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818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田的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包括:确定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确定气藏目的层的井斜角大小;结合夹角和井斜角大小,指导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确定钻井夹角与放空长度、漏失量、产能的关系,以及井斜角与井壁稳定性的关系、井斜角与机械钻速的关系,确定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范围以及目的层井斜角的范围,进而有效指导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的井轨迹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储层钻遇率达100%,高产率100%,并且71%井最高日产超一千吨,显著提高了超深断控缝洞型气藏井的储层钻遇率、钻井成功率以及单井产能。钻井成功率以及单井产能。钻井成功率以及单井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的勘探
,具体涉及一种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016年在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现了超深(>7200m)断控缝洞型油气田——顺北油气田。自发现以来,陆续实现了顺北1号、5号、7号等多条主干断裂带的油气突破,创新形成了超深断控油气成藏理论,建立了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寒武多期供烃、构造破裂控储、原地垂向输导、晚期成藏为主、走滑断裂控富”成藏新模式,阐明了克拉通盆地走滑断裂控制的“储







富”五元一体成藏机理,累计提交探明储量石油1.9亿吨,建成年产原油100万吨产能阵地。
[0003]在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中,其钻探目标多为强串珠状反射,断控缝洞型储集体平面上沿断裂带呈“条带状”展布,纵向上沿断裂带展布,发育厚度大,具有明显的穿层性。整体上,储层的分割性极强。
[0004]现有技术中,利用地震资料,通常包含两种井轨迹设计方法,即直井和斜井穿“断裂带+串珠异常”井轨迹设计技术,但直井和斜井钻遇储层的概率不同,即便是斜井,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不同,井壁稳定性和钻遇储层的概率也不同;穿断裂带的井斜角不同,井壁稳定性和钻揭储集体的长度不同,单井产能不同。对于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井的井轨迹设计,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具体的井轨迹设计方法,能够取得最大的钻遇储层、获取较高的单井产能。故亟需一种指导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斜井平面井轨迹夹角和纵向井斜角的设计方法,以提高超深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的钻遇率和探井成功率。
[000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超深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的钻遇率和探井成功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确定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
[0010]S2、确定气藏目的层的井斜角大小;
[0011]S3、结合步骤S1和步骤S2,指导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的设计。
[0012]进一步地,步骤S1的具体方法为:
[0013]S101、建立超深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的地质模型;
[0014]S102、根据钻井夹角与放空长度、漏失量、产能的关系,确定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大小;
[0015]S103、根据已钻井钻揭储集体的长度与产能情况,确定钻揭断裂带的长度与产能
的关系;
[0016]S104、根据钻井夹角以及穿断裂带的长度与产能的关系,指导钻井平面井轨迹设计。
[0017]更进一步地,步骤S101中,超深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的地质模型为“栅状”储层模型。
[0018]更进一步地,步骤S102中,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为45
°‑
90
°
时,单井的储层钻遇率高、产能大。
[0019]更进一步地,步骤S103中,钻井钻揭储集体的长度与产能之间为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0020]进一步地,步骤S2的具体方法为:
[0021]S201、根据井斜角与井壁稳定性的关系,确定井斜角的大小;
[0022]S202、根据井斜角与机械钻速的关系,确定井斜角的大小;
[0023]S203、结合步骤S201和步骤202的结果,指导气藏目的层的井斜角大小的设计。
[0024]更进一步地,步骤S201中,井斜角大于45
°
时,井壁平面应力差小,井壁稳定性好。
[0025]更进一步地,步骤S202中,井斜角与机械钻速为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0026]更进一步地,气藏目的层为奥陶系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00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确定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走向夹角与放空长度、漏失量、产能的关系,以及井斜角与井壁稳定性的关系、井斜角与机械钻速的关系,确定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走向的夹角范围以及目的层井斜角的范围,进而有效指导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的井轨迹设计;按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钻井,储层钻遇率达100%,高产率100%,并且71%钻井最高日产油当量超一千吨,显著提高了超深断控缝洞型气藏井的储层钻遇率、钻井成功率以及单井产能。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地质模型。
[0030]图2为钻井井轨迹与断裂走向夹角和钻井漏失量、单井单位压降产能的柱状图。
[0031]图3为储集体长度与单井产油量的关系图。
[0032]图4为不同井斜角下井筒横截面应力状态示意图,其中井轨迹A表示垂直于断裂带的钻井轨迹,井轨迹B表示平行于断裂带的钻井轨迹。
[0033]图5为其他井斜角下井筒横截面应力状态示意图。
[0034]图6为井斜角与机械钻速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S1、确定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
[0058]其中,γ表示井斜角,a3、b3为常数,并且a3为正数,V表示机械钻速。因此,井斜角越大,机械钻速越高,进而能够实现更快的钻井。
[0059]通过步骤S1,确定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为大夹角,即在45
°
~90
°
范围内,优选90
°
;目的层穿断裂带的井斜角为大井斜角,即大于45
°
,优选90
°
;由此设计的横穿断裂带的气藏井,其储层钻遇率高,产能高。本专利技术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顺北4号、8号断裂带21口井得以应用,储层钻遇率100%,高产率100%,且15口井试用后达到日产超千吨的高产油气流。
[0060]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S2、确定气藏目的层的井斜角大小;S3、结合步骤S1和步骤S2,指导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的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方法为:S101、建立超深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的地质模型;S102、根据钻井夹角与放空长度、漏失量、产能的关系,确定钻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大小;S103、根据已钻井钻揭储集体的长度和产能情况,确定穿断裂带的长度与产能的关系;S104、根据钻井夹角以及穿断裂带的长度与产能的关系,指导钻井平面井轨迹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1中,超深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的地质模型为“栅状”储层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深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高产井井轨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2中,钻井平面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为45
°‑
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煜云露李海英卜旭强黄诚韩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