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493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可动部件(4)的对置面(44)上,设有球体(6)以及突出部(45)。球体(6)以及突出部(45)在以铰链轴(3)为中心的规定的圆周上离开180°地配置。突出部(45)的长度大于球体(6)的直径。在第二铰链部件(2)的对置面(23)上,形成第一接合凹部(24A)、(24B)以及第二接合凹部(25A)、(25B)。第一接合凹部(24A)、(24B)在上述规定的圆周上沿周向离开270°地配置。第二接合凹部(25A)、(25B)在上述规定的圆周上离开270°地配置。第二接合凹部(25A)、(25B)相对于第一接合凹部(24A)、(24B)分别离开180°地配置。在第一接合凹部(24A)、(24B)之间,形成从第一接合凹部(24A)起横断第二接合凹部(25A)、(25B)并延伸至第一接合凹部(25B)的导引槽(26)。导引槽(26)的深度在第二接合凹部(25A)、(25B)的深度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话机等便携式机器上的铰链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需要180°以上的转动角度的便携式机器上的铰链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用于便携式电话机上的铰链装置,具有以转动轴线为中心相互可转动连接的第一、第二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对置的状态下、配置在第一铰链部件上不能转动、但可向转动轴线方向移动的可动部件;和对该可动部件朝着第二铰链部件施力的螺旋弹簧。在可动部件的与第二铰链部的对置面上,形成通过螺旋弹簧的弹力而能够与第二铰链部件接触的第一、第二接合凸部。在第二铰链部件的与可动部件的对置面上,配置着一对第一接合凹部和另一对第二接合凹部。第一、第二接合凹部配置成,当第二铰链部件位于规定的第一位置时,第一、第二接合凸部分别与第一、第二接合凹部的一方接合,当第二铰链部件位于规定的第二位置时,第一、第二接合凸部分别与第一、第二接合凹部的另一方接合。可是,在第二铰链部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周向上距离180°以上的情况下,换句话说,第二铰链部件相对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角度大于180°的情况下,当第一接合凸部以及第一接合凹部、第二接合凸部以及第二接合凹部配置在同一圆周上时,第二铰链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的途中,第一、第二接合凸部分别与第二、第一接合凹部接合。结果,妨碍了第二铰链部件顺畅地转动。为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铰链装置中,将第一接合凸部以及第一接合凹部、和第二接合凸部以及第二接合凹部在第二铰链部件以及可动部件的径向上相互间隔开。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177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将第一、第二接合凸部在径向上相互间隔开时,与将这些构件配置于径向的同一位置上的情况相比,必须加大第二铰链部件以及可动部件的外径,仅此就有使铰链装置大径化的问题。另外,第一、第二接合凸部因相对第二铰链部件在径向不同的位置接触,破坏了作用于第二铰链部件以及可动部件上的螺旋弹簧的弹力的以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平衡,结果,就存在着影响第二铰链部件顺畅地转动的问题。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铰链装置为,具有铰链部件,在该铰链部件上以转动轴线作为中心可转动且可接近离开移动地配置的可动部件,和对该可动部件对着所述铰链部件施力的施力机构;在所述铰链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的对置面的一方上,设有与另一方的对置面接触的第一、第二接合凸部,在另一方的对置面上,一对第一接合凹部配置在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一个圆周上,同时,一对第二接合凹部配置在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一个圆周上,当所述铰链部件位于规定的第一位置上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的一方接合,同时,所述第二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二接合凹部的一方接合,当所述铰链部件位于规定的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的另一方接合,同时,所述第二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二接合凹部的另一方接合,其特征在于,将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周径向上所述第二接合凸部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的所述径向的内侧或外侧,将另一部分配置成,在所述铰链部件转动到规定的位置时、在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周径向上与所述第一接合凹部重合。此时,希望通过使所述第二接合凸部的所述径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接合凹部的长度长,将所述第二接合凸部的在所述径向的内侧以及外侧的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凹部,分别配置在所述径向的内侧和外侧上,同时,将所述第二接合凸部的中央部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接合凹部,在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周的径向重合,在所述另一方的对置面上形成导引槽,该导引槽为,在配置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的圆周上从所述一方的第一接合凹部、横断所述第二接合凹部并延伸至所述另一方的第一接合凹部,在其内部使所述-->第一接合凸部移动,由该导引槽横断的所述第二接合凹部的深度相对所述导引槽的深度为同等以下。此外,还希望将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合凹部的所述径向的内侧以及外侧上的所述第二接合凸部两端部的长度,设定为同一长度。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本专利技术,能够将配置第二接合凸部的圆周的直径与配置第一接合凸部的圆周的直径的差减小与将第二接合凸部和第一接合凹部相对置的长度相应的程度。因此,可使作用于铰链部件以及可动部件上的施力机构的弹力的、以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平衡良好,由此,可使铰链部件以及可动部件相互顺畅地转动。另外,能够将配置第二接合凸部的圆周的直径与配置第一接合凸部的圆周直径的差减小,仅此就可将铰链部件以及可动部件的外径比以往铰链装置的铰链部件以及可动部件的外径小。因此,可防止铰链装置大径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铰链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沿图1的X-X线的剖视图;图3为同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在同实施例中使用的可动部件的俯视图;图5为在同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二铰链部件接触部的俯视图;图6为在同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二铰链部件和可动部件的接触状态的分解图;图7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可动部件的俯视图;图8为在同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二铰链部件的俯视图。符号说明A铰链装置  2第二铰链部件(铰链部件)  4可动部件5螺旋弹簧(施力机构)  6球体(第一接合凸部)23(第二铰链部件的相对于可动部件的)对置面24A,24B第一接合凹部  25A,25B第二接合凹部-->26导引槽  44(可动部件的相对于第二铰链部件的)对置面45突出部(第二接合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图1~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铰链装置A具有第一铰链部件1,第二铰链部件(铰链部件)2,铰链轴3,可动部件4以及螺旋弹簧(施力机构)5。第一铰链部件1具有筒部11,和将该筒部11的基端部(在图2中的右端部)封闭的底部12,不可转动地安装到例如便携式电话机的送话部上。在第一铰链部件1的筒部11上,形成从其前端面向基端侧延伸的一对限制槽13。该一对限制槽13在周向离开180°地配置。在底部12的中央部上,形成使轴线与筒部11的轴线一致的贯通孔14。上述可动部件4具有圆板部41。该圆板部41可滑动地嵌合在筒部11的前端部内周面上。在圆板部41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对突出部42。该一对突出部42在周向离开180°地配置。一对突出部42分别在长度方向可滑动地、且在筒部41的周向不可转动地插入到一对限制槽13内。由此,可动部件4在第一铰链部件1上不可转动且在其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连接着。铰链轴3可转动地插入到第一铰链部件1的贯通孔14中。该铰链轴3的中间部,可转动且可滑动地插入在可动部件4的圆板部41的中央部形成的贯通孔43中。由此,铰链轴3在使其轴线与第一铰链部件1的轴线一致的状态下、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铰链部件1上。在铰链轴3的基端部形成头部31。通过该头部31与底部12外侧端面的抵接,阻止了铰链轴3从第一铰链部件1的基端侧向着前端侧方向移动。铰链轴3的前端部从第一铰链部件1的前端开口部向外部突出。在从第一铰链部件1的前端部突出的铰链轴3的前端部上,安装着第二铰链部件2。第二铰链部件2具有在铰链轴3的轴线方向上,与可动部件4相对置的接触部2B,和与该接触部2B分体形成、隔着接触部2B配置在与可动部件4相反的一侧的安装部2A。在接触部2B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装置,具有:铰链部件;在该铰链部件上以转动轴线作为中心可转动且可接近离开移动地连接的可动部件;对该可动部件向着所述铰链部件施力的施力机构,在所述铰链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的对置面的一方上,设有与另一方的对置面接触的第一、第二接合凸部,在另一方的对置面上,一对第一接合凹部配置在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一个圆周上,同时,一对第二接合凹部配置在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一个圆周上,当所述铰链部件位于规定的第一位置上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的一方接合,同时,所述第二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二接合凹部的一方接合,当所述铰链部件位于规定的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的另一方接合,同时,所述第二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二接合凹部的另一方接合,其特征在于,将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周的径向上所述第二接合凸部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的所述径向的内侧或外侧,将另一部分配置成,当所述铰链部件转动到规定的位置时、在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周径向上与所述第一接合凹部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7-23 215782/20041、一种铰链装置,具有:铰链部件;在该铰链部件上以转动轴线作为中心可转动且可接近离开移动地连接的可动部件;对该可动部件向着所述铰链部件施力的施力机构,在所述铰链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的对置面的一方上,设有与另一方的对置面接触的第一、第二接合凸部,在另一方的对置面上,一对第一接合凹部配置在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一个圆周上,同时,一对第二接合凹部配置在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一个圆周上,当所述铰链部件位于规定的第一位置上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的一方接合,同时,所述第二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二接合凹部的一方接合,当所述铰链部件位于规定的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的另一方接合,同时,所述第二接合凸部与所述一对第二接合凹部的另一方接合,其特征在于,将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周的径向上所述第二接合凸部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接合凹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荣
申请(专利权)人: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