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单根化分离装置和包括这种装置的纺纱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83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供应的纤维条子端头的纤维单根化分离的装置(1)以及一种包括这种装置(1)的纺纱机构(2)。装置(1)包括可承受压力的第一空心体部,其具有用于伴随流体接纳并朝向下游的开松通道段(6)引导供应的纤维条子端头的入口通道段(3)和与入口通道段(3)连通且设于其下游的用于将伴随流体所供应的纤维条子端头开松成单独纤维的开松通道段(6)。开松通道段(6)形成与入口通道段(3)连通的环形通道(10)。该环形通道具有带有第一通道宽度的通道入口(11)和与之间隔的带有第二通道宽度的通道出口(12),其中环形通道(10)的通道宽度在第一通道宽度直至布置在通道入口(11)与通道出口(12)之间的通道中心的中间通道宽度的一个部段中连续缩小或局部缩小,使得该中间通道宽度小于第一通道宽度。道宽度小于第一通道宽度。道宽度小于第一通道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纤维单根化分离装置和包括这种装置的纺纱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所供应的纤维条子端头进行纤维单根化分离(individualizing)的装置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纺纱机构和用于借助该纺纱机构纺纱的方法。
[0002]纤维单根化分离是就像在自由端纺纱法中那样用于由单根化分离的纤维来纺纱的主要初始阶段。自由端纺纱法相比于其它纺纱法如环锭纺纱的特点是,由平行化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条子被开松成单独纤维并且单独纤维被接到纺成纱线的敞开端。这种自由端纺纱法例如通过转杯纺纱法来描绘。在转杯纺纱法中,由平行化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条子端头被供应回转的开松辊,其从纤维条子端头松解出单独纤维、带动它并将其供应通向纺纱转子的导纤通道。通过导纤通道被供应纺纱转杯的单独纤维沿由纺纱转子的转杯构成的下窝内滑动壁滑入旋转的纺纱转子的转子槽,它们汇集在转子槽内并且回弹至期望的纱细度,以及借助转子槽将汇集纤维供应纱线头以纺纱。这种转子自由端转杯纺纱法例如由出版物DE102008050071A1公开。
[0003]自由端纺纱法还包括气流纺纱法。不同于基于空气机械原理的转杯纺纱法,气流纺纱法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气流纺纱法中,给空气纺纱嘴单元供应按规定牵伸的纤维条子。牵伸造成单位长度的纤维量减小。空气纺纱嘴单元包括纤维条子入口连带设于下游的用于在涡旋腔内产生涡流的喷嘴,纱线形成件的锥体突入该涡旋腔,其中导纤通道穿过该锥体,可以通过导纤通道将纺成纱线送出空气纺纱嘴单元。借助在涡旋腔内产生的涡流,由平行化的纤维构成的供应纤维条子的边缘纤维缠绕该锥体,而没有完全从纤维须条中松解出。芯纤维被引导入导纤通道。在导纤通道的入口区域中,芯纤维输送入导纤通道的运动造成同时拖曳缠绕锥体的边缘纤维,使得边缘纤维缠绕平行化的芯纤维并形成所谓的包缠纤维,为此由平行化的芯纤维和包缠纤维纺成纱线。这种气流纺纱法例如由出版物EP1584715A1公开。但在气流纺纱法中无法做到供应纤维条子的完全单根化分离。
[0004]是否像在转杯纺纱方法中那样完全的或在空气纺纱方法中那样部分的纤维单根化分离过程在可获得的纺纱质量方面是极其有意义的。在转杯纺纱方法中借助开松辊可获得的纤维单根化分离决定了占据相应结构空间的开松辊装置,其具有许多复杂设计的组成部件。同样的情况适用于空气纺纱方法中的空气纺纱嘴单元。
[0005]利用本专利技术,应该提出一种得以简化的尤其具有不太复杂的部件的替代的纤维单根化分离装置以及一种纺纱机构和一种用于在使用该装置或纺纱机构情况下纺纱的方法。
[0006]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纤维单根化分离装置包括可承受压力的空心体部,其具有用于伴随流体接纳并朝向下游的开松通道段引导供应的纤维条子端头的入口通道段和在纤维条子端头的引导方向上设于入口通道段下游且与入口通道段连通布置且设计成将伴随流体供应的纤维条子端头开松成单独纤维的开松通道段。根据本专利技术,开松通道段形成与入口通道段连通的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具有带有第一通道宽度的通道入口和在纤维条子的引导方向上与之间隔的带有第二通道宽度的通道出口,其中该环形通道的通道宽度在从第一通道宽度至布置在通道入口与通道出口之间的通道中心的中间通道宽度的一个部段内连续地或局部如此缩窄,即,中间通道宽度小于第一通道宽度。换言之,该环形通道从通道入
口尤其连续地或分级地缩窄向通道中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开松通道段几何形状设计允许尤其逐步提高伴随纤维条子端头的流体的朝向通道中心的流速,由此尤其是可以将由平行化的纤维构成的供应纤维条子开松成单独纤维。另外,当在通道入口与通道中心之间的环形通道具有这种适于产生层状流体流的内表面时,可以有利地获得开松分解出的单独纤维的牵伸。尤其优选地,界定该环形通道部的内表面被设计成无边沿。在本专利技术意义上,无边沿是指在两个表面部分之间的这种过渡,即可以基本上避免湍流。例如这可以利用在通道入口与通道中心之间环形通道的通道宽度的尤其从通道入口到通道中心的尽量连续延续的缩小来获得。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入口通道段具有呈锥形收缩的用于纤维条子的容纳部。由此能可靠供应纤维条子并已经以增大流速被引导向环形通道。这允许略微预牵伸该纤维条子,足以避免在供应纤维条子时的潜在纤维缠结。在引导方向上延伸的入口通道段长度在此可以依据待开松的纤维材料来适当选择。
[0008]进一步优选地,入口通道段包括与呈锥形收缩的容纳部相接的直径相同的用于将纤维条子端头转交至通道入口的圆柱形过渡部。依据直径相同的圆柱形过渡部的在引导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使流速增大匹配于待开松的纤维材料。在进一步优选的设计中,该装置的至少包括该圆柱形过渡部的构件或替代地该入口通道段可以形成可换构件,以便能保证该装置在各不同的待开松纤维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0009]优选地,通道入口的内径小于通道中心的与之对应的内径。环形通道的内部区域在此呈横截面圆锥形,其锥尖位于通道入口区域且其圆锥形底面位于通道中心区域。这种圆锥形有利于伴随纤维条子端头进入通道入口地从纤维条子开松出单独纤维。
[0010]优选地,芯件安装在该开松通道段的通道内以形成环形通道。芯件因此具有这种外部设计,使得在开松通道段的内侧表面或内壁与芯件的外侧表面或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形成该环形通道的环形缝隙,其具有如上所述的通道宽度,纤维条子或开松出的单独纤维可以伴随流体被引导穿过环形缝隙。
[0011]进一步优选地,芯件通过至少一个将开松通道段连接至芯件的支承件来安装。支承件因此从开松通道段的通道内壁一直延伸至对置的芯件外壁。该支承件可以安置在环形通道内的期望部位。该支承件为了减轻对流体流动干扰性影响而优选具有空气动力学形状。在本专利技术意义上,空气动力学形状是指如下形状,其适于造成尽量少乃至没有涡旋以避免该流体流内的湍流。例如该支承件可以由尽量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腹板构成。例如支承件可以在横截面呈沿纤维条子或单独纤维的引导方向延伸的滴状,其更优选地如此设计和布置,即,滴尖指向与纤维条子或单独纤维的引导方向相反,而球形滴侧面指向引导方向。优选地,支承件的滴状设计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横向于引导方向、即在芯件与开松通道段之间延伸。在此,滴尖与芯件相连,滴尾与开松通道段的通道内壁相连。支承件的滴状设计降低了可能导致开松通道段堵塞的支承件被纤维卷绕或缠绕的风险。进一步优选地,支承件在引导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长度大于供应的纤维条子的待开松单独纤维的最大纤维长度。这允许进一步降低纤维缠绕危险。
[0012]该支承件优选可以具有指向入口通道段的端侧端,其布置在入口通道段的通道区内,其中该支承件沿引导方向一直延伸到开松通道段。换言之,支承件在该装置的径向上不仅从入口通道段的通道内壁、也从开松通道段的通道内壁一直延伸到对置的芯件外壁。作
为其替代,支承件能以其端侧端从包括通道入口的平面沿引导方向延伸,其中该支承件只布置在开松通道段的通道区内。还优选地,支承件可被设计成从入口通道段和/或开松通道段的通道内壁延伸至芯件外表面的用于要供应芯件的纤维条子的斜台。斜台因此沿引导方向将入口通道段和/或开松通道段的内表面的表面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对所供应的纤维条子端头进行纤维单根化分离的装置(1),其中,所述装置(1)包括能承受压力的第一空心体部,所述第一空心体部具有用于伴随流体地容纳并朝向下游的开松通道段(6)引导供应的纤维条子端头的入口通道段(3)和与所述入口通道段(3)连通且设于所述入口通道段(3)下游的用于将伴随流体所供应的纤维条子端头开松成单独纤维的开松通道段(6),其中,所述开松通道段(6)形成与所述入口通道段(3)连通的环形通道(10),所述环形通道具有带有第一通道宽度的通道入口(11)和与该通道入口(11)间隔的带有第二通道宽度的通道出口(12),其中,所述环形通道(10)的通道宽度在从所述第一通道宽度直至布置在所述通道入口(11)与所述通道出口(12)之间的通道中心的中间通道宽度的部段中连续或局部缩小,使得所述中间通道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通道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是,所述入口通道段(3)具有呈锥形收缩的用于纤维条子的容纳部(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是,所述入口通道段(3)具有与呈锥形收缩的所述容纳部(4)相接的圆柱形过渡部(5),用于将所述纤维条子端头转交至所述通道入口(1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是,所述环形通道(10)被设计成,使得所述通道入口(11)的内径小于所述通道中心的与之对应的内径。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是,芯件(8)被安装在所述开松通道段(6)的通道中以形成所述环形通道(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是,所述芯件(8)通过至少一个将所述开松通道段(6)连接至所述芯件(8)的支承件(9)和/或借助磁性支承力安装在所述开松通道段(6)中,其中,所述芯件(8)在磁性支承力的情况下具有对磁性支承力作出响应的材料以便按规定在所述开松通道段(6)内支承所述芯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是,所述磁性安装的芯件(8)在周向上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8.一种用于纺纱的纺纱机构(2),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