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烷基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468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烷基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化学式I表示的新型烷基多酚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所述化合物在治疗代谢综合症上的用途。述化合物在治疗代谢综合症上的用途。述化合物在治疗代谢综合症上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烷基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类结构新颖的烷基酚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该类化合物作为DRAK2激酶抑制剂在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上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死亡相关凋亡诱导蛋白激酶2(Death Associated Related Apoptotic Protein Kinase2,DRAK2)为苏氨酸/丝氨酸激酶,是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家族中的一员(J.Biol.Chem.1998,273,29066)。DAPK家族成员在多种细胞死亡信号通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除DRAK2外,迄今为止还确定了其他四个DAP激酶家族成员,包括DAPK1、DAPK2、DAPK3和DRAK1。五个DAPK成员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严格限制在N

端激酶区,而C

端区域是独特的,其独特性为每个激酶调节功能所必需(Med.Res.Rev.2019,39,349)。
[0003]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类。1型糖尿病(T1D)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造成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缺乏进而引发高血糖。而2型(T2D)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患者胰岛β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的需求,同时伴随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Christopher证实了随着病程的发展,T2D患者的β细胞持续损伤和衰减是病情恶化的根本因素。因此,不论是T1D还是T2D都存在着胰岛β细胞凋亡。此外,高糖、高脂和某些细胞因子通过胰岛素受体底物

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2,IRS

2)信号通路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Science.2005,307,380)。
[0004]研究表明,高糖、高脂(J.Cell.Biochem.2008,105,1073)和某些细胞因子(J.Immunol.2009,182,4762)可促进DRAK2细胞水平的高表达,导致胰岛β细胞的凋亡增加。经反义RNA验证,β细胞凋亡的增加与DRAK2基因密切相关,提示DRAK2可能在外来刺激诱导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介导作用。因此靶向DRAK2的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潜力。然而现阶段关于DRAK2的小分子抑制剂鲜有报道。首个DRAK2抑制剂为2014年被报道的SC82510(Neurochem.Res.2014,39,403),但其化学结构未知。该化合物可以较低的IC
50
值抑制DRAK2,在1nM浓度下能够诱导轴突再生和分支,但其中具体机制未知。
[0005]目前已经报道的DRAK2抑制剂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5

芳基噻吩并[2,3

b]吡啶类化合物,代表性化合物22b对DRAK2有中等的抑制率,IC
50
为0.86μM(J.Med.Chem.2014,57,7624);第二类是靛玉红
‑3′‑
单肟类化合物,此类抑制剂对DRAK2的活性抑制较好,代表性化合物compound 16的IC
50
为3nM(Bioorg.Med.Chem.Lett.2016,26,2719);第三类是2

亚苄基苯并呋喃
‑3‑
酮类,代表性化合物41的IC
50
为0.25μM(Eur.J.Med.Chem.2017,130,195)。然而,以上三类化合物均未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开发。鉴于DRAK2抑制剂在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治疗中的潜力,开发具有新型DRAK2小分子抑制剂非常具有价值。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烷基多酚类化合物
[0008]该类化合物可作为具有新型结构骨架的DRAK2小分子抑制剂。
[0009]该类化合物可以用于开发成为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胆汁性肝硬化。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下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1][0012]其中,
[0013]R1选自下组:氢、羟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6烷氧基;
[0014]R2选自下组:氢、CN、C1

C8烷基、5

7元杂芳基、3

7元环烷烃、C2

C10烯基、

P(O)(ORa)2、

SO2Rb、

(C=O)R
c
,优选为氢、氰基、甲基、5

7元杂芳基、

P(O)(ORa)2、

SO2Rb、

(C=O)R
c
,更优选为氰基、吡啶环、取代苯环、

P(O)(ORa)2、

SO2Rb、

(C=O)R
c

[0015]Ra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C1

C8烷基、C3

C10环烷基、5

7元杂芳基,C2

C10烯基,优选为C1

C8烷基;
[0016]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C1

C8烷基、C3

C10环烷基、5

7元杂芳基,C2

C10烯基,优选为C1

C8烷基、C3

C10环烷基和5

7元杂芳基,更优选为乙烯基、C1

C3烷基、C3

C6环烷基和5元杂芳基;
[0017]Rc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C1

C8烷基、C3

C10环烷基、5

7元杂芳基,C2

C10烯基,优选为甲基和乙烯基;
[0018]R3选自下组:H,卤素原子,C1

C10烷基,C3

C6环烷基;
[0019]R4选自下组:H、OH、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8烷氧基,优选为OH或甲氧基;
[0020]Ar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环、取代或未取代的5

9元杂芳基、9元杂芳基、
[0021]X1为化学键、O、NH、NHC(O)、NHS(O)2、NHC(O)NH、NHS(O)2NH或S;
[0022]X2选自下组:化学键,C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下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选自下组:氢、羟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6烷氧基;R2选自下组:氢、CN、C1

C8烷基、5

7元杂芳基、3

7元环烷烃、C2

C10烯基、

P(O)(ORa)2、

SO2Rb、

(C=O)R
c
,优选为氢、氰基、甲基、5

7元杂芳基、

P(O)(ORa)2、

SO2Rb、

(C=O)R
c
,更优选为氰基、吡啶环、取代苯环、

P(O)(ORa)2、

SO2Rb、

(C=O)R
c
;Ra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C1

C8烷基、C3

C10环烷基、5

7元杂芳基,C2

C10烯基,优选为C1

C8烷基;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C1

C8烷基、C3

C10环烷基、5

7元杂芳基,C2

C10烯基,优选为C1

C8烷基、C3

C10环烷基和5

7元杂芳基,更优选为乙烯基、C1

C3烷基、C3

C6环烷基和5元杂芳基;Rc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C1

C8烷基、C3

C10环烷基、5

7元杂芳基,C2

C10烯基,优选为甲基和乙烯基;R3选自下组:H,卤素原子,C1

C10烷基,C3

C6环烷基;R4选自下组:H、OH、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8烷氧基,优选为OH或甲氧基;Ar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环、取代或未取代的5

9元杂芳基、9元杂芳基、X1为化学键、O、NH、NHC(O)、NHS(O)2、NHC(O)NH、NHS(O)2NH或S;X2选自下组:化学键,C1

C6烷基氨基羰基,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发俊李静雅张正段亚南张仰明陈丹丹戴成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