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氩弧焊电子高频高压的放电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氩弧焊
,具体地说是一种氩弧焊电子高频高压的放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现阶段的焊接电源市场中,融化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的起弧方式通常都是采用高频高压的起弧方式。目前国内市场中所用到的起弧方式多为火花气隙放电高频,高压变压器产生高压,通过谐振电容释放高频高压。该种高频电路所释放的电压足够大,能够达到10kV以上,能够达到很好的起弧效果。因此绝大部分氩弧焊电源都是采用的该种高频起弧电路。然而,上述火花气隙高频,存在以下问题:(1) 因为输出电压高,并且频率也很高,会导致相应的高频干扰难以控制。这种高频方式使用在带MCU控制的机器上容易造成单片机死机等现象。(2)高频产生的电压没有有效的放电电路,因此使用过后如果人为触碰会出现电击现象,安全性不是很好。(3)高频谐振电容是高压瓷片电容,长时间工作的话会出现爆裂的现象,造成焊机无高频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氩弧焊电子高频高压的放电电路,高频高压输出且高频干扰小、放电快。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氩弧焊电子高频高压的放电电路,包括芯片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二的COMP引脚分别连接电阻九的一端、电阻十的一端、三极管五的集电极、电容七的一端,电阻九的另一端连接电容二十二的一端,电容二十二的另一端接地,电阻十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七的另一端、电阻十一的一端、电阻十二的一端、电阻十三的一端、芯片二的VFB引脚,电阻十一的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氩弧焊电子高频高压的放电电路,包括芯片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二(U2)的COMP引脚分别连接电阻九(R9)的一端、电阻十(R10)的一端、三极管五(Q5)的集电极、电容七(C7)的一端,电阻九(R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二十二(C22)的一端,电容二十二(C2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十(R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七(C7)的另一端、电阻十一(R11)的一端、电阻十二(R12)的一端、电阻十三(R13)的一端、芯片二(U2)的VFB引脚,电阻十一(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十二(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十三(R13)的一端、电容八(C8)的一端、二极管十(D10)的阴极,电容八(C8)的另一端接地,芯片二(U2)的VREF引脚分别连接电容十(C10)的一端、电阻八(R8)的一端,电容十(C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八(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九(C9)的一端、芯片二(U2)的RT/CT引脚,电容九(C9)的另一端接地,芯片二(U2)的VCC引脚连接VCC电源端,芯片二(U2)的GND引脚接地,芯片二(U2)的ISENSE引脚分别连接电容十一(C11)的一端、电阻七(R7)的一端,电容十一(C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七(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一(R1)的一端、电阻二(R2)的一端、电阻三(R3)的一端、电阻四(R4)的一端、电阻五(R5)的一端、电阻六(R6)的一端、场效应管二(T2)的源极,电阻一(R1)的另一端、电阻二(R2)的另一端、电阻三(R3)的另一端、电阻四(R4)的另一端、电阻五(R5)的另一端、电阻六(R6)的另一端合并后接地,芯片二(U2)的OUT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四(D4)的阴极、电阻十四(R14)的一端,二极管四(D4)的阳极接地,电阻十四(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三十(R30)的一端、场效应管二(T2)的栅极,电阻三十(R30)的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二(T2)的漏极分别连接二极管五(D5)的阳极、变压器(T3)的10号端口,二极管五(D5)的阴极分别连接电阻十五(R15)的一端、电容十二(C12)的一端,电阻十五(R15)的另一端、电容十二(C12)的另一端合并后共同连接电容十三(C13)的一端、电容十四(C14)的一顿及24V电压,电容十三(C13)及电容十四(C14)的另一端合并后共同接地,变压器(T3)的1号端口连接24V电压、变压器(T3)的3号端口分别连接电阻十七(R17)的一端、电阻十六(R16)的一端,电阻十七(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十五(C15)的一端、二极管十(D10)的阳极,电容十五(C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十六(R16)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T3)的5号端口接地,变压器(T3)的6号端口连接二极管八(D8)的阳极,二极管八(D8)的阴极连接二极管七(D7)的阳极,二极管七(D7)的阴极分别连接电容十六(C16)的一端、电阻一百七十二(R172)的一端、接线端子九(J9)的1号端口,电容十六(C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一百七十二(R17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一百七十三(R173)的一端,电阻一百七十三(R173)的另一端接地,接线端子九(J9)的2号端口分别连接可控硅(T9)的阳极、压敏电阻(R100)的一端、二极管三十一(D31)的阴极,可控硅(T9)的阴极、压敏电阻(R100)的另一端、二极管三十一(D31)的阳极合并后共同接地,可控硅(T9)的控制极分别连接电阻二十八(R28)的一端、电阻二十九(R29)的一端,电阻二十九(R2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二十八(R2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十七(C17)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宗焊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