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798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臭氧水处理系统,包括加压水泵、射流器和带压溶气罐,所述加压水泵、所述射流器、带压溶气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射流器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臭氧发生装置连接,加压水泵与射流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污水控制阀、第一流量计和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射流器与带压溶气罐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二压力变送器和压力表,所述臭氧发生装置与射流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臭氧控制阀和第二流量计,所述带压溶气罐为一圆筒形罐体,带压溶气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腿,所述带压溶气罐的内侧底部安装布水器,所述带压溶气罐的中段填充有催化剂填料,罐体顶部固定安装有氧气泄压阀,带压溶气罐的周侧设置出水口。压溶气罐的周侧设置出水口。压溶气罐的周侧设置出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臭氧水处理系统。
[0002]
技术介绍

[0003]在传统臭氧曝气中,一般采用微孔曝气或者射流器曝气的形式,曝气压力受到臭氧发生器出气压力的限制,一般0.1MPa,有实验表明,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当接触压力为0.1MPa时,臭氧溶解度为约为50mg/L, 当接触压力为0.2MPa时臭氧溶解度为约为80mg/L,故提高臭氧的投加压力,对提高臭氧溶气效率,提高臭氧高级氧化效果有显著作用。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现臭氧增压以提高溶解度的臭氧水处理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臭氧水处理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臭氧水处理系统,包括加压水泵、射流器和带压溶气罐,所述加压水泵、所述射流器、带压溶气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射流器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臭氧发生装置连接,加压水泵与射流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污水控制阀、第一流量计和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射流器与带压溶气罐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二压力变送器和压力表,所述臭氧发生装置与射流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臭氧控制阀和第二流量计。
[000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带压溶气罐为一圆筒形罐体,带压溶气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腿。
[000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带压溶气罐的内侧底部安装布水器,所述带压溶气罐的中段填充有催化剂填料,罐体顶部固定安装有氧气泄压阀,带压溶气罐的周侧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位于催化剂填料的上方,出水口上安装有排水控制阀。
[000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布水器包括进口管和出水支管,所述进口管横置,进口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进口管的开口端延伸至罐体之外并形成进水口,所述进口管的周侧固定安装有多个与其垂直分布的出水支管。
[001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带压溶气罐内固定安装有溢流挡板,所述溢流挡板由平面环板以及固定安装在平面环板上并向上延伸的溢流筒构成,平面环板与罐体内壁固连,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溢流挡板上方。
[001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带压溶气罐的周侧设置有回流口,所述回流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加压水泵的进水端连接,且所述回流口与加压水泵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三流量计、回流控制阀。
[0012]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回流口位于所述催化剂填料与所述出水口之间。
[0013]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加压水泵的后端压力保持在0.2

0.3MPa之间。
[0014]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带压溶气罐的出水口连接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与加压水泵前端连接并形成回流。
[0015]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带压溶气罐的出水口连接有反应罐。
[0016]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加压水泵、射流器和带压溶气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射流器的进气端连接臭氧发生器,加压水泵在工况下保持后段压力在0.2

0.3MPa之间,污水与臭氧在射流器处产生一次融合并形成未饱和臭氧溶液及剩余臭氧,二者共同进入带压溶气罐内,并在催化剂填料作用下二次加压融合,使剩余臭氧完全熔融于污水中,进而形成饱和臭氧溶液后由出水口排出;通过设置回流口,并将回流口与加压水泵的前端连接,以形成污水循环,通过该循环污水线路的设置,使得排水控制阀调节时产生憋压作用的情况下,多余的污水通过回流口循环回流至加压水泵前端,从而实现系统内的控压稳流,即在调压的同时不会导致流速的降低,进而保证射流器的吸气效果,提高臭氧与污水之间的融合效率,优化系统结构,提高污水处理效能。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臭氧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臭氧水处理系统与反应池的管线连接示意图。
[0020]图3臭氧水处理系统与反应罐的管线连接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带压溶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加压水泵1、射流器2、带压溶气罐3、进口管31、进水口32、出水支管33、支腿34、催化剂填料35、回流口36、出水口37、溢流挡板38、控制器4、污水控制阀5、第一流量计6、第一压力变送器7、臭氧控制阀8、第二流量计9、第二压力变送器10、压力表11、第三流量计12、回流控制阀13、氧气泄压阀14、第三压力变送器15、排水控制阀16、反应池17、反应罐18。
[0023]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一: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是臭氧水处理系统,包括加压水泵1、射流器2和带压溶气罐3,所述加压水泵1的出水端与所述射流器2的进水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射流器2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带压溶气罐3的进水口32连接,射流器2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臭氧发生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加压水泵1与射流器2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污水控制阀5、第一流量计6和第一压力变送器7,所述射流器2与带压溶气罐3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二压力变送器10和压力表11,所述臭氧发生装置与射流器2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臭氧控制阀8和第二流量计9,其中,所述加压水泵1、射流器2、控制阀、流量计、压力变送器以及压力表11分别与控制器4电连接,通过控制器4控制设备运转,同时完成对该臭氧不处理系统中的流量、压力、流速等信息的采集处理。
[0026]将需处理的污水由加压水泵1抽入进入射流器2;污水控制阀5、第一流量计6和第一压力变送器7分别对进水进行流量压力控制,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经过臭氧控制阀8和第二流量计9进入射流器2,臭氧控制阀8和第二流量计9对臭氧的流量压力进行控制,并利用文丘里原理在射流器2中与喷射的污水融合以完成第一次溶气,随后第一次溶气产生的未饱和臭氧溶液及剩余臭氧送至带压溶气罐3内进行二段加压,随着压力的提高,剩余臭氧逐渐溶解入水中,成为高压饱和臭氧溶液,经过二段加压后产生的饱和臭氧溶液由带压容器罐的出水口37排出。
[0027]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带压溶气罐3为一圆筒形罐体,带压溶气罐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腿34,带压溶气罐3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包括进口管31和出水支管33,所述进口管31横置,进口管3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进口管31的开口端延伸至罐体之外并形成所述进水口32,所述进口管31的周侧固定安装有多个与其垂直分布的出水支管33,由射流器2射出的未饱和臭氧溶液及剩余臭氧由进水口32进入进口管31内,并由其周侧的出水支管33向周侧平铺式均匀射出,使未饱和臭氧溶液和臭氧自下而上逐渐蔓延,并在罐内二段加压。所述带压溶气罐3的中段填充有催化剂填料35,罐体顶部固定安装有氧气泄压阀14,带压溶气罐3的周侧设置出水口37,出水口37位于催化剂填料35的上方,出水口37上安装有排水控制阀16。污水与臭氧在带压溶气罐3内二段加压,配合带压溶气罐3中填充的催化剂填料35,进行第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水泵、射流器和带压溶气罐,所述加压水泵、所述射流器、带压溶气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射流器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臭氧发生装置连接,加压水泵与射流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污水控制阀、第一流量计和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射流器与带压溶气罐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二压力变送器和压力表,所述臭氧发生装置与射流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臭氧控制阀和第二流量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压溶气罐为一圆筒形罐体,带压溶气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压溶气罐的内侧底部安装布水器,所述带压溶气罐的中段填充有催化剂填料,罐体顶部固定安装有氧气泄压阀,带压溶气罐的周侧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位于催化剂填料的上方,出水口上安装有排水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包括进口管和出水支管,所述进口管横置,进口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进口管的开口端延伸至罐体之外并形成进水口,所述进口管的周侧固定安装有多个与其垂直分布的出水支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德贵付豪姜毅黄文财沈顺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