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信跃专利>正文

一种驱动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472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及设备。针对现有电机难以兼顾密封性能和转子和定子之间不堆积杂质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驱动装置,包括一定子,具有一第一贯通孔;一转子,包括转子主体和输出轴,所述转子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所述转子主体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孔壁间具有第一径向空隙,所述第一径向空隙围绕所述转子且沿所述转子的轴向贯通形成第一贯流通道;以及至少一旋转机构;流体从所述第一贯通孔一侧的孔口通过所述第一贯流通道后,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另一侧的孔口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杂质不易堆积,容易清理。容易清理。容易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装置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内转子电机,包括外壳、设于外壳中的定子、转子和与转子固接的输出轴、支撑输出轴的轴承等。输出轴伸出外壳外,输出轴与外壳间密封。当内转子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定子内部容易堆积杂质。特别对于用于水面或水下的内转子电机来说,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水中的杂质沉积在定子或转子的缝隙中,更加容易结垢,从而造成电机运行不良的情况。而且,内转子电机的输出轴与外壳间转动密封,密封性能或密封寿命得不到保障。
[0003]为适应水面或者水下等特殊场合对密封的要求,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种类的外转子电机,现有的外转子电机的结构一般包括外转子、定子、与外转子连接的输出轴和端盖,端盖包括柱体,柱体内开设有沿该柱体轴线贯穿的中心孔,中心孔的两端均开设有轴承室,每个轴承室内均设有轴承,转轴依次穿设在轴承和中心孔内,外转子和定子分别塑封。然而,为了保障外转子和定子间相互转动,不可避免的具有空隙,杂质等也就不可避免的进入外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空隙中。而且由于现有的外转子电机的端盖等设计不合理,导致沉积在空隙中的杂质无法及时排出,造成杂质堆积。而且杂质中的一些成分带有氧化腐蚀性能,电机长时间使用,必然对电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使转子卡死。
[0004]此外,现有的电机,无论是内转子电机还是外转子电机,为避免所述转子和定子间产生摩擦,保证转子的正常转动,转子和定子间必然具有径向间隙,但是该径向间隙的尺寸较小,且该径向间隙两端封闭。当杂质进入外转子和定子之间后,清理维护也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电机难以兼顾密封性能和转子和定子之间不堆积杂质的不足,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设备,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以解决因杂质堆积在转子和定子之间而影响电机正常运转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其为内转子式驱动装置,包括一定子,包括线圈绕组和封装外壳,所述线圈绕组密封地设置在所述封装外壳内,所述定子具有一第一贯通孔;一转子,具有轴向和径向,所述转子包括转子主体和输出轴,所述转子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转子主体,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贯通孔的方向延伸;所述转子主体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孔壁间具有第一径向空隙,所述第一径向空隙围绕所述转子且沿所述转子的轴向贯通形成第一贯流通道;以及至少一旋转机构,安装所述输出轴的远离所述定子的一端;流体从所述第一贯通孔一侧的孔口通过所述第一贯流通道后,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另一侧的孔口流出。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设置有一个,其一端连接至所述转子主体的一侧面;或者所述输出轴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子主体的相背离的两个侧面。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支撑组件,至少一个输出轴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定子间形成有轴向空隙,以使所述流体无阻碍地从所述第一贯流通道流出。轴向空隙为360
°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轴座和至少一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轴座中;所述输出轴安装在所述轴承中;以及一对卡簧,安装有所述轴承的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相应的卡槽,一对所述卡簧设置于所述轴座的两侧,且所述卡簧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上形成有一第一连接部;所述封装外壳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至同一安装件上,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至不同的安装件上。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外一种驱动装置,其为外转子式驱动装置,包括:一定子,所述定子包括线圈绕组和封装外壳,所述线圈绕组密封地设置在所述封装外壳内;一转子,具有轴向和径向,沿其轴向,所述转子具有第二贯通孔,所述定子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中,所述封装外壳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孔壁间具有第二径向空隙,所述第二径向空隙围绕所述定子且沿所述转子的轴向贯通形成第二贯流通道;以及至少一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其中,流体从所述第二贯通孔一侧的孔口通过所述第二贯流通道后,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另一侧的孔口流出。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支撑组件,所述转子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中。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轴座和至少一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轴座中;所述转子安装在所述轴承中。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上形成有一第一连接部;所述封装外壳在远离所述转子的一侧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至同一安装件上,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至不同的安装件上。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适用于水面或水下清洁机器人,该设备具有前述的一种驱动装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定子包括线圈绕组和封装外壳,封装外壳将线圈绕组密封,定子的密封得到保证;转子和定子间的径向空隙形成与驱动装置的外部相通的流动通道,杂质虽然会进入定子和转子之间,但是不易堆积;转子和定子分体式设置,即使杂质堆积在定子和转子之间,也容易清理。第一贯流通道与驱动装置的外界相通。
[0017]本专利技术的设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具有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定子的结构分解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驱动装置的沿第一中心轴线A的剖视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设备的示意图,主要体现驱动装置如何
安装在设备上。
[0025]图8是图7中H部分的放大图。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驱动装置的沿第二中心轴线B的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a、100b驱动装置;200a设备;
[0029]A第一中心轴线;B第二中心轴线;
[0030]1a、1b定子;11a、11b线圈绕组;
[0031]12a、12b封装外壳;121a、121b第二连接部;
[0032]2a、2b转子;21a转子主体;
[0033]22a输出轴;23a卡槽;
[0034]221a螺纹孔;222a缺口;
[0035]3a第一贯通孔;3b第二贯通孔;
[0036]4a第一径向空隙;4b第二径向空隙;
[0037]6a、6b旋转机构;61a插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子,包括线圈绕组和封装外壳,所述线圈绕组密封地设置在所述封装外壳内,所述定子具有一第一贯通孔;一转子,具有轴向和径向,所述转子包括转子主体和输出轴,所述转子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转子主体,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贯通孔的方向延伸;所述转子主体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孔壁间具有第一径向空隙,所述第一径向空隙围绕所述转子且沿所述转子的轴向贯通形成第一贯流通道;以及至少一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输出轴的远离所述定子的一端;其中,一所述旋转机构驱使流体从所述第一贯通孔一侧的孔口通过所述第一贯流通道后,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另一侧的孔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设置有一个,其一端连接至所述转子主体的一侧面;或者所述输出轴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子主体的相背离的两个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支撑组件,至少一个输出轴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定子间形成有轴向空隙,以使所述流体无阻碍地从所述第一贯流通道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轴座和至少一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轴座中;所述输出轴安装在所述轴承中;以及一对卡簧,安装有所述轴承的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相应的卡槽,一对所述卡簧设置于所述轴座的两侧,且所述卡簧卡接于所述卡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信跃
申请(专利权)人:范信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