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以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42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以及发动机,该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稳压壳,进气稳压壳一侧连接进气歧管,进气稳压壳另一侧设置用于与进气总管连接的进气接管,进气接管的第一端与进气稳压壳连接,进气接管的第二端倾斜向上并向远离进气歧管的方向延伸,进气总管设置于进气稳压壳远离进气歧管的一侧,进气总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延伸段、抬升段及折弯段,折弯段与进气接管的第二端连接;该发动机进气结构可以使气流在进气稳压壳内为旋转向前的状态,减小节流,提升容积利用率及进气响应性;同时可以加强气体在EGR混合段以及进气接管内的混合,提升EGR混合均匀性,降低发动机循环变动,提升燃油经济性。提升燃油经济性。提升燃油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以及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以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为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降低气耗和排放是目前天然气发动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气过程是发动机工作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缸内气体的流动,从而影响缸内燃烧。天然气发动机的进气主要为新鲜空气、天然气与EGR的混合气体。在发动机的进气过程中,如果混合气混合不均匀,经进气系统分配到各缸的燃气量不一致,必然导致发动机各缸工作一致性差、燃烧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提升各缸进气混合均匀性对发动机一致性起着关键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等各项性能。
[0003]进气系统容积利用率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发动机进气的响应性,进气系统容积利用越高进气响应性越好,而无用的进气系统容积,不但影响了进气的响应性,也不会带来进气量的增加。所以,在设计进气系统时,去掉无效容积,增加容积利用率,提高进气响应性,意义重大。
[0004]而现在的气体机,基本是沿用柴油机的结构,进气方式多为中间进气,如此布置的不足就是混合段较短,混合效果不好。且容积利用率较差,进一步影响进气响应性。图1为现有进气系统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形式为中间水平进气,混合段较短。
[0005]图2为现有进气系统进气示意图,因进气方式为水平进气,气流通过进气接管04进入进气稳压壳01后,在通过各进气歧管02进入各缸,也是水平流动状态,由于进气稳压壳01上存在一些不可缺少的螺栓避让槽03(用于将进气稳压壳01固定在缸盖上),使得气流经过螺栓避让槽03处,产生一定的节流效应,进而产生能量的损失,如图3所示。且气流在螺栓避让槽03附近会产生死区,使得进气系统的容积利用率变差,进而带来进气响应性的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以改善进气系统容积利用率,提高进气响应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进气结构的发动机。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稳压壳,所述进气稳压壳的一侧连接进气歧管,所述进气稳压壳的另一侧设置用于与进气总管连接的进气接管,所述进气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稳压壳连接,所述进气接管的第二端倾斜向上并向远离所述进气歧管的方向延伸,所述进气总管设置于所述进气稳压壳远离进气歧管的一侧,所述进气总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延伸段、抬升段以及折弯段,所述折弯段与所述进气接管的第二端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进气接管的第二端设置法兰连接结构。
[0010]可选地,所述进气接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
~60
°

[0011]可选地,所述进气接管连接于所述进气稳压壳的中部。
[0012]可选地,所述进气接管与所述进气稳压壳圆滑过渡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进气总管还包括进气弯管以及EGR取气管,所述进气弯管以及所述EGR取气管分别与所述水平延伸段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水平延伸段与所述抬升段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所述折弯段为圆弧弯管。
[0015]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
[0016]可选地,所述发动机为气体发动机。
[0017]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该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稳压壳,进气稳压壳的一侧连接进气歧管,进气稳压壳的另一侧设置用于与进气总管连接的进气接管,进气接管的第一端与进气稳压壳连接,进气接管的第二端倾斜向上并向远离进气歧管的方向延伸,进气总管设置于进气稳压壳远离进气歧管的一侧,进气总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延伸段、抬升段以及折弯段,折弯段与进气接管的第二端连接;在应用时,进气从进气总管内沿水平延伸段流动至抬升段抬升后,经过折弯段进入进气接管,并从进气接管倾斜向下地进入进气稳压壳,可以在目前的整机布置形式上,仅通过更改成本较小的进气稳压壳和进气接管,来改变气流在进气稳压壳的稳压腔内传递的形态,使得气流在进气稳压壳内传递时为旋转向前的状态,减小了节流情况,提升了容积利用率,从而提升进气响应性;同时有助于增大进气总管的EGR混合段长度,由于进气接管的倾斜设置,进气总管与进气接管连接的EGR混合段需多次折弯,即水平延伸段与抬升段之间的折弯、折弯段的折弯以及进气接管与进气稳压壳之间的折弯,这种结构可以加强气体在EGR混合段以及进气接管内的混合,有利于提升EGR混合均匀性,降低发动机循环变动,提升燃油经济性。
[0018]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发动机进气结构,由于该发动机采用了上述发动机进气结构,因此发动机理应具有与发动机进气结构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现有进气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进气系统结构进气示意图;图3为现有进气系统中进气稳压壳内的气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的进气接管与进气总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的进气稳压壳内的气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的EGR
率偏差直方图。
[0021]图1至图3中:01为进气稳压壳;02为进气歧管;03为螺栓避让槽;04为进气接管;图4至图6中:1为进气稳压壳;2为进气歧管;3为螺栓避让槽;4为进气接管;5为水平延伸段;6为抬升段;7为折弯段;8为进气弯管;9为EGR取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该发动机进气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改善进气系统容积利用率,提高进气响应性。
[002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进气结构的发动机。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4至图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的进气接管与进气总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的进气稳压壳内的气流示意图。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该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稳压壳1,该进气稳压壳1的一侧连接进气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稳压壳,所述进气稳压壳的一侧连接进气歧管,所述进气稳压壳的另一侧设置用于与进气总管连接的进气接管,所述进气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稳压壳连接,所述进气接管的第二端倾斜向上并向远离所述进气歧管的方向延伸,所述进气总管设置于所述进气稳压壳远离进气歧管的一侧,所述进气总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延伸段、抬升段以及折弯段,所述折弯段与所述进气接管的第二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管的第二端设置法兰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
~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凡李卫刘洪哲宿兴东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