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从楷专利>正文

聚热罩及高效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01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热罩及高效燃气灶,聚热罩包括上大下小的环形罩壳,环形罩壳上口设有承载锅具的支耳;环形罩壳的下部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一排孔径小于或等于1.2mm的进风孔,同一排上相邻进风孔的孔间距为8mm~12mm。高效燃气灶包括前述聚热罩,以及位于聚热罩内部的导流环,导流环用于套在炉头外周,并由其外侧面用于将二次空气引导至炉头燃烧口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聚热罩通过在下部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一排微型进风孔,微型进风孔在圆周方向形成密布。具有前述聚热罩燃气灶,冷空气通过微孔进入罩内后形成喇叭状的喷射扩散效果,进而与炉头部分的混合气体充分混合,极大地发挥出二次空气的助燃作用,可提高燃气燃烧效率,节省燃气消耗。节省燃气消耗。节省燃气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热罩及高效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灶具,具体涉及一种聚热罩及高效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在工作时,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的调节进入炉头中,同时混合一部分一次空气后,这些混合气体从分火器的火孔中喷出同时被点火装置燃形成火焰,这些火焰被用来加热置于锅支架上的炊具,而燃烧时需要较多助燃空气,该部分空气被称为二次空气。现有锅支架大多为支腿型开放结构,灶具的热量容易从支腿之间的大空间散失,降低灶具热效率,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厨房温度急剧上升,影响烹饪体验,对家庭而言还会加大燃气费用支出。尽管,目前市面上已出现了一种钢圈型锅支架,其包括上大下小的环形罩壳,环形罩壳通过下端置于灶具台面,灶具台面对环形罩壳下口形成封闭,环形罩壳上口分布有多个承载锅具的支耳,环形罩壳的侧壁上开设有3

5个进风孔,该进风孔构成灶具二次空气进口。由于锅支架具有环形圈主体,可将灶具的热量形成良好的聚集效应。但因其进风孔由3

5个组成,为确保进风量,每个进风孔的面积均较大,较大面积的进风孔既构成了热量散失窗口,又会因进入罩内的空气聚集在几处,不能均匀扩散到炉头内,以充分发挥助燃效果。为此,需要继续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就是针对现有钢圈型锅支架的二次进风孔面积大和数量少,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助燃效果的不足,提供一种聚热罩,该聚热罩通过在下部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一排微型进风孔,微型进风孔在圆周方向形成密布。以用于燃气灶时,通过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进风孔补充二次空气,使二次空气分散笼罩在炉头上,从而充分发挥二次空气的助燃作用,提高燃气燃烧效率,节省燃气消耗。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聚热罩的高效燃气灶,提高燃烧效率。
[0004]为实现第一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聚热罩,包括上大下小的环形罩壳,环形罩壳上口设有承载锅具的支耳;所述环形罩壳的下部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一排孔径小于或等于1.2mm的进风孔,同一排上相邻进风孔的孔间距为8mm~12mm。
[0006]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聚热罩,通过在下部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一排微型进风孔,微型进风孔在圆周方向形成密布。用于燃气灶时,在燃气燃烧过程中,炉头周围空气加热后上升,使聚热罩形成负压环境,聚热罩外部的冷空气通过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进风孔,在负压作用下以及微孔效应下,进入微孔的冷空气在进入罩内时形成喇叭状的喷射扩散效果,进而与炉头部分的混合气体充分混合,极大地发挥出二次空气的助燃作用,可提高燃气燃烧效率,节省燃气消耗。其中,为保证足够的二次空气量,进风孔可设置为一排,也可设置为两排或三排;且进风孔的孔径应当不小于0.8mm。
[0007]优选的,所述环形罩壳的下口形成有外翻边。以通过外翻边增加环形罩壳与台面接触的环形带宽度,确保环形罩壳的下口被封闭,避免在环形罩壳下口形成无序进风,影响助燃效果。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翻边的宽度不小于8mm。进一步确保环形罩壳下口被封闭的密闭效果。
[0009]优选的,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微型进风孔距环形罩壳的下口不高于10mm。以确保进风孔尽量靠下远离热源,保持罩内良好的负压环境,确保二次空气的助燃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支耳的上表面呈锯齿状。可防止锅具滑动,确保使用安全。
[0011]为实现第二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高效燃气灶,包括实现第一目的的所述聚热罩。
[0013]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高效燃气灶,由于采用了前述聚热罩,其在燃气燃烧过程中,炉头周围空气加热后上升,使聚热罩形成负压环境,聚热罩外部的冷空气通过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进风孔,在负压作用下以及微孔效应下,进入微孔的冷空气在进入罩内时形成喇叭状的喷射扩散效果,进而与炉头部分的混合气体充分混合,极大地发挥出二次空气的助燃作用,可提高燃气燃烧效率,节省燃气消耗。
[0014]优选的,还包括导流环,导流环位于所述聚热罩内部,导流环用于套在炉头外周,导流环由其外侧面将二次空气引导至炉头顶部。利用导流环使喷射进入聚热罩内的空气顺利导入炉头顶部的火焰根部,充分发挥二次空气的助燃作用,提高燃气的燃烧率。
[0015]优选的,所述外侧面的母线呈弧线形。以确保良好的二次空气导流效果。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聚热罩通过在下部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一排微型进风孔,微型进风孔在圆周方向形成密布。具有前述聚热罩燃气灶,冷空气通过微孔进入罩内后形成喇叭状的喷射扩散效果,进而与炉头部分的混合气体充分混合,极大地发挥出二次空气的助燃作用,可提高燃气燃烧效率,节省燃气消耗。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中聚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20]实施1,参见图1,一种聚热罩,包括上大下小的环形罩壳1,环形罩壳1上口设有承载锅具的支耳1a,支耳1a的上表面呈锯齿状;环形罩壳1的下部圆周方向均布有一排孔径D为1.0mm的进风孔1b,相邻进风孔1b的孔间距T为10mm。
[0021]其中,环形罩壳1的下口形成有外翻边1c,该外翻边1c的宽度B为8mm。微型进风孔1b与环形罩壳1下口的距离H为10mm。
[0022]本实施例中,微型进风孔1b也可设置为两排或三排的多排,设置成多排时,最下方一排与环形罩壳1下口的距离H为除10mm以外的8mm~10mm之间的任意值;最上边一排与环形罩壳1下口的距离H不超过20mm。
[0023]本实施例中,微型进风孔1b的孔径D可以是除1.0mm以外的0.8mm~1.2mm之间的任意值。
[0024]本实施例中,相邻进风孔1b的孔间距T可以是除10mm以外的8mm~12mm之间的任意值。
[0025]实施例2,参见图2,一种高效燃气灶,包括实施例1的聚热罩。
[0026]其中,还包括导流环2,导流环2位于聚热罩内部,导流环2用于套在炉头3外周,导流环2的外侧面用于将二次空气引导至炉头3的顶部,该外侧面的母线呈弧线形。聚热罩和导流环2均支撑在承液盘4上。
[0027]本实施的聚热罩也可支撑在灶具的台面上。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热罩,包括上大下小的环形罩壳(1),环形罩壳(1)上口设有承载锅具的支耳(1a);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罩壳(1)的下部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一排孔径小于或等于1.2mm的微型进风孔(1b),同一排上相邻微型进风孔(1b)的孔间距为8mm~1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罩壳(1)的下口形成有外翻边(1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1c)的宽度不小于8m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热罩,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从楷
申请(专利权)人:刘从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