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81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9
连接器(10)具备:内壳体(20),其配置于外壳体(21)的内侧;止动件装配孔(54),其在内壳体(20)的一个表面(73)开口;端子零件(60),其收纳于内壳体(20);以及止动件(80),其插入于止动件装配孔(54),在正规插入状态下将端子零件(60)卡止,在半插入状态下从一个表面(73)向外侧突出。外壳体(21)具有能够与半插入状态的止动件(80)干渉的干渉部(33)。内壳体(20)被保持成能够相对于外壳体(21)向使一个表面(73)的位置远离干渉部(33)的第1姿势、和使一个表面(73)的位置比第1姿势时接近干渉部(33)的第2姿势移位。2姿势移位。2姿势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具备:端子零件、收纳端子零件的壳体、在壳体的外周面形成的开口部、和插入于开口部的止动件。止动件能够向敞开开口部的敞开位置与闭塞开口部的闭锁位置移动。止动件在闭锁位置将端子零件卡止。止动件配置成在处于敞开位置或者敞开位置与闭锁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时向壳体的外侧突出。
[0003]壳体嵌合于对方侧的罩部内。在止动件处于敞开位置或者中途位置的情况下,罩部的缘部与止动件干渉。由此,壳体与罩部的嵌合动作被限制,能够知晓止动件处于未到达闭锁位置的不完全插入状态(以下称为半插入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2250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需解决的课题
[0005]上述的情况下,在进行壳体与罩部的嵌合作业的现场,能够知晓止动件的半插入状态。但是,有些情况下需要在向嵌合作业的现场运送连接器之前的阶段保证已适当地插入止动件。
[0006]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在连接器嵌合前的阶段检测是否已适当地插入止动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7]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外壳体;内壳体,其配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止动件装配孔,其在所述内壳体的一个表面开口;端子零件,其收纳于所述内壳体;以及止动件,其插入于所述止动件装配孔,并且具有在正规插入状态下将所述端子零件卡止、在半插入状态下从所述内壳体的一个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所述外壳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半插入状态的所述止动件干渉的干渉部,所述内壳体被保持成:相对于所述外壳体能够向使所述一个表面的位置远离所述干渉部的第1姿势、和使所述一个表面的位置比所述第1姿势时接近所述干渉部的第2姿势移位。专利技术的效果
[0008]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在连接器嵌合前的阶段检测是否已适当地插入止动件。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示出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被保持成第2姿势的状
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被保持成第1姿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止动件相对于内壳体被保持在正式卡止位置、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被保持成第2姿势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4是示出止动件相对于内壳体停留于半插入状态、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被限制到达第2姿势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5是示出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端子零件连接于电路板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6是外壳体的立体图。图7是导向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上下成对的内壳体的立体图。图9是从连接面侧观察内壳体的图。图10是上下成对的止动件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止动件相对于内壳体被保持在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示出外壳体的卡止部卡止于导向部件的待机用卡止承接部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并列记载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进行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1)外壳体;内壳体,其配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止动件装配孔,其在所述内壳体的一个表面开口;端子零件,其收纳于所述内壳体;以及止动件,其插入于所述止动件装配孔,并且具有在正规插入状态下将所述端子零件卡止、在半插入状态下从所述内壳体的一个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所述外壳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半插入状态的所述止动件干渉的干渉部,所述内壳体被保持成:相对于所述外壳体能够向使所述一个表面的位置远离所述干渉部的第1姿势、和使所述一个表面的位置比所述第1姿势时接近所述干渉部的第2姿势移位。根据上述构成,在内壳体从第1姿势向第2姿势移位的过程中,一个表面接近干渉部而能够使半插入状态的止动件与干渉部干渉。因此,内壳体被限制到达第2姿势,能够检测止动件处于半插入状态的情况。由此,在向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作业的现场发出连接器之前的阶段,能够检测是否已适当地插入止动件。
[0011](2)优选,所述端子零件连接于电路板,所述内壳体具有连接面,该连接面开设有用于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电路板的连接的连接口,所述连接面形成为:在将所述电路板收纳于所述外壳体的状态下,在所述内壳体被保持成所述第2姿势时,所述连接面配置成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分离地对置,在所述内壳体被保持成所述第1姿势时,所述连接面配置成比所述第2姿势时接近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避免端子零件与电路板的端面棱边部接触,能够实现端子零件与电路板良好地连接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检测止动件的半插入状态的动作与将端子零
件连接于电路板的表面的动作联动,因此无需各自进行各动作,能够减轻作业负担。
[0012](3)优选,所述连接面形成为:在所述内壳体被保持成所述第2姿势时,所述连接面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倾斜,在所述内壳体被保持成所述第1姿势时,所述连接面配置成沿着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内壳体在处于所述第2姿势时,相对于所述外壳体成为与所述连接面对应的倾斜姿势,使与所述连接面相反的一侧的所述一个表面位于倾斜的外侧。根据上述构成,在使内壳体向倾斜姿势移位的过程中,能够使半插入状态的止动件与干渉部干渉。因此,无需使干渉部形成为向内壳体的一个表面侧突出等之类的特别的形状,能够简单地形成干渉部。
[001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该例示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期待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4]<实施例1>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10具备内壳体20、外壳体21、端子零件60、和止动件80。外壳体21能够嵌合于对方侧连接器10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前后方向中,将连接器10以及对方侧连接器100(以下、称为两连接器10、100)嵌合开始时相互面对的面侧作为前侧。
[0015](对方侧连接器)如图5所示,对方侧连接器100具有罩部110、和电路板120。电路板120除了导电部121之外由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液晶聚合物)树脂等作为基材而构成。构成电路板120的材料可以在成为基材的LCP树脂中添加有玻璃纤维或其他添加材料。
[0016]罩部110是合成树脂制。在罩部110的上壁部分的前端侧贯通设置有孔状的锁定承接部111。罩部110以及电路板120安装于未予图示的外壳。罩部110以及电路板120的相对位置经由外壳而维持不变。电路板120配置于罩部110内。
[0017]导电部121具有通过将金属板材折弯而形成的连接用部件122。连接用部件122嵌装在通过铸型成形等而突出设置于电路板120的板面(表面)的突起部分。连接用部件122连接于电路板120的未予图示的导电电路。连接用部件122在电路板120的板面以左右并列有多个的状态立起地配置。
[0018](连接器整体的概略结构)如图1以及图2所示,内壳体20配置于外壳体21的内侧。内壳体20在上下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成对设置。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连接器,具备:外壳体;内壳体,其配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止动件装配孔,其在所述内壳体的一个表面开口;端子零件,其收纳于所述内壳体;以及止动件,其插入于所述止动件装配孔,并且具有在正规插入状态下将所述端子零件卡止、在半插入状态下从所述内壳体的一个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所述外壳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半插入状态的所述止动件干渉的干渉部,所述内壳体被保持成:相对于所述外壳体能够向使所述一个表面的位置远离所述干渉部的第1姿势、和使所述一个表面的位置比所述第1姿势时接近所述干渉部的第2姿势移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零件连接于电路板,所述内壳体具有连接面,该连接面开设有用于所述端子零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鹏飞齐藤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