上沟道,并在芯轴上设置两个下沟道,并由上沟道和下沟道形成滚道,从而将两个轴承一体化,提高轴承的装配精度,并且有利于轴承的高速稳定运转,避免由于轴承加工工艺的偏差、轴承内部尺寸精度差异等原因,导致振动噪音较大,速度受限的问题。而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两个上沟道之间和两个下沟道之间的间距,使得安装在滚道中的滚动体与滚道之间保持过盈抵接的状态,消除两者间的轴向游隙,使得滚动体和滚道的壁面之间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即轴承内部产生了负游隙,达到自预紧的目的,无需额外的措施,有效的降低成本,保证稳定性。
[0009]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芯轴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的下沟道设置在凸起部上。
[0010]通过进一步设置,将下沟道设置在芯轴的凸起部处,方便安装和加工时的定位。
[0011]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圈的两侧处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处卡装有密封圈。
[0012]通过进一步设置,在外圈的两侧处安装密封圈,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杂质进入轴承内部或轴承内部的油脂流出。
[0013]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密封圈朝向芯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的凸起部的两端均延伸至靠近密封圈处设置,且凸起部的端部与芯轴外壁间形成有槽部,所述的密封圈包括有弯折伸至槽部处的唇部,所述的槽部和唇部之间间隙密封配合。
[0014]通过进一步设置,在朝向芯轴方向延伸密封圈上弯折设置唇部,并在凸起部的端部与芯轴外壁间形成有槽部,让唇部伸至槽部中,由两者形成间隙密封配合,在避免接触式密封的前提下,通过唇部和槽部的配合增加间隙的长度,保证密封的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有用于对若干滚动体形成间隔和引导的保持架。
[0016]通过进一步设置,保持架的设置能够为轴承中的滚动体形成间隔和引导,保证滚动体的均布分布和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c部分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圈和芯轴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芯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圈1;上沟道11;安装槽12;滚动体2;芯轴3;下沟道31;凸起部32;槽部33;密封圈4;唇部41;保持架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专利技术一种高速微小型轴承的自预紧方法的实施例如图1
‑
4所示:包括有外圈1、若干滚动体2、芯轴3以及用于对若干滚动体2形成间隔和引导的保持架5,所述的外圈1上设
置有两个上沟道11,所述的芯轴3穿设在外圈1之中,且芯轴3上设置两个下沟道31,两个所述的上沟道11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下沟道31之间的间距,且相向的上沟道11和下沟道31之间形成有供滚动体安装的滚道,所述的芯轴3上设置有凸起部32,所述的下沟道31设置在凸起部32上。
[0019]所述的外圈1的两侧处均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的安装槽处卡装有密封圈4。所述的密封圈4朝向芯轴3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的凸起部32的两端均延伸至靠近密封圈4处设置,且凸起部32的端部与芯轴外壁间形成有槽部33,所述的密封圈4包括有弯折伸至槽部处的唇部41,所述的槽部33和唇部41之间间隙密封配合。
[0020]通过采用芯轴3来代替内圈,并在芯轴3上设置两个下沟道31;采用设置两个上沟道11的套圈作为外圈1,两个上沟道11和两个下沟道31分别形成两个供滚动体安装的滚道;若附图3中所示,加大外圈两个上沟道11之间的间距,将两个上沟道11之间的间距从原间距a加大到a1,减小芯轴两个下沟道31之间的距离,将两个下沟道31之间的原间距b减小到b1,即a1>a且b1<b;对两列滚动体2均安装保持架5,并将滚动体2和保持架5安装到滚道中;最后在外圈1的两侧安装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微小型轴承的自预紧方法,其特征在于:(1)采用芯轴来代替内圈,并在芯轴上设置两个下沟道;(2)采用设置两个上沟道的套圈作为外圈,两个上沟道和两个下沟道分别形成两个供滚动体安装的滚道;(3)加大外圈两个上沟道之间的间距,将两个上沟道之间的间距从原间距a加大到a1,减小芯轴两个下沟道之间的距离,将两个下沟道之间的原间距b减小到b1,即a1>a且b1<b;(4)对两列滚动体均安装保持架,并将滚动体和保持架安装到滚道中;(5)在外圈的两侧安装密封圈。2.一种高速微小型轴承,包括有外圈和若干滚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芯轴,所述的外圈上设置有两个上沟道,所述的芯轴穿设在外圈之中,且芯轴上设置两个下沟道,两个所述的上沟道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温州人本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