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647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涉及分布式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预先用户生成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并将公开信息发布到节点网络中;用户从节点网络中获取他人发布的公开信息并创建本地数据;用户进行创建区块链应用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证明用户的合法性,而且实现用户身份信息追踪,同时允许监管机构追踪用户的身份,并将与用户私有信息相关联的身份证明信息添加到区块链数据中,以补充区块链技术中所需的安全特性,可应用于用户同时持有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其中的公开信息由私有信息生成以及用户的公开信息会展示在区块链数据中,实现身份证明的不可分辨性和身份证明的不可伪造性。辨性和身份证明的不可伪造性。辨性和身份证明的不可伪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布式系统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种包含了诸如密码学、点对点网络等多种技术的集成体,区块链拥有多种特性:分布式、去中心化、匿名性、透明性等,它的相关应用最早出现在比特币中,并迅速成为了莱特币、点点币、未来币等中心化加密货币的基础技术。如今,区块链不仅应用于各种加密货币,在国防、金融和智能合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在许多区块链应用中,用户都存放有或公共、或隐私的信息,例如,在比特币中,每个用户拥有公钥地址和签名私钥,其中的私有信息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在透明公开的账本中至关重要,因此,许多研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区块链隐私保护上,但是,这种追求高度安全性的研究也带来了区块链监管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如果用户的私人信息丢失或被盗,用户就再也无法找回这些数据,例如,一个比特币用户丢失了钱包中的签名私钥,则永远无法找回钱包中的比特币,因为这是对比特币进行操作的唯一身份标识。另一方面,区块链强大的隐私保护能力为许多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部分网络犯罪分子直接从用户和交易平台窃取、诈骗和不当挪用的资金总额约为43亿美元。这些监管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了用户的利益,也严重阻碍了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
[0004]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做到用户身份信息可追踪是解决区块链监管问题的关键一步,当区块链数据中每个用户的身份能够得到确定后,监管机构可以进行一些监督操作来判定哪些用户应当受到管束,哪些收益并不合法,应当被撤销。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在区块链用户身份追踪机制设计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现存的方案都是为特定的应用程序环境所设计的,应用范围面窄,还远不能解决日益凸显的监管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预先用户生成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并将公开信息发布到节点网络中;
[0009]用户从节点网络中获取他人发布的公开信息并创建本地数据;
[0010]用户进行创建区块链应用数据,并基于验证器从节点网络接收数据并验证数据内容,其中包括:
[0011]若验证成功,则用户所创建的数据有效,并被添加到验证器所生产的数据块中;
[0012]验证器将新生成的数据库发布在节点网络中,基于共识机制,网络中的节点选择最后一个块并将其添加至区块链。
[0013]其中,所述用户生成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0014]用户发送注册信息到监管机构,并通过监管机构加密机制形成密文用作标识用户的变色龙哈希私钥生成公钥;
[0015]进行对注册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成功,监管机构将用户的公钥、身份信息和身份证明信息哈希值进行存储,并将该公钥、哈希值添加到默克尔树中,并发布新生成的默克尔树。
[0016]其中,所述用户从节点网络中获取他人发布的公开信息并创建本地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0017]建立用户公开信息和用户身份证明信息规则。
[0018]其中,所述用户公开信息和用户身份证明信息规则,包括:生成用户身份证明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0019]预先用户对用户公开信息和用户身份证明信息生成串联信息;
[0020]监管机构或第三方机构对生成的串联信息发布到节点网络。
[0021]其中,所述用户公开信息和用户身份证明信息规则,包括:验证用户身份证明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0022]验证公开信息是否由私有信息生成;
[0023]验证变色龙哈希、用户私有信息和随机数字样本中,是否能够生成公钥哈希和身份信息变色龙哈希值;
[0024]验证用户公钥哈希和用户身份信息哈希串联信息,是否在一棵带根默克尔树中以叶子节点的形式出现。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通过预先用户生成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并将公开信息发布到节点网络中,用户从节点网络中获取他人发布的公开信息并创建本地数据,进行创建区块链应用数据,并基于验证器从节点网络接收数据并验证数据内容,若验证成功,则用户所创建的数据有效,并被添加到验证器所生产的数据块中,验证器将新生成的数据库发布在节点网络中,基于共识机制,网络中的节点选择最后一个块并将其添加至区块链,通过只要求用户进行一次注册,并向用户数据中添加身份证明,不仅可以证明用户的合法性,而且实现用户身份信息追踪,同时允许监管机构追踪用户的身份,并将与用户私有信息相关联的身份证明信息添加到区块链数据中,以补充区块链技术中所需的安全特性,可应用于用户同时持有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其中的公开信息由私有信息生成以及用户的公开信息会展示在区块链数据中,实现身份证明的不可分辨性和身份证明的不可伪造性。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一;
[002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二;
[003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三;
[0031]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
[0034]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采用了变色龙哈希、zk

SNARK等加密原语,只要求用户进行一次注册,并允许监管机构追踪用户的身份,并将与用户私有信息相关联的身份证明信息添加到区块链数据中,包括以下步骤:
[0035]预先用户生成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并将公开信息发布到节点网络中;
[0036]用户从节点网络中获取他人发布的公开信息并创建本地数据;
[0037]用户进行创建区块链应用数据,并基于验证器从节点网络接收数据并验证数据内容,其中包括:
[0038]若验证成功,则用户所创建的数据有效,并被添加到验证器所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预先用户生成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并将公开信息发布到节点网络中;用户从节点网络中获取他人发布的公开信息并创建本地数据;用户进行创建区块链应用数据,并基于验证器从节点网络接收数据并验证数据内容,其中包括:若验证成功,则用户所创建的数据有效,并被添加到验证器所生产的数据块中;验证器将新生成的数据库发布在节点网络中,基于共识机制,网络中的节点选择最后一个块并将其添加至区块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追踪用户身份信息的区块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生成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包括以下步骤:用户发送注册信息到监管机构,并通过监管机构加密机制形成密文用作标识用户的变色龙哈希私钥生成公钥;进行对注册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成功,监管机构将用户的公钥、身份信息和身份证明信息哈希值进行存储,并将该公钥、哈希值添加到默克尔树中,并发布新生成的默克尔树。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超唐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链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