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体以及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60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体以及应用了该旋转体的电梯,能够防止轴承所使用的润滑剂泄漏。具备:主轴,其成为旋转轴;第一结构体,其经由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主轴;以及第二结构体,其经由液状垫圈安装于第一结构体,对设置有轴承的空间进行密封。另外,还具备:螺栓孔,其从第二结构体设置到第一结构体侧;固定螺栓,其与所述螺栓孔螺纹结合,用于将第二结构体固定于第一结构体;以及通气孔,其设置于第一结构体,与螺栓孔连通,并且连通于与设置有轴承的空间不同的空间。有轴承的空间不同的空间。有轴承的空间不同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体以及电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体以及电梯。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为了在相互组合的两个部件之间密封润滑剂等油,提出了在两个部件的配合面应用由液状垫圈构成的密封构造的结构。液状垫圈是为了气体、液体的密封而通用地使用的材料,是随着从液体的状态伴随经过时间的经过的干燥而固化的材料。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涂敷固化前的液状垫圈,使另一个部件经由液状垫圈贴合在该一个部件上,然后,通过使液状垫圈固化,将两个部件油密地固定。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144884号公报
[0005]然而,在用于电梯的卷扬机、以滑轮为代表的旋转体中,要求在轴承部的周围使用润滑剂(润滑脂),防止该润滑剂泄漏的结构。然而,在密封润滑剂时,有可能导致液状垫圈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轴承所使用的润滑剂的泄漏的旋转体以及应用了该旋转体的电梯。
[0007]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旋转体具备:成为旋转轴的主轴;第一结构体,其经由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主轴;以及第二结构体,其经由液状垫圈安装于第一结构体,对设置有轴承的空间进行密封。另外,具备:螺栓孔,其从第二结构体设置到第一结构体侧;固定螺栓,其与螺栓孔螺纹结合,用于将第二结构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结构体;以及通气孔,其设置于第一结构体,与螺栓孔连通,并且连通于与设置有轴承的空间不同的空间。
[0008]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具备上述旋转体。
[0009]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旋转体中,能够防止组装时的液状垫圈的破损,因此能够防止润滑剂从液状垫圈的破损部分泄漏。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结构例的概略结构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的剖面结构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的剖面结构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的剖面结构图。
[0015]图5A是从第一固定部件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时的结构图,图5B是从第二固定部件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时的结
构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的剖面结构图。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的剖面结构图。
[0018]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的剖面结构图。
[0019]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的剖面结构图。
[0020]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的剖面结构图。
[0021]图11是比较例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300的剖面结构图。
[0022]图12A和图12B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配重侧滑轮300的组装时的情形的图。
[0023]图中:1—电梯,3—主绳索,4—卷扬机,4a—绳轮,10—配重侧滑轮,11—滑轮主体,12—凸台部,12a—筒孔,13—主轴,14—润滑剂,15—轴承,17—第一固定部件,18—第二固定部件,19—肋,20—第一固定部件侧螺栓孔,21—第一凸台部侧螺栓孔,22—第一螺栓孔,23—第二固定部件侧通气孔,24—凸台部侧通气孔,25—通气孔,26—通气孔,27—第一固定螺栓,28—第二固定螺栓,29—第二固定部件侧螺栓孔,30—第二凸台部侧螺栓孔,31—第二螺栓孔,32—液状垫圈,33—液状垫圈,70—旋转体,71—密封部件,201—第二结构体,202—第一结构体,203、204—螺栓孔,205—液状垫圈,206—通气孔,207—螺栓,30—配重侧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以及旋转体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例子。在以下说明的各图中,对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25]1.第一实施方式
[0026]1‑
1.电梯的结构
[0027]首先,参照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1的结构例的概略结构图。
[0028]如图1所示,是在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的升降通道的上方具有机械室的所谓的有机械室电梯。另外,图1所示的电梯1是所谓的2:1绕绳方式的电梯。
[0029]电梯1具有在升降通道100内升降的电梯轿厢2、主绳索3、卷扬机4、以及经由主绳索3悬架在电梯轿厢2上的配重5。以下,将电梯轿厢2和配重5升降移动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
[0030]在电梯轿厢2载置人、货物。在电梯轿厢2的上下方向的上部设置有轿厢侧滑轮2a。在轿厢侧滑轮2a上卷挂有主绳索3。在配重5设置有配重侧滑轮10。在配重侧滑轮10上卷挂有主绳索3。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配重侧滑轮1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0031]卷扬机4设置在设置于升降通道100的机械室的机器梁110上。另外,卷扬机4具有卷挂有主绳索3的绳轮4a。然后,卷扬机4经由主绳索3使电梯轿厢2和配重5升降。
[0032]主绳索3的一端部3a经由绳头杆安装于机器梁110。主绳索3从机器梁110朝向轿厢侧滑轮2a延伸。而且,主绳索3从一端部3a起按轿厢侧滑轮2a、绳轮4a、配重侧滑轮10的顺序卷挂。
[0033]另外,从配重侧滑轮10朝向升降通道100的上方延伸的主绳索3的另一端部3b与一
端部3a同样,经由绳头杆安装于机器梁110。通过卷扬机4进行驱动,电梯轿厢2和配重5在升降通道100内进行升降移动。另外,配重5沿着升降通道100的壁面101进行升降移动。
[0034]卷扬机4、轿厢侧滑轮2a以及配重侧滑轮10分别能够构成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体。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体的一例,以配重侧滑轮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旋转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5]1‑
2.配重侧滑轮(旋转体)的结构例
[0036]接着,参照图2对配重侧滑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配重侧滑轮10的剖面结构图。
[0037]如图2所示,配重侧滑轮10具有主轴13、滑轮主体11以及轴承15。主轴13形成为圆柱状。在主轴13的轴向的两端部安装有省略图示的支撑托架。并且,主轴13经由支撑托架安装于配重5。
[0038]另外,主轴13的轴向的一端部朝向升降通道100的壁面101。主轴13的轴向的另一端部朝向与升降通道100的壁面101相反的一侧、即电梯轿厢2侧。
[0039]滑轮主体11经由轴承1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主轴13的外周面13a。滑轮主体11具有卷挂部16和凸台部12。凸台部12配置在滑轮主体11的半径方向的中心部,卷挂部16配置在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主轴,其成为旋转轴;第一结构体,其经由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主轴;第二结构体,其经由液状垫圈安装于所述第一结构体,对设置有所述轴承的空间进行密封;螺栓孔,其从所述第二结构体设置到所述第一结构体侧;固定螺栓,其与所述螺栓孔螺纹结合,用于将所述第二结构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结构体;以及通气孔,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体,与所述螺栓孔连通,并且连通于与设置有所述轴承的空间不同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由比所述螺栓孔的直径小的直径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在与所述螺栓孔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在与所述螺栓孔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亮五十岚章智尾方尚文小松辽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