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向混料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组合型混料系统,其中,一种反向混料装置包括第一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内用于混合送料的第一螺旋混料机构:所述第一螺旋混料机构包括两组第一螺杆轴,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箱体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相互啮合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驱动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进料部以及出料部,所述进料部对应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始发端;所述出料部位于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末端。具有物料混合效率高,且加工效率较高的优点。且加工效率较高的优点。且加工效率较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向混料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组合型混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混料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反向混料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组合型混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原料、聚合物和塑胶制品等加工行业中,均以连续化生产为目的,其中,需大量混合粉体和液体的生产现场,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确保粉体与液体能够充分的混合并且流畅地输送到下一工序。而目前常用的粉液料混合方式,多为同向的双螺杆喂料输送,通过第一螺杆轴上的大阻力混合元件以实现粉液混合的效果,但是,喂料机进料中窝存的气体以及随着粉体液体进料后掺入的空气,在喂料机筒体内在低压处被分离出来,积聚于大阻力混合元件高压处,当气体量达到或超过某一固定的临界值,正常的粉料和液料被气体阻隔,产生“气堵现象”和“粉堵现象”,致使粉液混合效果变差,出现冒粉、冒液的情况,甚至堵塞螺杆,严重的将导致生产停滞。另外,若提高输送转速,因为大阻力混合元件与物料相互作用产生的阻力倍数增大,将使“气堵现象”和“粉堵现象”更加严重,不利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的产能,其整体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向混料装置,具有物料混合效率高,且加工效率较高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向混料装置,包括第一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内用于混合送料的第一螺旋混料机构:
[0005]所述第一螺旋混料机构包括两组第一螺杆轴,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箱体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相互啮合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驱动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一驱动件;
[0006]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进料部以及出料部,所述进料部对应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始发端;所述出料部位于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末端。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螺杆轴包括正向输送部以及反向输送部,所述反向输送部位于所述第一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末端,所述反向输送部的螺旋方向与所述正向输送部的螺旋方向反向设置。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料部包括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在所述正向输送部与所述反向输送部的接驳处。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料部还包括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位置与所述反向输送部对应设置。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料部包括粉体进料口以及液体进料口。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与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传动连接。
[00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合型混料系统,包括同向混料装置,所述同向混料装置包括第二箱体以及第二螺旋混料机构,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反向混料装置;
[0013]所述第二螺旋混料机构包括两组第二螺杆轴,两组所述第二螺杆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箱体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二螺杆轴相互啮合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驱动两组所述第二螺杆轴同步同向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0014]所述第二箱体设置有第三进料口以及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对应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二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始发端;所述第三出料口对应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二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末端;
[0015]所述第三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设置。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与两组所述第二螺杆轴传动连接。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二箱体顶部,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底部。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箱体中部开始有检查窗。
[0019]与现有技术相对比,物料通过进料部进入到第一箱体内部时,物料落入到正向输送部,物料在正向输送部的输送过程中不断进行混料,待物料输送至正向输送部的末端时,物料将会在正向输送部的正向压力作用下被压出第一出料口,然而,部分物料将会在正向压力的作用下压入到反向输送部内,此时,因反向输送部的螺旋方向呈反向设置,故对进入的物料起到的是反向输送效果,综上所述,当物料进入到正向输送部与反向输送部的接驳处时,物料将会在正向输送部以及反向输送部的配合作用下充满第一出料口,最终实现均匀出料的效果,其整体实用性较强,在正向输送部以及反向输送部的配合作用下,极为提高本装置的混料效率,进而提高本装置的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料部以及出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正向输送部以及反向输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C形室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组合型混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见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料部以及出料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正向输送部7以及反向输送部8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C形室腔10的结构示意图。
[0027]一种反向混料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以及设置在第一箱体1内用于混合送料的第一螺旋混料机构,其中,第一螺旋混料机构包括两组第一螺杆轴11,两组第一螺杆轴11的两端均与第一箱体1转动连接,两组第一螺杆轴11相互啮合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箱体1设置有驱动两组第一螺杆轴11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一驱动件9。
[0028]进一步地细化,第一箱体1设置有进料部以及出料部,进料部对应设置在两组第一螺杆轴11送料方向上的始发端;出料部位于两组第一螺杆轴11送料方向上的末端。
[0029]参照图4所示,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进料部与一个或多个在线计量系统的出料端连接,物料通过进料部进入到第一箱体1内部时,两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杆轴11将对物料沿着第一螺杆轴11的轴向进行送料,且在送料的过程中对物料进行混料,此时,两组反向转动的第一螺杆轴11将会把第一箱体1内连续的螺旋通道分割成一段段封闭的C形室腔10,两组第一螺杆轴11进行转动时,物料在对应的C形室腔10逐渐进入两组第一螺杆轴11中部的啮合区内,此时啮合区改变物料流动方向起到混合的作用,经过多次输送以及多次混合的工序后,最终形成质地均匀的物料混合物。
[0030]进一步地细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杆轴11包括正向输送部7以及反向输送部8,反向输送部8位于第一螺杆轴11送料方向上的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混料装置,包括第一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内用于混合送料的第一螺旋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混料机构包括两组第一螺杆轴,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箱体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相互啮合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驱动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进料部以及出料部,所述进料部对应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始发端;所述出料部位于两组所述第一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轴包括正向输送部以及反向输送部,所述反向输送部位于所述第一螺杆轴送料方向上的末端,所述反向输送部的螺旋方向与所述正向输送部的螺旋方向反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向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包括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在所述正向输送部与所述反向输送部的接驳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还包括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位置与所述反向输送部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包括粉体进料口以及液体进料口。6.根据权利要求3
‑
5中任一所述的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维品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