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15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前盖、后盖和基座;内设的线路板上设有自动分合闸机构;线路板还设有: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二导线在穿过电流互感器后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线路板上电性安装有电流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计量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计量模块;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还设有显示屏;显示屏电性连接至线路板;线路板还设有用于对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内的电流进行检测校验的剩余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剩余电流检测模块。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能够精确检测插头漏电情况,并在插头漏电时对插头进行断电,还能观察插头的运行情况。察插头的运行情况。察插头的运行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


[0001]本技术涉及漏电保护插头的
,具体涉及一种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

技术介绍

[0002]插头是连接电器和电源从而为电源提供电源的结构。现有的插头结构简单,只具备电流传递功能,无法精确检测插头漏电情况,从而无法在插头漏电时进行断电操作,也不能供用户远程操作进行通断电。同时,现有的插头内部电性结构简单,无法供用户实施了解插头的工作情况,这样不利于用户了解家用插头的使用安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以上的现有的插头结构简单,只具备电流传递功能,无法精确检测插头漏电情况,从而无法在插头漏电时进行断电操作,也不能供用户远程操作进行通断电,以及现有的插头内部电性结构简单,无法供用户实施了解插头的工作情况,这样不利于用户了解家用插头的使用安全情况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前盖、后盖和基座;前盖、后盖和基座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基座位于前盖和后盖之间;基座和前盖之间共同构成一个安装空间;后盖上设有用于插入设备的插座的N极插脚、L极插脚和地线插脚;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线路板;后盖上安装有N极转接头、L极转接头和地线转接头;N极插脚通过第一导线电线连接至线路板和N 极转接头;L极插脚通过第二导线电线连接至线路板和L极转接头;地线插脚通过第三导线电线连接至线路板和地线转接头;线路板上设有用于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内的电流发生异常时对N极转接头和L极转接头进行断电的自动分合闸机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至自动分合闸机构的电性输入端;线路板电性连接至自动分合闸机构的电性输出端;线路板还设有:用于检测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内的电流稳定性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用于检测第二导线内的电流稳定性的电流互感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二导线在穿过电流互感器后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线路板上电性安装有用于检测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内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内的电压值的电压检测模块和用于对电压值和电流值进行计算并以此计算出设备的用电功率和线路漏电值的计量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计量模块;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还设有用于实时显示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电流值、电压值、用电功率和漏电值的显示屏;显示屏电性连接至线路板;线路板还设有用于对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内的电流进行检测校验的剩余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剩余电流检测模块;剩余电流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自动分合闸机构。
[0008]进一步地,线路板还电性设置有用于切换显示屏的显示数据的切换开关;前盖还
设有用于切换显示屏的显示数据的切换按钮;切换按钮连接切换开关。
[0009]进一步地,显示屏固定至线路板;前盖形成有用于供用户观察显示屏的观察窗。
[0010]进一步地,显示屏通过多个插脚电性插装于线路板;显示屏的远离线路板的一侧还形成有压装台阶;观察窗的边缘压紧在压装台阶上;压装台阶上设有用于密封观察窗和显示屏之间的安装缝隙的密封胶层;显示屏的部分伸入观察窗内。
[0011]进一步地,前盖上设有用于按压自动分合闸机构的手动复位按钮;手动复位按钮穿过线路板形成的通孔接触自动分合闸机构的复位开关。
[0012]进一步地,前盖上还设有试验按钮;试验按钮连接有用于进行分合闸试验的试验开关;试验开关电性连接至剩余电流监测模块。
[0013]进一步地,N极转接头、L极转接头和地线转接头分别通过连接导线电性连接至外部设备;后盖形成有三个分别用于支撑三根连接导线的端部的支撑凸筋;支撑凸筋形成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端部的凹槽。
[0014]进一步地,后盖还安装有用于将三根连接导线聚拢在一起的限位壳体。
[0015]进一步地,后盖内设有用于压紧限定连接导线的压紧块。
[0016]进一步地,压紧块的用于接触连接导线的一侧为弧形凹面;弧形凹面内设有用于压紧连接导线的压紧凸部;压紧凸部有橡胶材料制成且形成有具有纹路的压紧面。
[0017]3、有益效果
[0018]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的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能够精确检测插头漏电情况,并在插头漏电时对插头进行断电。于此同时,用户还能够实时通过显示屏了解插头的工作情况,即便于用户实时了解插头在使用时其电流值、电压值、用电功率和漏电值,这样有利于用户了解家用插头的使用安全情况,以及能够根据各个插头的电流值、电压值、用电功率和漏电值判断家中各个家用电器使用能耗,从而能够根据各个家用电器的能耗情况选择使用该家用电器的频率,节约用电。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的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的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0023]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10,前盖11,观察窗111,切换按钮112,后盖12,导线引出槽121,基座13,安装空间14,N极插脚15,L极插脚16,地线插脚17,线路板18,N极转接头19,L极转接头20,地线转接头21,第一导线22,第二导线23,第三导线24,自动分合闸机构 25,零序电流互感器26,手动复位按钮27,试验按钮28,显示屏29,插脚291,压装台阶 292,密封胶层293,切换开关(未示出),压紧块30,弧形凹面301,压紧凸部302,压紧面303,电流互感器31,电流检测模块32,电压检测模块33,计量模块34,剩余电流检测模块3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前盖、后盖和基座;所述前盖、所述后盖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之间;所述基座和所述前盖之间共同构成一个安装空间;所述后盖上设有用于插入设备的插座的N极插脚、L极插脚和地线插脚;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线路板;所述后盖上安装有N极转接头、L极转接头和地线转接头;所述N极插脚通过第一导线电线连接至所述线路板和所述N极转接头;所述L极插脚通过第二导线电线连接至所述线路板和所述L极转接头;所述地线插脚通过第三导线电线连接至所述线路板和所述地线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用于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内的电流发生异常时对所述N极转接头和所述L极转接头进行断电的自动分合闸机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至所述自动分合闸机构的电性输入端;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至所述自动分合闸机构的电性输出端;所述线路板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内的电流稳定性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导线内的电流稳定性的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均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导线在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后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所述线路板上电性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内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内的电压值的电压检测模块和用于对电压值和电流值进行计算并以此计算出设备的用电功率和线路漏电值的计量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和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所述计量模块;所述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还设有用于实时显示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电流值、电压值、用电功率和漏电值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至所述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内的电流进行检测校验的剩余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所述剩余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剩余电流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所述自动分合闸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显型漏电保护插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淦云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奇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