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建筑钢构件
[0001]本技术属于钢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建筑钢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建筑钢构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并逐渐成为技术新热点,在北美、欧洲等国家,建筑钢构已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体系,采用钢构体系以其高度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高效的现场安装水平、优良的使用新型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0003]钢构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钢构件体系具有自重轻、工厂化制造、安装快捷、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在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钢构件进行支撑和连接,在支撑用钢构件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4]①
在使用钢构件进行支撑时,一般通过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要的支撑高度,需要制作相适应固定长度的钢构件再进行安装,钢构件不能够调节整体长度,从而造成不便于循环使用,无法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合,适用性较差。
[0005]②
需要的支撑用钢构件一般长度较长,从而造成重量和体积较大,重量和体积较大钢构件占用较大的空间,收纳存放不便,造成搬运和运输成本较高。
[0006]因此,需要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建筑钢构件,解决支撑用钢构件整体长度调整不便,造成不便于循环使用,安装适用性较差和支撑用钢构件体积较大,收纳存放不便,造成搬运和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建筑钢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建筑钢构件,包括下支撑钢板,所述下支撑钢板的内部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上支撑钢板,所述上支撑钢板和滑槽内设置有补强机构,所述上支撑钢板的顶端固定有转动接头a,所述转动接头a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座a,所述转动座a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板a,所述下支撑钢板的侧面上设置有对上支撑钢板进行限位的调节机构,所述下支撑钢板的底端固定有转动接头b,所述转动接头b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座b,所述转动座b的底端固定有连接板b。
[0009]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锁定螺栓,所述下支撑钢板的侧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矩形槽,所述下支撑钢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矩形槽连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尺寸与锁定螺栓头部尺寸相等,所述限位孔设置有多个且呈等距分布,所述上支
撑钢板的底部侧面上贯穿开设有两个插孔,所述锁定螺栓的螺杆贯穿插孔和下支撑钢板的侧壁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0010]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补强机构包括开设于上支撑钢板内部的空腔,所述空腔侧壁固定有加强筋a,所述加强筋a设置有多个。
[0011]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支撑钢板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与限位孔同轴设置的卡板,所述卡板位置和数量与限位孔对应,所述卡板内径与限位孔直径相等。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a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呈对称分布的螺钉孔a,所述连接板b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呈对称分布的螺钉孔b。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槽侧壁上固定有加强筋b,所述加强筋b设置有多个。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建筑钢构件,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将上支撑钢板拉出实现将下支撑钢板的顶端进行延长,以适应不同使用场合需要的支撑高度,方便使用,可以循环使用到不同的支撑场合,节约成本,同时在运输时,可以将上支撑钢板折叠收缩到滑槽内,从而有效减小了整体的体积,方便收纳,便于搬运和运输。
[0016](2)过补强机构对下支撑钢板和上支撑钢板的内部的强度进行加强,增加下支撑钢板和上支撑钢板的支撑强度,提高支撑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滑槽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孔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插孔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调节机构;101、锁定螺栓;102、卡板;103、矩形槽; 104、限位孔;105、螺母;2、补强机构;201、空腔;202、加强筋 a;203、加强筋b;3、下支撑钢板;4、上支撑钢板;5、连接板a; 6、螺钉孔a;7、转动座a;8、转动接头a;9、连接板b;10、螺钉孔b;11、转动座b;12、转动接头b;13、滑槽;14、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5]为了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
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技术的构思前提下对本技术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
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建筑钢构件,包括下支撑钢板3,下支撑钢板3的内部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上支撑钢板4,上支撑钢板4和滑槽 13内设置有补强机构2,上支撑钢板4的顶端固定有转动接头a8,转动接头a8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座a7,转动座a7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板a5,下支撑钢板3的侧面上设置有对上支撑钢板4进行限位的调节机构1,下支撑钢板3的底端固定有转动接头b12,转动接头b12 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座b11,转动座b11的底端固定有连接板b9;进行支撑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支撑的高度将上支撑钢板4从下支撑钢板 3内抽出,再通过调节机构1对上支撑钢板4在下支撑钢板3内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将连接板a5固定安装到需要支撑物体的底端,连接板b9固定到地面上,从而通过下支撑钢板3和上支撑钢板4支撑组成模块化,进行支撑,通过将上支撑钢板4拉出实现将下支撑钢板 3的顶端进行延长,以适应不同使用场合需要的支撑高度,方便使用,可以循环使用到不同的支撑场合,节约成本,同时在运输时,可以将上支撑钢板4折叠收缩到滑槽13内,从而有效减小了整体的体积,方便收纳,便于搬运和运输,通过补强机构2对下支撑钢板3和上支撑钢板4的内部的强度进行加强,增加下支撑钢板3和上支撑钢板4 的支撑强度,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建筑钢构件,包括下支撑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钢板(3)的内部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上支撑钢板(4),所述上支撑钢板(4)和滑槽(13)内设置有补强机构(2),所述上支撑钢板(4)的顶端固定有转动接头a(8),所述转动接头a(8)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座a(7),所述转动座a(7)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板a(5),所述下支撑钢板(3)的侧面上设置有对上支撑钢板(4)进行限位的调节机构(1),所述下支撑钢板(3)的底端固定有转动接头b(12),所述转动接头b(1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座b(11),所述转动座b(11)的底端固定有连接板b(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建筑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包括锁定螺栓(101),所述下支撑钢板(3)的侧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矩形槽(103),所述下支撑钢板(3)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矩形槽(103)连通的限位孔(104),所述限位孔(104)的尺寸与锁定螺栓(101)头部尺寸相等,所述限位孔(104)设置有多个且呈等距分布,所述上支撑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欢,佐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鹏诚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