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融熔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702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融熔修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待接电缆的导体芯线置于熔融内槽内,使待接电缆的导体芯线熔融内槽内进行熔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解为上单元和下单元,能够在导体芯线冷却后,方便将熔融的导体芯线取出,进行电缆恢复工作,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导体芯线熔融连接时,保证导体芯线的直径一致。导体芯线的直径一致。导体芯线的直径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缆融熔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熔融修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缆融熔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中间接头的传统制作是通过压接或拧紧中间连接管来连接两根电力电缆的金属芯线,然后采用热缩、冷缩或者预制等方式完成中间接头的屏蔽层、绝缘层、外护套的修复。中间导体的连接方式增大了导体电阻,使得导体载流能力大大减小,从而使接头发热严重,并且引起主绝缘的老化;另一方面,此种导体连接方式的机械性能相较本体也大大减弱,刚拉伸能力较差,易出现断裂、变形等情况;屏蔽层、主绝缘以及外护套的处理方法,很容易产生气隙及活动界面,导致电场分布不均匀,出现局部放电,会加剧中间接头的绝缘老化;另外此种中间接头的质量及易收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接头的密封性较差,水分及潮气易进入接头,影响绝缘性能,降低了中间接头的使用寿命。虽然上述这些缺陷在较短时间内不会引起故障,但是随着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和恶性循环,接头处会出现界面电阻下坡式下降,同时伴随着局部放电的恶化出现绝缘被击穿,最终就会导致接头故障,发生停电事故。
[0003]借此,为保证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目前出现了电缆中间接头熔接技术,此种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在电缆导体和主绝缘的修复技术上发生了较大的改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采用放热焊技术实现导体芯线的焊接;采用电加热方式实现半导电层、绝缘层的一体式融合。在导体芯线连接方面减小了接触电阻,增强了其机械性能;在电缆半导电层和绝缘层的修复方面减小了各结构层间的气隙和活动界面,同时也使得密封性能大大提高。但是,这种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放热焊技术可能导致电缆导体存在虚焊或者导体内芯未能熔接等现象,也就是不能保证导体断面处完全熔融在一起,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导体熔接,这样就无法保证导体的接触电阻和机械性能。另外由于采用电加热方式实现中间接头半导电和绝缘层修复工作,对于温度参数和加热时间都是依赖经验进行控制操作,必定会影响各层之间的融合程度以及主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如此便无法确保绝缘层和半导电层的“再生”,致使中间接头处出现电场强度分布不均匀等,严重影响绝缘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电力电缆融熔修复装置,能够确保电缆芯线紧密接触后进行熔融修复。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上单元和下单元,上单元和下单元组成熔融内槽,熔融内槽能够包裹导体芯线,上单元和下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装置。
[0006]上单元上开设有可视圆孔。
[0007]可视圆孔上设置有圆孔封盖。
[0008]上单元采用耐高温上单元,下单元采用耐高温下单元。
[0009]固定装置为卡箍,卡箍通过螺栓紧固。
[0010]当导体芯线置于熔融内槽,导体芯线与上单元间具有间隙。
[0011]熔融内槽为直筒状圆柱体结构。
[0012]熔融内槽的外部型线为圆柱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将待接电缆的导体芯线置于熔融内槽内,使待接电缆的导体芯线熔融内槽内进行熔融连接,本技术分解为上单元和下单元,能够在导体芯线冷却后,方便将熔融的导体芯线取出,进行电缆恢复工作,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导体芯线熔融连接时,保证导体芯线的直径一致。
[0014]进一步的,本技术开设有可视圆孔,能够在熔融连接下,实时观测熔融状态。
[0015]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当导体芯线置于熔融内槽,导体芯线与上单元间具有间隙,能够确保电缆芯线紧密接触后的完全溶解的热胀冷缩现象,避免装置膨胀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圆孔封盖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待接电缆放入下单元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熔融内槽固定待接电缆的示意图;
[0020]其中,1、固定装置,2、下单元,3、熔融内槽,4、上单元,5、可视圆孔,6、圆孔封盖,7、导体芯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2]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包括上单元4和下单元2,上单元4和下单元2组成熔融内槽3,熔融内槽3能够包裹导体芯线7,上单元4和下单元2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装置1。当导体芯线7置于熔融内槽3,导体芯线7与上单元4间具有间隙。上单元4上开设有可视圆孔5。可视圆孔5上设置有圆孔封盖6,便于在导体芯线7熔融时能够实时了解熔融状态。
[0023]优选的,上单元4采用耐高温上单元,下单元2采用耐高温下单元。
[0024]优选的,固定装置1为卡箍,卡箍通过螺栓紧固,卡箍能够保证内壁光滑,手动锁紧的螺栓能够手动调节松紧。
[0025]优选的,熔融内槽3为直筒状圆柱体结构。
[0026]优选的,熔融内槽3的外部型线为圆柱体。
[0027]使用时,将两个待连接电缆端头的导体芯线7对插入熔融内槽3中,在通过固定装置1进行紧固,扭动螺栓使卡箍将上单元4和下单元2进行紧固,确保导体芯线7的断面接触紧密。将中频感应线圈环绕在熔融内槽3上,确保中频感应线圈的中心点和熔融内槽3的中心点保持一致。在待连接电缆端头两侧靠近绝缘的部分安装散热冷却装置,启动中频感应线圈和散热冷却装置,对接头连接处开始加热,直至接头处导体完全熔化成液态,然后停止加热,并对接头熔接处进行强冷风降温,直至冷却至常温后再停止导体两侧的散热冷却装置。拆除上单元4、下单元2和两侧的散热冷却装置,对熔融处进行打磨处理,确保熔融处光滑无毛刺,且导体芯线7直径保持一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融熔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单元(4)和下单元(2),上单元(4)和下单元(2)组成熔融内槽(3),熔融内槽(3)能够包裹导体芯线(7),上单元(4)和下单元(2)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装置(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融熔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单元(4)上开设有可视圆孔(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融熔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视圆孔(5)上设置有圆孔封盖(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融熔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单元(4)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勇黄海波马涛刘春亮杨小亮魏杰孙业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